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对该考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要求为“表达应用E”级。具体考查两个层面的能力:(1)正确理解词语,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正确使用词语,即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需要注意的是:考查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近年各地试卷此题的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2010年高考也可能出现综合考查的命题,或者在语言运用题中穿插考查。不管命题形式是否会出现变化。大家一定要坚持扎实复习,做好语言积累,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分类型讲解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1.导言语言描写中的“零形式”似乎意味着语音上的“无”。但是,既然语言学家明明使用这个符号指称着某种东西,某种特殊的语言成分,那么尽管“零形式”表示的成分在语音上是不存在的,人们仍认为它在言语中有固定的位置和区别性价值,因而它与那些以语音或语音特征的形式出现的更为普通的语言成分处于同等地位。如果我们承认根本不具有语音形式的东西也可以是语言成分,就等于扩展了“语言成  相似文献   

3.
语言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由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共同组成。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理性思维创造出符合理性要求的合乎语法规范的科学语言;非理性思维即情感思维创造出符合情感要求的艺术语言。“定法”是语言的组合和运用所遵循的语法规则,“活法”用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的话说就是“规矩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遵循“定法”和“活法”也就成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要学会思考: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既要考虑说话者自己的地位、身分、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高考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交往和现实生产中的具体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根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科学性很强的几何中 ,同样也有几何文字语言。怎样理解几何文字语言呢 ?同学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一、深刻理解常用的几何名词和用语几何名词是几何文字语言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初一《几何》中许多概念都有各自的名词 ,而且大多数名词都是用文字语言规定它们的含义的即定义。定义的叙述通常是用“……叫做……”的形式 ,如“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学习定义要注意咬文嚼字 ,如“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所以两点的距离不是连结这两点的线段 ,而是线段的…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思想看索绪尔的语言学说赵日新(一)在语言学史上,洪堡特是注意到语言系统性的第一人。他认为语言是内部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语言特有的形式反映在它最细小的成分中。同时,每一种这类成分是由语言的某种形式确定,而这个形式并不总是很明晰的。”他所说的“形...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运用和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这一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辞海》增补本中是这样解释的: 〔语境〕即“语言环境”。①说话的现实情境,即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一般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听读对象,作者心境,语句的上下文等项因素。为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②专指一个语言成素出现的“上下文”。(着重号是本文作者加的) 本文中的“语境”用的是第一种涵义。在正式阐述制约语言运用的基本因素之前,有必要澄清关于“修辞”的概念。就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说,“修辞”知识和“修辞格”实际上成了同义语。这些知识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只注意概念的本身,而不把它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观察、分析,这些知识就是静态的、僵化的,修辞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社会思想文化的承栽体,必然因其赖以产生的文化土壤的差异和所承栽的政治、经济、历史与习俗等文化因子的差异而产生某种优劣感,体现出某种“优势语言”对“劣势语言”的歧视与偏见,这就是所谓语言中的歧视性问题。语言的歧视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在特定的社会语境的影响与作用下产生,必将随着社会语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交际包括语言交际(有声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无声语言)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依据文字符号系统,通过声觉表情达意;后者主要通过视觉、听觉传递信息,“它们似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形成交际的完整过程。但在特定的语境中,无声的态势语有时比有声语言更具有独特的交际功能。美国著名的人际沟通学专家凯伦.·威尔逊认为,“在人际沟通中,属于语言行为的仅占全部传播行为的7%,属于非语言行为和超语言手段的占93%。一可见,态势语同有声语言相比,显得更为广泛、含蓄而富有弹性。近些年来,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教育学…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二)对改进教材、改进语言训练的几点思考1.弱化汉语语法知识,强化综合语言训练语言是由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组成的,它们各有特点和构成规律。蒋仲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运用于语言实践。”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一种是学习(1earning)。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所谓“学习”则是指有意识地研究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虽然B&L(Brown & Levinson)没有对“礼貌”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众所周知,恰当的礼貌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会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探讨礼貌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语境(context)——即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对礼貌的影响。因为礼貌在语境的影响下存在着转变为非礼貌或普通话语的危险,即从无标记(Unmarkedness)到有标记(Markedness)过程。这里旨在讨论语用学视角下被标记礼貌性语言的内涵及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达信息的主要载体。语言离开了一定语言环境的制约,就失去了它的确定意义。语言同语境是相互依存的,作为表述形式的语言必须依存于语境,并根据交际语境变化要求,表达形式作相应的变化。我们说话或写文章,如果只重视语言的标准化、语言的规范化和句法的规则化,不联系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就不能有效地传达信息、沟通思想。一、语境的含义语境就是具体语言形式出现的环境,即说话时的时间、地点、条件、目的和对象等客观具体环境。语境的特征表现为:场界、参旨和方式。1、场界:指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一、语境说略 国外语言学界有许多关于语境问题的论述,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概念源自伦敦功能学派和后来的社会学流派最早的创始人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Malinowsk),他在南太平洋工作期间,曾发现当地土人的话很难译成英语。比如一个划独木船的人管他那只桨叫“Wood”。马里诺斯基说,如果不把这个人的话与当时的语境结合,就不能理解“Wood”指的是什么,他认为,语言是“行为的方式”,不是“思想信号”,“话语和环境是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马里诺斯基的观点后来被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所继承和发展。在他的《社会的个性和语言》中,弗斯对“语境”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弗斯把“context”(上下文)的含义加以引伸,认为不仅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是“context”,而且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叫“context”。费斯把前者看作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把后者看作是“情境的上下文”,他认为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 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础和出发点。人们是运用语言交流思想的,交流思想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际关系,离不开跟它有关系的一切环境。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的语言首先要准确,当然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叶圣陶语),使人读起来有滋有味。如何让说明语言平添风趣呢?办法是:把握事物的特征,选取生动的词语。1.巧妙设喻。即凭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例如:“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看云识天气》)把“云”喻为天气的“招牌”,把握了二者内在的相似点,揭示出了云与天气的密切关系。2.借助拟人。将说明对象赋予人的形象、性情,用新奇的形式反映事物的特征、特点,这就是拟人说明的方式。比如《雪花的自述》一…  相似文献   

16.
<正> 一 语言是一种社会产物,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人类语言。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对社会的进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自然界是不存在语言的,动物虽然能用一些简单的叫喊声来表示某种感情和愿望,然而“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它们都没有以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的真正语言。真正的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语言。 从语言的发生看,语言产生于人类之初,由于劳动而产生交际,由于交际的需要而出现了语言,这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偏向 说作文是一种语言作品,这是谁都不会置疑的常识.语言有两种物质存在形式(媒介),那就是语音和文字.相应的,作文也就有两种存在形式:既作为一种语音的作品而存在,也作为一种文字的作品而存在.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却存在着一种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的偏向,虽然教学目标的原则性设定是“中学生的作文训练以书面为主要形式,即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这种偏向表现在实践上,就是在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中,几乎只抓口头作文这一环节.这种偏向表现在理论上,就是对叶圣陶先生关于…  相似文献   

18.
“全语言”(Whole Language.也译作“完整语言”“整体语言”和“全语文”等、是一种以儿童本位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语言教育理论.涉及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主张语言学习“回归真实的环境.将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带到教室中来”.“并以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字作为教材.以交流和意义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强调由学生主动参与。并遵循教学内容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看到整体.然后逐步挖掘教学内容.并且每一部分的学习都应有意义.而不是无意义的机械操练”。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语言?语言理所当然地是词语对现实事物的直接表达吗?语言的每个要素背后部有一个实在的本质与之相对应吗?或者说,语言主要是与现实事物一一对应的词语的集合吗?抑或我们换一种提问方式:语言的价值和意义来自哪里?它决定于语言之外存在着的某种客观本体?还是来自于它自身的某种自足的构成?这些问题,正是索绪尔的语言学所要回答的,并且他把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浓缩在一句简短的话中:“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从这里,我们能看到索绪尔独特而影响深远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20.
张春 《宜宾学院学报》2009,9(7):103-104
一般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认为,Chinglish(“中式英语”)是一个贬义词,但从正确的语言和语言学习观来看,“中式英语”只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含有某种令人不快的意思。就本质而言,“中式英语”并无褒贬色彩,因为它仅仅反映了一个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客观事实。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国人可以理解的“中式英语”不仅被广泛接受,而且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