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文风的思想.是毛泽东传播思想的一部分,当然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对这一“部分”,不能仅仅理解为是文章的形式问题,因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因此,关于文风的思想,实际上是有关党的作风的思想,涉及到作者的世界观和文章的内容。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文风的思想,是完整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传播思想的需要;再联系到目前某些文章的文风存在的问题.那么,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文风思想更是现实的需要。对于毛泽东的文风思想,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关于文风的总的…  相似文献   

2.
改进文风是要从多方面努力的。比如,首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还要学习语法修辞,学习逻辑,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以及多写多练等等。但是我认为在改进文风当中,始终必须十分重视贯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方针。因为在广大群众和实际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改进文风所不可缺少的养料。新闻报道,首要关键是思想是否明确,如果缺乏  相似文献   

3.
4.
古代中国的报刊并非为了一般民众所办,报刊上基本上是官府文件的文章也非为一般民众所能读懂的。自然,所谓的报刊文风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最早注意中国报刊文风这个问题的是马礼逊。马礼逊是第一个到中国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创办者。马礼逊来华初期,在广州翻译中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新闻工作者对50年代后期“大跃进”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新闻工作中出现的严重的文风不正进行了深刻反思。近几年,在一些严肃的新闻媒介,特别是中央和各省级新闻媒介及各级党的机关报中,新闻报道的文风有了很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也不必讳言,某些采编人员在市场大潮冲击下迷失了方向,经不起考验,在文风上出现了不少严重的问题,引起了人民群众和广大受众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有一联语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要用精炼的笔墨表现丰富的内容。如三秋之树秀劲挺拔;用清新的格调表达深刻的思想,似二月之花生机盎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感“老祖宗”的文章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8.
话说文风     
甲:我已多次听人说起现在有些著作的文风问题,这方面的批评文章也见过一些。大家的意思无非是要求把文章写得清通一点。有个朋友说,他对那种似乎存心不让人看明白的著作,往往只看几段或几页就放在一边了。由此他认为,文风问题不解决,很影响人们看书(特别是学术著作)的帜极性。文章写得清通一点,显然有利于扩大著作的影响,这对作者是有利的,何乐而不为呢?乙:我想事情并不这样简单。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大力“反对党八股”,“党八股”也是一种文风,然而毛泽东同志却把它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联系起来,说是这二者的“…  相似文献   

9.
议文风     
  相似文献   

10.
党报文风与当代文风的关系十分密切,党报文风对当代文风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这是现时中国国情的一个方面,也是研究新闻规律和党报规律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现在,报纸上登载的许多报道主题好,内容好,语言也很精采,使人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江总书记这番言简意赅的话,既是对各级党报新闻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嘉奖,也是对现时党报文风主流方面的充分肯定。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在充分肯定党报文风的健康主流之后有一个“但是”,他说:“但是也有一部分新闻…  相似文献   

11.
转变文风和作风的逆动力如果不消除,转变文风和作风就难以取得实效,甚至还会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2.
实话实说:书评的学风和文风伍杰从历史的角度看,目的可以说是现代书评的繁荣时期。改革开放伊始的70年代末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催残,书评事业尚处于四无一少的状况:无书评组织。无书评专业队伍,无固定的书评阵地,无书评理论研究,书评文章极少。1979年全...  相似文献   

13.
文风不是小事。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入世"会带来什么? 海内外舆论普遍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在更深层次上与世界市场及其通行的"游戏规则"接轨.由于我国现有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不符,因此有诸多的政策措施需要调整、完善,大量的法律法规需要修订、补充,甚至连外贸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乃至整个的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体制都会受到影响与冲击,要做相应甚至彻底的改变(如贾继峰,1998;倪建林,1999;曹建明、贺小勇,韩继云,郑秉文,2000).当然,这些事情并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我们面对的竞争环境与"游戏规则"将逐渐从根本上不同于以往,恐怕也是不争的实情.  相似文献   

15.
时下报刊文风如何?似有不尽如人意处,兹草草扫瞄,以示警戒。一、著名的“著名”“著名”一词在报刊上颇是著名。著名诗人、著名演员、著名作家、著名歌唱家、著名画家、著名书法家、著名摄影家、著名企业家,等等,多如牛毛。诸如此类的各色人物果真著名吗?不尽然。不少“著名”含有水分,只不过是作者随手送给他人的一顶纸糊桂冠,并无多少真实与价值可言。二、唬人的《大……》细心的读者大概不会忘记早几年的《阴阳大裂变》、《人工大流产》、《知青大返城》、《西部  相似文献   

16.
17.
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报纸、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坚持了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宣传了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但是,在新闻文风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影响了传播效果和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应当引起注意并加以纠正。首先,要根除新闻报道中的宣传腔。宣传腔是指新闻报道中的言词,就象国家政权机构发布命令,领导指挥群众那样的“指令”式,或者缺乏事实,空发议论,把观点、意图简单  相似文献   

18.
文风是时代的表征,文风呈现的不仅仅是文字之风、文章之风、文化之风,更是政风民风世风,是国之运势、时代之风.每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本文尝试探讨文风的一般规律,认为文风具有自发性、稳定性、折射度、周期性和可修正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气与文风     
前些时期,一份知名的报纸上开设了一个特色专栏.“特色”之谓,首先在于它栏目名称先声夺人,叫作“马屁经”;其次是内容极尽阿谀之能事,华丽词藻杂陈,令人读后瞠目结舌.而所刊载的文章也都是读者从别的报纸上摘录推荐的.  相似文献   

20.
石在 《新闻实践》2003,(11):65-66
改进报纸的文风,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的问题,如今更有强调的必要理由有三:一是形势需要。没有良好的文风,就不能在新时期准确、生动地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改进新闻报道需要。没有良好的文风,办报质量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三是读者的需要。没有良好的文风,就无法跟上现代生活的节奏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变化,读者不愿看、不喜欢看。我们的报纸,尤其是党报,文风总的是好的,动了不少脑筋,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不少成绩。浙江日报开设的"钱江浪花"专栏,一百多篇报道中,几乎篇篇都是千字文,短小生动,内涵深刻。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文风不正的弊病仍很严重,有的是顽症,有的是新病;有的是习惯使然,有的是故意卖弄;有的是学识不深,有的是作风不实。总的来说,一句话:认识仍未到位,重视还是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