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题型类说2001年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阐述道:"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文学素养。"这就意味着熟记广为传诵的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既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归纳、联想能力的体现,因此,多年来,背诵默写内容一直受到广泛地重视,甚至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综合2004、2005年全国各地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世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少名篇名句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语言艺术的精华。对名篇名句的理解,是随着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深化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学生要能背诵并默写部分名篇名句,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世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少名篇名句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语言艺术的精华。对名篇名句的理解,是随着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深化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学生要能背诵并默写部分名篇名句,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仁者无敌。  相似文献   

5.
一、古典诗词名句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 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 10.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战国·屈原《离骚》 11.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 名。战国·屈原《卜居》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魏·乐府诗歌《长歌行》 1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世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少名篇名句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语言艺术的精华。对名篇名句的理解,是随着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深化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学生要能背诵并默写部分名篇名句,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8.
1.一不做,二不休。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相似文献   

9.
写作时引用名言名句,其目的是能更有力地说明道理,论证观点,抒发感情.那么怎样在作文时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名句呢?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往往喜欢引用名言名句,其目的是能更有力地说明道理、论证观点、抒发强烈的感情.那么怎样在作文时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名句呢?  相似文献   

11.
作文中用一些名言名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用好了会增加亮点,提高品位和分值。下面笔者提供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默写中国名言名句是“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考试说明》又把它单列为一项,可见高考对名言名句的考查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养成整理名言名句的习惯,要学会背诵和巧记名言名句的方法。另外,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要熟悉考查名言名句的各类题型。下面提供几种考题类型以备广大考生参考。一、补写型这种类型只是考查考生对名言名句的识记。近几年的全国高考题就是属于此类。例:1.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门)_,无以至干望。(《苟子·劝学》)门)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3…  相似文献   

14.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03年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邀请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在招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诸多名言名句。现笔者将引用的有关名言名句整理辑录如下,以飨读者。1.在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2.在回答关于宏观调控问题时,温家宝引用…  相似文献   

15.
常常发现同学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考纲要求背诵的文章都背熟了,高考中的那6分还是拿不到手。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记忆不准确,导致多写、漏写、误写;二是未能理解文章,造成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16.
离考试班.欢考什么卜【例11(2006全国卷I)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l)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_,受上赏; _,受中赏;_,闻寡人之过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_;数月之后,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试齐王纳谏》)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葵珠《蛛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柳永《风栖格》);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那人却在,_”(辛弃疾《青玉案)).鱼堑(l)题目来自课本的规定背诵内容,难度不大·(2)通目考查…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的讲课和写作中,很多老师喜欢引用一些名言名句,或论证观点,或抒发感情,希望能够增强表达效果。这种做法,在多数情况下,或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或能起到丰富内涵的作用,是值得提倡的。但笔者在平时的听课(包括听讲座)和阅读时。也碰到另外一种情况。即引用的一些所谓“名言名句”.已经由学者考证和澄清,其实是一种讹传和误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些积非成是的“名言名句”仍然被广泛的引用。有时,一节好课,或者一篇好文章,其美感,由于引用了讹传的“名言名句”而大打折扣,实在是得不偿失。在此笔者结合平时阅读所得.做一回文抄公.辑录四则引用较多、讹传甚广的“名言名句”及学者们的考证。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考早已降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收集了各省市103套试卷,并对其中的文言文名句默写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各地在文言文名句默写的考查上存在频频“撞车”现象,特整理如下。(一)五星级考查金榜,这些名句重复出现率最高,最高的达23次。共8句,按重复出现率从高到低排列。  相似文献   

19.
张超 《考试周刊》2011,(76):173-174
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寄情山水的文学作品犹如璀璨群星。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引用这些文学名句,那么对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死观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对生和死所抱的态度以及对生死行为的社会评价。在我国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生死观纷呈世间,而那些豁达、积极的生死观则成为受社会弘扬的人生观的主流,这从许多名言名句中便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