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
王若松 《青年记者》2009,(18):24-25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3.
在去年“高考”的第一天,深圳一位考生不慎将准考证遗留在出租车上,无法进入考场,考生和学校情急之下向正在进行高考现场报道的深圳广播电台交通频率《新闻早班车》“听众短信平台”发出求助短信。直播间的主持人第一时间将这条短信进行直播报道,已开车前往其他地方载客的出租车司机听到这则消息后,在车上找到准考证,马上调转车头,把准考证送到该考生手中,考生得以及时进入考场。笔者认为,《新闻早班车》之所以能够把常态化的高考报道做得如此精彩,在于整组报道巧用了以下“新概念”:一是“民生新闻”概念——该组报道选取当天市民最关注的民生事件“高考”作为重点,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4.
陈明 《声屏世界》2004,(7):59-59
6月15日,上海东方卫视夜新闻做了一期"高考的遗憾"的节目,节目中提到了全国各地高考期间发生的一些遗憾的事情.如湖北、陕西等地的考生因为英语考试迟到2分钟,而被考场工作人员拒之门外.主持人于是让电视观众用手机短信来表示他们对此事的看法,认为是否应该让这些迟到的考生进考场考试.结果有78%的观众认为应该让这些迟到的考生进去,主持人方宏进对这个结果也基本表示了赞同.  相似文献   

5.
刨去考生晕倒、忘带准考证等眼熟的、温情脉脉的高考周边新闻,今年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江西替考事件才是实打实的硬新闻. 和前些年监督类报道兴盛、优秀调查记者不断涌现的情形相比,现在调查记者的处境艰难,深度新闻越来越稀缺.所以替考的重磅新闻很快收获了受众极大的注意力.记者深入虎穴,卧底达半年之久,踩着法律红线当起了替考者.南方都市报也发挥出最强的新闻把控能力——在高考第一天开考后释放了这条独家新闻,在全社会最聚焦高考的一两个小时里,除它之外几乎再无别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6.
灾难新闻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但报道难度也相对较大,容易在新闻伦理方面出现问题,目前主要有采访干扰救援、消费灾难、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等.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声音是广播传播的唯一手段,而录音报道则是广播新闻中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在广播新闻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我们在录音报道的采制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问题看似细小而被忽视.但恰恰是这些小问题,很多时候直接影响了录音报道的优劣成败.  相似文献   

8.
1932年,美国新闻学者麦格杜戈尔提出新闻要具备五W+H,但实际上这些要素只是新闻的一个平面,并没有展示全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广度.而立体组合式报道是指采用多条新闻连续集中报道的手法,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映新闻事件的由来、发展过程,解剖新闻事实的本质.“蛟龙号”新闻事件的跨洋直播,展现了新闻全景式报道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及报道中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一些报纸、电视纷纷推出一些以反映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如<三明日报>开辟了"都市新闻" "生活周刊" "这事帮您问了" "曝光台"等栏目,目标对准百姓生活,这些栏目有效提高了受众的关注度、社会反响度和公信力.同时,民生新闻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已成为这些来年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向宏悦 《东南传播》2018,(5):148-150
浦熙修是我国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著名女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将近二十年.期间不仅采写了大量抗日救亡新闻,还编写大量社会新闻.浦熙修采写的女性人物报道可分为活跃在人们视线里的女士、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远道而来的外国女友人三大类.在这些新闻作品中,浦熙修传达了其关于女性的平等、公正和自由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为变动的外部环境和其内心的独立意识两方面.作为历经抗战和解放的记者,浦熙修的新闻作品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作为杰出的女性新闻人,其关于女性人物的报道也为人瞩目.然而目前国内关于浦熙修的研究为数不多,而且主要是关注其生平经历,或者将目光集中于其新闻精神和新闻作品的分析上,对于其女性人物报道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以第一手资料为蓝本,立足于对浦熙修女性人物报道作品的研究,浅析其女性新闻观点及其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着眼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采集、制作和传播的理念依托,这些原则对于新闻工作者报道什么新闻,以及怎样报道新闻起着决定性作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一书,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闻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职业意识,其中对新闻真实和新闻客观性原则的阐释,尤为精彩,给予我们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发展成为了整个传媒产业的前进方向.尤其是自2016年始,互联网所打造的新媒体视频直播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以新闻事件直播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直播节目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和青睐.这些直播报道虽然还很不成熟,还有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这些报道中所出现的新的采访报道的思路和方法,却能够为新闻专业教育,尤其是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带来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非事件性新闻即软新闻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学习和其他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经验、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此类新闻题材一般不是最新发生的,内容往往是多宗事实的组合归纳,事实没有完整的过程和情节,时间跨度较大.同时,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这些决定了此类新闻的报道难度.  相似文献   

14.
王蓉  余琛 《新闻世界》2013,(10):140-141
每年一到高考,全国各地媒体蜂拥而上大做文章,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冷静下来分析,对考生和家长有帮助的新闻屈指可数,使高考报道成了空洞且“聒噪”的应景行为。高考的报道价值被人为放大,报道方式更折射出当今媒体不健康心态。媒体应依据价值定内容,杜绝“应景报道”,让聒噪的应景新闻回归沉静的温暖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闻传媒业涵盖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网站、手机媒体等各类专门机构.在这些机构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通过终端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报道力是检验传媒机构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试金石.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加强报道力建设对于传媒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覃晓光 《传媒》2006,(9):58-61
用思想内容强化舆论引导力 新闻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有闻必录,不加选择地报道所有的新闻事件.它们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定位、目标,选择性地报道新闻.尽管我们把真实、客观作为我们传播新闻的准则,但在选择报道什么新闻、如何报道这些新闻的时候,媒体是有自己的判断、立场和倾向的,它们和那些彰显在新闻评论中的编辑部的意见、观点一道,或显性或隐性地展开对舆论的引导,而引导能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报道和评论所达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7.
新闻工作者从发现新闻到报道新闻,必须经过研究、挖掘、采访和选择这些环节,才能报道出有影响力的,能正确引导社会前进的导向性新闻.如果不加思考,用一种纯自然主义的报道方法,就有可能出现偏颇,甚至会出现误导.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讲故事",需要媒体从业者走到新闻背后.但一旦这些被挖掘出来的"真实故事"涉及公民个人隐私,就未必是新闻了.此时,媒体对这些新闻报道得越真实、越全面、越生动,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就会越严重.在最近有关甲型H1N1流感报道中就出现了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事情,值得媒体从业者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以往我们在述及美国报业所谓客观报道的由来时,一般都说它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通讯社成立以后的产物.由于通讯社的成立,新闻的商品性更为显著.通讯社发布的新闻,要销售给持有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办报方针的报纸,自然不能再让这些新闻渗透有某政党、某报人的主张.于是,这些新闻日渐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只提供材料,不表述观点,将议论、意见排除在外而叙述事实本身.应该说,这样一个解释是合乎逻辑的.问题在于观客报道并不单纯只是个报道形式上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1989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理论课程的考试和试卷评阅工作已告结束。从卷面看,总的情况好于去年,及格率比去年提高9%。不少考生在知识面、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技巧等方面较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新闻学专业的有志者,他们的辛苦和勤劳,已经得到了预期的报偿。但是,还有相当多的考生未能顺利过关,卷面反映出来的在学习新闻理论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相当多,其中不少问题带有普遍性。这些问题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