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力是创造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等因素的复合体.其中创造意识与动机触及的是"想不想"创造的问题,而"敢不敢"创造主要由创造精神决定,"能不能"、"善不善于"创造与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相关.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立足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将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变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给"创造者"-学生提供创造的环境,积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其创造的潜能,从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我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的新世纪。要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恩格斯曾说:"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造。"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习惯于知识的传授,广大教师习惯于扮演"传道士",学生习惯  相似文献   

4.
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强调学生的"服从意识"向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意识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王强 《现代教育科学》2012,(4):62-63,147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其中"民主教育观"、"六大解放"、"组建集体生活"及"三个需要"等都是创造教育的重要体现,这些理论对学龄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学龄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现状,从教师树立正确的创造教育观、建构创造力环境及运用创造力教育方法入手,促进学龄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反思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生长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优化教学过程"方面谈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新课程理论的推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愈来愈受到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谈起创造,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通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分析出了妨  相似文献   

8.
周娟 《考试周刊》2015,(44):61-62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许多精辟教育思想,成为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其中,"创造教育"思想给教育工作者以启示,值得学习借鉴。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是这个时代的核心。创造能力的培养通常通过教育实现。近年来,新课程不断改革,愈发注重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小学数学为例,应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探究与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新课程理论的推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愈来愈受到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谈起创造,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通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分析出了妨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氛围,利用课堂产生的"矛盾",把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路,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一、让学生在"矛盾"发现中体现创新灵感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三个基本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发动机,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活动是保证.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尤其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要"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创造;开展创新活动,使学生"实践"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李琳 《学子》2013,(10):44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新课改中的重点和亮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3.
开展创造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是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旨.创造教育,就是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它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品质,提高"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等综合创造素质.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造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新品质。叶圣陶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决不是针对高智商的学生,而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抓住时机,将学生有目的的逐步培养成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张建华 《生活教育》2008,(12):26-27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激情澎湃地呼吁.要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创造教育的开展.陶先生又提出了"六个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眼晴,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食物的能力;二是解放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缺陷,教师习惯于扮演传授者的角色,教学过程趋于程式化、模式化,学生创造的火花得不到呵护,甚至被无情地扑灭。其实,小学生的创造欲、创造力是惊人的,就好比琴弦需要拨动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培养创造型人才,应当给予学生创新机会,挖掘创新因素,激发创新情感,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创新行为,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会创造"的跨越。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拨动学生创造琴弦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呼唤"创造型"人才,培养大量的"创造型"人才是科技发展的要求,是国家富强的必备条件.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则是当今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阅读教学广袤的原野上,教师要谨记叶圣陶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只有好好利用教学的"处处""时时",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激情,才能培养出大批的会学习、会探究的"创造之人"!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我国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趋势,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国创造"实现的关键环节。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与课程开设偏差,办学模式固化的问题。应通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以打造特色产业,以"嵌入式"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培养"中国创造"需要的技术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