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MA(vanilly manelelic acid)即3—甲氧—4羟苦杏仁酸,又称香草扁桃酸,是人体内儿茶酚胺(CA)的代谢最终产物。儿茶酚胺是人体应激状态下的主要激素之一。比赛期间直接测定血浆中的儿茶酚胺比较困难,运动员很难接受,迄今为止,真正在比赛状态下测定血浆儿茶酚胺的报道甚少,很多实验都是在实验室内定量负荷的情况下完成的,这种测试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应激状态下体内CA的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2.
对30名参加第六届冬季运动会的优秀运动员比赛前后尿中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表明:应激状态下尿每分钟儿茶酚胺(CA)、3—甲氧—4—羟苦杏仁酸、17—羟类固醇等排出量显著增加,尿肌酐明显下降(P<001),尿素氮每分排出量男子升高,而女子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业已确认,剧烈的体力活动和精神、情绪激动时都会使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Galbo(1981)研究发现,以30%Vo_2max的强度运动时,血浆儿茶酚胺含量没有变化,尔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呈线性的增加,而儿茶酚胺中尤以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肾上腺素的增加幅度。冯美慈等(1985)报告中发现,体操运动员比赛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比赛前,而训练课后尿中儿茶酚胺的排出量也增加,比赛后与的排出量间无明显差别。冯氏还发现,比赛中发挥得较好的运动员,其尿中肾上腺素的排出量较低。陈吉棣等(1982)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长期从事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会反复出现腹痛、腹泻、便意等症状,运动医学称之为运动性胃肠功能紊乱(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此病由于具有发病率高、症状各异的临床特点,已成为制约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运动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该病的致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分子生态学的技术初步分析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肠道菌群区系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血乳酸是糖元成血糖的无氧代谢的最终产物。因此是评定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无氧代谢情况、运动强度、疲劳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目前国内外在冰球训练和比赛中越来越重视测定运动过程中血乳酸值。为了了解我国运动员甲级冰球队在训练中采用不同的训练强度,不同的负荷时间和不同的间歇时间时,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规律,我们于1989年冬对我国34名甲级冰球队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血乳酸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运动员在活动过程中心脏机能的一些规律,目前,国内外已开始在实验室采用功率自行车和跑台作运动负荷实验。至于利用遥测心电来观察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实践中的心电变化,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报道。短跑和中长跑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这种运动对人体机能要求较高,长期专项训练,无疑对心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探索这些项目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心脏机能的一些变化规律,我们使用本所研制的XXY-4型心电遥测仪,对湖南省田径队部分径赛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进行心电遥测实验。  相似文献   

7.
合理地评定体操运动员的运动量,对于安排训练量,实现对运动员负荷的科学控制,提高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体操运动的发展,要求运动员在承受生理负荷的同时,还必须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因此,对体操运动员运动量的评定,既要考虑到生理负荷,又要考虑到心理负荷。目前,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对运动最的评定与研究,较多地偏重在生理负荷上,而对心理负荷的评定及其研究则刚刚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结合体操项目的特点,探讨体操运动员运动量的评定方法,是训练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儿茶酚胺是交感神经末梢或肾上腺髓质所释放的神经递质或激素,具有在应激状态下,调节机体应变的功能,如在体操运动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能源物质的代谢均与儿茶酚胺的排出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人体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与运动员临场比赛能力可以看出,运动员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信息反馈形式是影响运动员临场比赛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从运动机能学习原理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临场比赛能力的训练方法,以期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析射击运动员常见的几个心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射击运动员的应激状态、意志品质等常见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射击训练与比赛实践加以理论总结。指出射击选手只有在平时训练中,结合射击运动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控制情绪,保持心理稳定性,发挥技术水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心理控制”的概念“心理控制”一词最初并不是心理学上的专门术语,而是由射击教练巴萨穆(Bussham·L)最早在射击训练中提出来的,意在指导运动员在比赛时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心理自我控制的技巧。与此相对应,运动心理学中却有“心理训练”一词,它是指为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进行某种强化训练。类似术语还有“应激训练”,即训练运动员在应激状态下及时有效地采取某些应付措施,降低紧张度。在过去的三年中,日本体育协会运动科学委员会的心理研究组(组长:松田岩男),对“强化运动员心理素质”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五年全国滑雪比赛大会期间,我们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医学观察和生理指标的测定。一、对象测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运动员187人,其中男102人,女85人。年龄最大35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17.10岁.参加运动训练年限1~2年的为大多数,少数老运动员停训几年后,才恢复训练几个月,也来参加比赛了。二、结果赛前测定了参加比赛者的一些生理指标,进行了人体测量和体力测定。1.人体测量,如下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12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踏板成绩及三跳成绩(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进行探索研究,揭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成绩创造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好地掌握三级跳远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技术技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长跑训练中,通过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加大训练负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正朝着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体承受极限训练负荷的深层次发展。中长跑项目的竞争,是运动员速度的竞争,是运动员高“速度”持续跑专项运动能力的较量。 80年代以来,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监测、诊断运动员的训练过程,进一步深入地揭示人体承受不同训练负荷的生理变化规律,人体各运动因素、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规律。为不同运动项目训练负荷的定向、定性、定量,为教练员规划、控制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和整体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和依据。并根据运动  相似文献   

14.
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测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比赛对人体机能的要求,分析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训练在增进人体机能方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谈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及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要求更全面,特别是对力量、速度和灵敏素质有很高要求。其中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素质也是竞技运动中的首要素质,力量素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文章从当今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研究成果着手,结合训练经验和教学实践,探讨了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对比赛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对其在教学训练中的作用提出相关见解,以供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许多国际比赛常在高原城市举行,而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压低,氧分压低,它必然会对人体的各种机能和运动能力发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高原气候和高原训练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对运动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观察了在海拔1895米的昆明市(气压610毫米汞柱,氧分压125毫米汞柱,较北京低12%)进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气体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变化。研究方法从1973年12月2日至1974年6月20日在北京和昆明两地测定了14名长跑集训队运动员在安静时和剧烈运动时的气体代谢,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共5次。运动员的年龄在19—24岁之间,系统训练1—2年,  相似文献   

17.
速滑运动员一年四大训练周期,最重要的是夏训期(冰期前)和冬训期(冰期)。若两期身体训练抓不上去,肯定影响运动员比赛的成绩。只有不断地超负荷的训练,才能使机体不断的适应,提高运动成绩。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非冰期的体能测试,对冰期训练的体能测试指标及评定,未见报道。而冬训期又是各种大赛繁忙时期,若体能训练不足,将对运动成绩产生很大影响。这样,很难了解运动员各训练周期的训练情况。根据C_Y-bex6000型等速测力仪前期测定结果表明,冰期后肌力总体指标下降明显。这种降低是训练不足还是疲劳所致,至今尚无知晓。本实验目的是在了解不同训练周期对人体机能影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王文辉  胡丁文 《新体育》2023,(20):28-30
核心力量是人体深层肌群和人体的“支点”,具有保持身体稳定和运动的功能。极限飞盘运动是一项强调速度、灵敏、反应的运动,需要运动员拥有强大的核心力量。因此,在极限飞盘运动项目中,加强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保证运动员在高水平竞技比赛中更好地完成各项动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极限飞盘运动中核心力量训练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在极限飞盘运动中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旨在为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在竞技场上战胜对手,夺得好成绩,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前便采用大运动量训练,这样做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使自己原有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什么大运动量训练后成绩反而欠佳呢?这是因为机体的运动能力都受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的限制和制约。大运动量训练后影响比赛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由于大运动量训练而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暂时降低,而且短期内不能马上达到恢复或超量恢复水平,如果大运动量训练后马上参加比赛,这样就会影响血液携带氧的能力。运动时人体的摄氧量远远满足不了机体激烈运动的需要。由于摄氧量的减少,必然导致肌肉工作能力的下降,严重的还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15,(6):91-96
以102名优秀运动员为被试,进行训练比赛满意感、心理疲劳和运动动机的测量,以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的关系以及心理疲劳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力/情感耗竭在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运动负评价在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可通过有效缓解与降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来提高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