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系统出发,这项改革应当确定一个能够切中旧体制弊端、具有突破性、建设性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将变革政——校关系与社——校关系统一起来,政府既要向学校分权,学校也要向社会分权,设计与形成一个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管理的学校——社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政校职能不分是落后的教育管理思维定势的体现,政校职能分开涉及办学与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制度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包含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学校只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宏观教育与微观教育的不同,决定政校职能是应该也是可以分开的。教育领域要实行政校职能分开,关键是政府如何转变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改进管理学校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入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至于教育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则同政府职能转变直接相关。而政府职能转变中所涉及的政府与学校之间关系的调整,同一般“政——企关系”、“政——事关系”相比,又相当特殊,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更不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是当前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政府管理学校变革的职能转变、学校进行教育变革的职责确立以及学校变革中新型政校关系形态创生是探讨我国政府与学校变革逻辑和实践关系的三个维度。其中,职能转变包括从国家管理到公共治理、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到有限型政府;职责确立包括有条件的自主获得、无条件的政府监督;新型政校关系形态包括委托管理模式、多元交互模式、教育议事会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受到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研究学校管理必须和研究教育管理体制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政校分开、学校实体化的预测,这也是我几年来的意见。下面首先对题意作点说明: 政校分开——学校与政府部门(教育局等机构)脱钩,改变学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基层组织的地位。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依法进行规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政府和高校的信任关系是影响政府和高校分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政府与高校的信任关系进行了定义,指出信任关系的基础包括法律基础、制度基础和道德基础等。政府和高校的行为及相关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社会监督制度的不完善等影响着二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向高校分权的意愿和方式。政府对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问题上的信任程度不一,分权的程度和方式也相应地具有较大差异。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改善政府和高校的信任关系,将有助于促进政府对高校的合理分权,形成良好的政校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入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至于教育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则同政府职能转变直接相关。而政府职能转变中所涉及的政府与学校之间关系的调整,同一般“政———企关系”、“政———事关系”相比,又相当特殊,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更不容易解决。如今所谓“教育管理体制”,原属于“教育行政”范畴。在行政学的意义上,行政体制是行政机构与本国其他国家机构之间以及行政系统中各级各类行政机构之间权力分配关系及制度的总称。其中各级各类行政机构,是这种体制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新型、良性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教育秩序、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是政校关系调整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政校关系调整的关键是如何保障和监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政校关系重构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9.
"政社互动"是苏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品牌,是苏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2013年初,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狮山街道率先在高新区实施了"政社互动"试点工作,从自身实际出发强化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政府调控同社会协调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教育重建运动改革的核心是分权、放权以及将市场成分引入教育领域,重点是打破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和分解集权化的教育管理体制,以提高学校效能。它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造成了学校内部出现新的集权、教师的职业特性被削弱及教育不公平等负面效应,为我国当前教育分权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教育分权改革必须根植于中国国情,且不可移植或复制域外经验;教育分权与集权可以并行不悖,二者之间应建立一种调适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厘清政府与学校之间关系;推行清单管理方式;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权力在学校内部再分配;提升政府和学校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传统学校制度而言,现代学校制度是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与指向,能适应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具有法人主体地位的学校为基点,以有效调节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关系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发展及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新型的政校关系和学校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可以把教育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中央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属于宏观的范围;而学校内部的管理则属于微观的范围。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任务,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当前,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无不牵涉到整个宏观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没有宏观上的首先突破,微观改革难以迈开大步。因此,宏观改革也就推到了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强调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平心而论,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以来,经过20多年来的办学与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放权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围绕建设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这一育人主体,建立起来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其核心是依法办学。围绕建立新的政校关系,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从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开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规定,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保障条件、服务发展、有效监督、统筹推进。从学校自主管理制度体系方面看,需重点从健全学校章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促进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它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一、政府主导的现代学校组织体系必须将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型的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公共管理视野下转制学校的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视野,审视“转制学校”办学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选择,正确区分教育产品与服务提供方面的社会公共性事务与专业性业务,将转制学校交由非营利的组织机构去经营,并由其选聘的校长管理,形成“社会办学、校长治校、政府监督”的“政事分开”、“政校分离”的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政校关系存在政府权力下放与宏观调控矛盾比较突出、合理有效的教育相关法律制度短缺、政府对学校的责任不清等缺陷。为此,可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新型政校关系的成功经验,关注政府的教育服务功能,有效扩张学校办学自主权,致力于打造评估型政府,并从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责任、健全教育体制、优化学校治理等方面入手,重建基础教育新型政校关系,实现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政校关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政",这里既指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包括各教育行政部门;"校",仅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普通中小学。学校与政府,是教育生态圈中同气连枝的两大"主体"。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下该如何重塑政校关系,需要从政府视角进行思辨与理答。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北京十一学校通过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育人  相似文献   

20.
政校关系的重建是一个跨世纪的命题。为解决政府对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早在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了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校长负责制并成立校内审议机构等措施,初步勾勒了政校关系的基本框架。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财政视角主导的教育改革对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