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华留学生国际化专业设置初探——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课程国际化则是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探讨来华留学生国际化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2.
“药理学”是来华医学留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在“互联网+”和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药理学”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同时,对于留学生来说,课程思政教学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借助“互联网+”的快车,在后疫情时代,探索和建设“药理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促使留学生主动学好这门课,对于“药理学”课程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围绕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结合汉语综合课程特点,找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探索将语言、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育人质量,为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迅速扩大,但留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违规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对留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已成为政府部门与高校的共同任务和当务之急,具有重要意义.留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理念不仅在于谋划多样化教育模式,还在于促进留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遵守中国法律法规,而非仅仅局限于单纯法律法规条文内容的学习.为此,相关机构应...  相似文献   

5.
课程建设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基础保障与支撑,也是"双一流"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以面向理工科来华留学生"大学物理"英文课程为例,分析来华留学生群体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学生考核评价和教学效果反馈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湖南某大学70名非洲来华留学生进行调查。利用软件SPSS16.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比例比较高,其中学习行为不当是最主要原因;在性别上,女生在三个维度上都高于男生;在年级上,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最为严重,其倦怠总水平均高于大三、大四学生。  相似文献   

7.
用生态学视角对云南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做跨学科分析,核心在于以常规生态系统与云南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共有的关联性、共生性、平衡性、适应性及可控性的特征为基础,建立起两个系统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通过引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尝试构建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的生态学研究范式,为进一步分析并解决相关的"教育系统"问题提供生态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来华留学生语言课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新探索。语言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考虑学生听得懂、用得上。留学生课程思政应遵循的教学理念是运用多元文化共享理念帮助留学生在中外文化认同中理解和认同中国,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引导留学生愿意以包容的心态理解中国,采用分层和适度递进的教学更加符合留学生认知及学习语言的规律等。不同阶段留学生的分级教学要把握“知”“情”“思辨”的要求。来华留学生语言课课程思政的措施包括:语言课课堂利用现有教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拓展语言课教学内容的同时挖掘其育人功能;加快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材、微课堂及课外读物等融入思政目标的教学资源建设;课上练习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教学丰富多元,让留学生亲身体验当代中国的发展,促进对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作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教育越来越受到地方高校的重视。地方高校在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经过数年实践,地方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快速稳定,在招生规模、专业层次、教学质量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地方高校的调研,分析地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审视地方高校来华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地方高校进一步开展来华留学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文化冲突在高校中日益凸显,来华留学生发展跨文化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跨文化教育能够使留学生了解其他文化的发展变迁,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接受不同文化并具备应对文化冲突的能力,最终达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跨文化教育应当渗透到教学、管理等各个层面。留学生教师和留管人员应当具备跨文化教育意识,在留学生教育的每门课程、每项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注重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建立多方参与、多渠道的协同培养机制,使来华留学生从认知到认同,主动融入感知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学习活动进行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会影响学生的教育收获。本研究选择留学生课堂学习这一微观视角,依据学生发展理论和课堂学习环境理论,以清华大学在校留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课堂学习环境对留学生教育收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群体留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存在差异,韩国留学生、"分离"教育模式下的留学生以及不以中国为留学首选国的留学生群体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显著低于其他留学生群体;课堂学习环境感知对留学生的教育收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强 《现代教育》2015,(1):51-52
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来华留学生文化实践教学的相关概念出发,探究了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文化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留学类别的日益多元化,针对留学生设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日渐凸显。深入探讨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不仅能为汉语的国际推广传播造就便利,更能够让该课程成为打破僵化意识,突破文化边界,培养世界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以线上语言文化专业融合型课程群建设助推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已有线上中国国情及中国文化类课程的基础上,构思和设计了语言文化专业融合型课程群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及实施路径。在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和文化实践中,课程群建设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日益蓬勃发展。根据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日渐重要,医用汉语课程问题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国贸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出留学生"四维度"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专业培养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的体系化、系统化、递进化的基本定位,对提升留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适应能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以"四维度"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第一课堂,构建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活动体系,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学到专业...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呼唤预科教育,对外国留学生进行预科教育是国际通行的教育方式,所以,对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非常有必要。来华留学生在语言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与大学专业知识衔接、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时间安排、师资与教材等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要做好理工专业预科教育,必须强化汉语教学,坚持基础汉语和科技汉语相结合;浓缩专业基础知识,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全面贯彻预科教育,坚持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实行弹性课程设计,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组建预科师资队伍,坚持汉语教师与理工专业教师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生态位过窄和生态位重叠度过高是当前云南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以生态位校准、生态因子控制和生态平衡构建为基础的三维框架内,云南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生态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构建多样化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模式,调整区域内来华留学生招生专业,对云南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内、外部生态因子进行控制,以保障云南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功能呈现多元化特征,不仅具有育人和文化传播的功能,而且具有政治功能与市场功能,并且反映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三级管理,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体现在队伍建设、技术手段、教育质量、生活保障以及国际化特征等方面。来华留学生生源渐趋多样化,来源国逐步丰富多样,层次结构明显改善,专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效益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参加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会议暨国际教育(医)学院院长论坛的心得体会,主要包括来华留学医学教育的现状、院长论坛、临床留学生教学、全英文示范教学等专题及体会,并提出增加对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国情介绍、构建MBBS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增加留学生教学管理专题等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