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继承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至于“错误”的形成,有两说:一种认为:“错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一种认为“我”是主动者,错误是由“我”一手造成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就采用此说。笔者以为,这些理解有其可取之处,但存在一些应当纠正、澄清的错误。《错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这是正确的,但既然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那就不应当理解为描写了一个女子如何如何的诗,…  相似文献   

2.
郑愁予的《错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然而,对此诗的解读,却见仁见智,至少有两种说法,相持不下。诚然,我们可以用“诗无达诂”的古训不了了之。但笔者以为,诗人创作时必然只是一种情感,诗中也必然只蕴含着一个特定的故事——那怕只是个虚设的故事。黄维梁先生认为,本诗中的“我”,是这出错误的主导者。“我”主动的“抛弃”或者“拒绝”了江南的这个多情的女子。并援引郑氏的诗作中,男子多喜操纵女子为佐证。另一说,则以为是“我”自作多情,原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才上演了一出一厢情愿的错误。水晶先生,执此观点。拙见以为,后一说是可信…  相似文献   

3.
刘兴 《教育艺术》2004,(2):24-24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关键是作者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诗中的“我”骑马游历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她”痴痴盼望着“我”的归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  相似文献   

4.
《错误》系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撰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短诗。该诗纤巧婉转,音节协调,表现了绵延不绝的悠悠情恨。下面笔者就此诗三个方面的特点谈谈看法。一、前后情景的戏剧性诗中女子得知来者不是归人而是过客的“错误”后,一定失望和伤心不已。但是这一切都在不言之中。诗人不言怨恨而怨恨自生,得其力处在最后两行,特别在“美丽的错误”几字。“美丽的错误”是所谓矛盾语:错误而谓之美丽,就常理而言,是矛盾的,自布禄克斯(C.Brooks)标举以矛盾语论诗后,谈艺之士皆能对诗中此类字句,侃侃而析论。不过,仅从矛盾语来欣赏“美丽的错误”,并…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错误》这首诗比较适合运用20世纪40年代诗论家袁可嘉提出的“诗歌戏剧化”理论来解读。诗歌戏剧化并非要把一首诗看成是一出戏剧,而是指诗歌中含有某些戏剧化的因素。下面试用戏剧化理论解读《错误》:首先,场景的空间转换诗歌以一种立体的、戏剧的行为开始,“我打江南走过”把诗歌的大背景放在江南。江南,温婉、明丽、灵动,这种特定情绪烘托出“戏剧情境”,它所要力求刻画体现的是一种“行动中的灵魂”,所以我们不能说诗中的“浪子”就是诗人自己。“我”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出现了,接下去“那等待的人”也出现了。“那等在季节里的…  相似文献   

6.
靳杰  杨依国 《课外阅读》2011,(11):299-299
诗歌之中常会有一些关键词句,可以称为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因此,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我们分析诗歌时便应抓住诗眼,由眼睛看到诗歌的灵魂。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眼便是“美丽的错误”,明白了错误为什么美丽,便明白了诗歌情感为什么动人。  相似文献   

7.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3年第 5期《简易逻辑中的常见错误》(以下简称为《错误》)一文中出现了几处错误 ,本文剖析一下这几处错误 .《错误》一文中的例 7给出命题 p :“若x2 + y2 =0 ,则x ,y全为 0” ,认为命题 p的“非”是┐ p :“若x2 +y2 =0 ,则x ,y不全为 0” .《错误》一文中的例 8给出命题 p :“若x =2或x= -1 ,则x2 -x -2 =0” ,认为它的“非”是┐ p :“若x=2或x =-1 ,则x2 -x -2≠ 0” .这两个例子犯了相同的错误 .错误就是把“若A则非B”当成了“若A则B”的否定命题 .《错误》一文在例 8的后面有一段小结 ,其中有一句是“否…  相似文献   

8.
郑愁予的《错误》可以认为是一首闺怨诗,闺怨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有许多著名的篇章。如刘禹锡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温庭筠的“过往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从前人所创造的意境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这首诗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无心的错误     
人总是会犯错误的,但往往犯的都是无心的错误,偏偏无心的错误常会造成恶果。只要我一打开记忆的大门,一件令我难以忘怀的事就清晰地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那是一次晚饭后,我偷偷地溜进了父母的卧室,轻轻地拿起了爸爸的手机。也许是做“贼”心虚的缘故,我朝四周望了望,见没有人  相似文献   

10.
善待错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新课程标准的视角来看,“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的教学材料,它对学生特殊的教育价值有时比教师的铮铮教诲更有说服力,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善待“错误”这一宝贵资源,主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1.
美点赏析句典雅婉约的语言《错误》一诗的语言极有韵味,雅婉约却又现代朦胧。这种韵味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韵谐和。首先是韵脚和谐自,如首节“走过”中的“过”与开落”中的“落”,第二节的“飞”“揭”,“晚”与“掩”均押韵,谐悦耳,琅琅上口。其次是,局音节整齐匀称,如第二节的“东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与“跫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的对称合,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再其是恰当地运用叠音技法,如第二中的“小小的”两次叠音重复,倩柔美,音韵和谐。2.句式错综。新诗在句式上的变是极为丰富的。这是它超越旧诗地方。《错误》的句式运用…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必须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数字或运算符号后知不准确这是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错误。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把“5”写成“3”,把“43”写成“34”,把“30.6”写成“3.ho”,把“+”当“-”算,把“x’当“告”宜。恫l如,对“令”感知不准确一X丁州.I您如小难俩W“、,,,…  相似文献   

13.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是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一篇课文。笔者认为 ,《错误》是一首当代闺怨诗 ,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闺怨诗的传统 ,却又不落窠臼 ,独辟蹊径 ,令人耳目一新。诗中那位莲花般明艳的女子执着地等着远游的心上人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斯人独憔悴。自从有了游子的远游 ,就有了有情人的长别离。游子远游 ,经岁又经年 ,留下了空闺独守的女子。“相去万余里 ,会面安可知” ?等待是寂寞的 ,等待是漫长的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离愁别绪是文人歌咏的传统题材 ,《古诗十九首》里就有八首是…  相似文献   

14.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创作的一首小诗,被选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这是一首富有古典韵味的闺怨题材的小诗。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授本诗时,采取了以诗解诗的方法。一堂课上,他引用的古典诗词近30首。对于这种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有的老师看到了“新课程理念没有被落实的尴尬”,他们呼吁“不能以老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体验过程”,“不能再搞教师的一言堂了”;而大部分学生则非常欣赏这堂课,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种种“意外”,这种“意外”有时会令教师措手不及,但这种“意外”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独特资源。面对这宝贵的财富,我们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错误”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错误是金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致“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我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一个真实的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如果能随机应变,巧妙化解和利用“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有效的课堂资源,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成长,体验到交流的乐趣,课堂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相似文献   

18.
袁军辉 《教学随笔》2009,(10):28-29
在上课的过程,发生“错误”,即教学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灵活把握、合理有效地处理这类“错误”。其实这些课堂随机生成的“错误”也是一种资源,一种机遇,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和机智变“废”为“宝”的。下面笔者结合几节优质课例谈谈妙用课堂随机生成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王慧英 《甘肃教育》2007,(12X):50-50
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可以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在建构知识和构建能力体系中的障碍。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挖掘出隐藏在“错误”背后的内涵,化“错误”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化“错误”为教师的教学智慧,将会使教学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第一眼看到郑愁予的《错误》。就莫名地喜欢。看了很多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有人说它“声籁华美”,有人说它“轻巧清隽”,“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而我喜欢这首诗是源于它江南古镇的古典气息和淡似烟笼般的美丽,看似无尘无埃却用生命和青春来抒写的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