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诗”这一新的角度来对黛玉作一新的认识。黛玉的诗人气质和小说的诗化氛围构成了诗意的黛玉;黛玉以诗言志,诗是她的自画像,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到诗中的黛玉;诗人的黛玉把自己融入于诗堪称古今无双,形成了永恒的黛玉。以这三方面为中心来省识一下林黛玉的春风面目。  相似文献   

2.
赵欢同学问:《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而当宝玉向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黛玉的回答不一致呢? 林黛玉进了贾府,叩拜、谒见、用餐、众人离去后,只有贾母、迎春三姊妹和黛玉时,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是家常闲话,也是外祖母对外孙女的怜惜、关心。外孙女敬重外祖母,当然应该从实相告:“只刚念了‘四书’。”这一回答既表现了黛玉的谦逊,又表现了黛玉的率真。黛玉是个懂规矩、知礼节的姑娘,三姊妹悉在身旁,便礼貌地问她们读何书。因是黛玉与外祖母在说话,三姊妹不便插嘴,所以贾母代答:“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  相似文献   

3.
话说林黛玉进贾府见了贾母、凤姐之后,贾母便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王夫人没有在荣禧堂接见黛玉。王夫人选择在哪接见黛玉,也绝非随意,而是精心安排。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就多次提及黛玉是客的话。所以我以为王夫人选择在三间小正房贾政的"半旧的"书房接见黛玉是精心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章会垠 《巢湖学院学报》2005,7(2):99-104,110
具有神性性质的黛玉形象的价值,在于它指向了"献祭的替罪羊"这一人类文化原型.这种价值,通过黛玉之死而得彰显;黛玉之死,是一个神话,一个寓言,一个象征,一个仪式.黛玉原型是植物精与替罪羊的合一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黛玉之死与"送走死亡"民俗的合一.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是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是红学家公认的泪美人形象,在《红楼梦》前80回中有39次提到了黛玉的泪,但是通读《红楼梦》,林黛玉的笑却远多于泪,前80回中,描写黛玉的笑高达135次,微笑、逗笑、说笑、冷笑、嗤笑各种情态,充满灵气。故而笔者认为,黛玉不但是一位泪美人,更是一位笑美人。文章将从黛玉的笑出发,通过黛玉的笑与书中其他女性笑的比较,剖析黛玉的笑背后的美学意义与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黛玉葬花出发,以秋先葬花作为比较,探究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既补充了葬花题材溯源上研究的不充分之处,又为研究黛玉悲剧命运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经过比较与分析,黛玉命运的悲剧既是由自身性格的缺陷造成的,又和作者曹雪芹悲观的创作态度有关。黛玉的悲剧和中国古代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为了理想献身,这种悲剧命运是崇高而悲壮的。  相似文献   

7.
古人今人封黛玉是“泪人儿”,凄凉地寄人篱下,凄惨地香消玉殒。在我眼里,也许黛玉不该是不幸的,但这位宫里的女子——元春,比黛玉更不幸。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黛玉葬花出发,以秋先葬花作为比较,探究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既补充了葬花题材溯源上研究的不充分之处,又为研究黛玉悲剧命运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经过比较与分析,黛玉命运的悲剧既是由自身性格的缺陷造成的,又和作者曹雪芹悲观的创作态度有关。黛玉的悲剧和中国古代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为了理想献身,这种悲剧命运是崇高而悲壮的。  相似文献   

9.
香菱向黛玉学诗 ,黛玉教她“第一立意要紧” ,并且“意趣要真”。香菱写两首《咏月诗》都失败了 ,在黛玉耐心指导下 ,写第三首终于得到大观园众诗人的一致肯定。香菱的成功固然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也是和黛玉的指导有方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首段提出批驳的对象"黛玉心胸狭隘、小性儿、爱出风头"。后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批判"对黛玉大大的误会":第一,列举形似"心胸狭隘"、实为"维护自尊心"的事例。"对周瑞家送来的宫花不满"——这是黛玉"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的特殊处境使然。第二,列举大气的事例。"香菱想学诗,黛玉热情指导"——这是黛玉"单纯得就像一颗水晶,晶莹剔透"。第三,辩证持论。"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黛玉那些所谓‘心胸狭隘、小性儿、爱出风头’的事,既反映出黛玉的优点,也折射出她的不足"。此文卒章颇有意味——借文学作品人物说事。  相似文献   

11.
<正>林黛玉|入乡随俗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对贾母的回答,林黛玉说了真话,结果倒显得自己  相似文献   

12.
红楼一梦     
引言 :黛玉是红楼梦里的一个传奇 ,也是一场美丽而又虚无的梦。黛玉美 ,美得称奇 ,美得让人感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泣而泣含露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的美好比是烟雾中的一支含着露珠的月季 ,遥远而又神圣 ,不可侵犯的美丽似乎可以滴出水来 ,那么妖艳 ,却又那么清纯。黛玉愁 ,愁得万物皆憔悴 ,想到“草木当春 ,花鲜叶茂 ,想我年纪尚小 ,便像三秋蒲柳。只恐似那花柳残春 ,怎禁得风催雨送。”黛玉的泪便滴了下来。珠泪连绵是黛玉的愁情化作 ,深不见底而又一碰即碎。黛玉的才。同是红颜的才色女子 ,为“令…  相似文献   

13.
从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分别去探望宝玉时的几个细节,透视出宝钗的张扬、办事周全,黛玉的低调、一味心痛,也透视出宝钗与宝玉不在同一立场上,黛玉与宝玉思想相通,因此宝玉对这两个都想成为宝二奶奶的人感情是不同的:对宝钗,更多的是敬重,对黛玉,却是浓烈的爱情。  相似文献   

14.
据《红楼梦》改编而来的戏曲称为"红楼戏"。清代"红楼戏"中写"黛玉葬花"戏的戏曲作品较多且在数量上占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以《红楼梦戏曲集》中的"黛玉葬花"戏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清代"黛玉葬花"戏对小说《红楼梦》的改编,从而分析清代"黛玉葬花"戏改编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就爱情的本质而言,宝玉之爱黛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爱情:一方面由于宝玉"爱博而心劳"的本性,使他对黛玉的感情与对其他女孩的爱相比,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另一方面,宝玉对黛玉的有爱无性、完全超出生理层面之上的精神依赖,说明宝玉对黛玉的爱已经偏离了爱情的航线。  相似文献   

16.
黄守浩 《教育文汇》2007,(2):37-37,39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关于黛玉教香菱作诗一节,细细评读,对黛玉的教学艺术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薛宝钗戏蝶至滴翠亭偶听小红、坠儿的私语,怕被发觉,故使出“金蝉脱壳”之法,喊“颦儿”,且故意向小红、坠儿询问黛玉的去向,使她二人“唬怔”了,并说出对黛玉的性格弱点的评价,而且十分悬心。 对这一细节,红学界大都认为这是薛宝钗“有意嫁祸”黛玉,为争取宝二奶奶的宝座而努力的重要策略;有的论者虽能较为客观地指出薛宝钗此举“并未露出有意伤害黛玉的意向”,“与争夺宝二奶奶的位置没有多大牵连”,但也认为薛宝钗”这样作的结果,事实上对黛玉又是一种伤害,把自己的‘没趣’转嫁到黛玉头上。” 笔者认为,薛宝钗的“金蝉脱壳”的做法,非但谈不上对黛玉的“有意嫁祸”,即使认为这一做法客观上伤害了黛玉,也是不能成立,值得商榷的。下面就此略谈浅见四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贾府人物的眼睛分三次描述黛玉肖像,逐层点染,至宝玉眼中,黛玉之美展露无遗。“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眼中之黛玉虽病体怯弱,美丽却自然展现,言谈举止不俗。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五册在第五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讲到“小说的鉴赏”时,以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而当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前后回答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20.
《香菱学诗》出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48回。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黛玉用心教,香菱刻苦学,从一个作诗的门外汉,到最后做的诗竞“新巧有意趣”。这其中,黛玉的‘墩学方法”给抛们的教学带来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