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生成的四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思政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专业课教师则是实施课程育人的关键主体,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重任,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意义非凡。专业课教师要从自觉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努力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融合四个维度促进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课程育人是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最鲜明、最核心的方向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课程育人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重点突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以及智慧育人。当前,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资源挤占、认知混乱、风险规避阻碍微观主体发展;二是松散的结构形式与僵硬的结构规则导致中观结构失效;三是动力机制尚不完善与开放融合尚不充分造成宏观环境困境。由此,通过赋权增能,组建研修共同体,厚植学校课程育人文化,增加微观主体和中观层次的互动,以及建立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和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增加微观主体和宏观环境的互动,可以实现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育人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填鸭式”,内容变得综合而开放.过程充满了合作与探究……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加强。但是,由于不少教师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学中有目的的“放手”变成了无节制的“放纵”,[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束建华 《江苏教育》2022,(12):78-80
<正>历史课程思政要立足于职业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文化、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历史教师为主体,打造多课程教师共同参与的历史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历史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课程在其他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拓展和延伸,要达到历史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教师是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自己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参与精神,使自身的教学素质不断提高。这要求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宏观调控足够重视,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指利用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课堂教学中,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界定了课程育人的内涵,分析了目前高职课程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思想认识、制度导向、课程标准、教师能力、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育人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季良云 《家教世界》2013,(7X):250-251
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强化育人意识,以育人为己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坚持"学生为主体、学情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并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改革出台后,德育教师都在探索德育教学如何完成高职学生的全程育人问题,笔者提出德育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担任班主任,并且随同高职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以便完成全程育人的教学任务,还对德育教学进入实习基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平台,是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最佳场所。因此,如何在课堂上讲好课并组织和指导学生听好课,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育人实效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从转变育人观念(前提)、改革教学内容(基础)、创新教学方法(关键)等三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0.
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职责.《企业管理概论》课程具有较为丰富的育人资源,挖掘课程的育人资源并将其有机地渗透和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建立与育人目标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案,探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实现专业知识讲授和学生能力、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和相互促进的课程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异步教学改革是教学领域具有突破性质的改革,这种教学方式可运用于各门功课的教学。经过20余年来的实践,异步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教师的工作是教学育人,教学育人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这是教师的基本任务。那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把理论性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教学变为主动、形象、有兴趣的课堂教学,是我长期以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使命。新时代高校在不断的探索中,从课堂教学、学生需求和育人平台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但协同育人在制度建设的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教师的协同认知方面还有困难。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要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整合教学内容、深化学科融合和增强教师的认知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省内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现状进行调研,在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和育人制度、主体、内容、方法、实践、环境六个途径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索,致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4.
文化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存在一种“生动的循环”关系,文化对于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即引导主体获得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发展人的文化素养,建立主体的文化自信,实现人的文化本质。知识的文化属性和教学的文化品格决定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本质上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反思与批判、文化觉醒与自信。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敏感性;促进学生与文化的相遇,引导文化回应性学习;聚焦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堂文化实践,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詹仁勤 《考试周刊》2012,(73):157-157
初中化学教师担负着重要的教书和育人的责任。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化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初中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贯穿育人的思想。教师要有服务意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人。正确的育人观念是初中化学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国霞 《江苏教育》2008,(12):53-53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有效又有趣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学生“笑”、“汗”、“会”。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课堂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很好地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就要认真了解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特点,以此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夏兰 《华章》2013,(25)
在高校中,给学生上课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与学生的辅导员都是引领学生思想的主要主体,但是由于现实中两支队伍没有有效整合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两支队伍的育人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育人的现状,为两支队伍共同努力育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联结师生的关键环节,教师的课程能力决定着学生的最终收获。课程实践活动的领域包含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教书旨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育人旨在促成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只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会造成教师课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使学生成为"单向度"的人。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课程批判能力和课程建构能力共同构成其课程能力。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使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课程观,才能唤醒教师课程实践的生命力,最终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堂贯通大中小学的各个学段,是时代新人培育的主渠道,思政课堂教学实效的成败与思政课教师整体的课堂驾驭与引领能力密不可分。思政课教师的课堂引领力是站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基础上去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并在二者的有机统一中以推进实现良好的教学实效。思政课教师的课堂引领力强调要立足学生主体,紧紧围绕铸魂育人的使命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着力提升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力、政治引领力和价值引领力。反思并应对思政课堂出现的种种问题与消极现象,我们须以提升教师的课堂引领力为突破口,从思想上强化对课堂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握思政课堂各学段的特殊性要求,及时开展思政课教师网络课堂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紧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建设,由此带动思政课堂教育实效的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