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隐喻的表象表征及其加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时间隐喻为研究材料,考查了隐喻表象性与多个心理维度(理解度、熟悉度、喜好度、适当性、重要性)的相关性,并通过比较被试对表象程度不同的时间隐喻在表象加工和语义加工后的语义确认成绩,考查表象加工对时间隐喻表征所产生的加工效应。结果表明时间隐喻表象性与这些心理维度有密切联系;虽然语义表征是时间隐喻表征的基础和起点,但表象表征并不完全是一种附带产物,而是句子表象性程度的函数,在隐喻理解过程中有介入作用。高表象性的隐喻存在双重编码。  相似文献   

2.
双语者的隐喻语义表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启动技术,从隐喻的理解机制和跨语言的启动效应两个方面入手,初步考察了双语者的隐喻语义表征。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具有相同的理解机制;互为翻译对等的启动项对同一个隐喻的理解具有同样的启动效应。研究结论为: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共享同一个语义表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意义判断任务,考察隐喻理解中抑制机制的作用。4个实验均采用2×2被试内设计。实验1、2表明,当隐喻理解刚刚完成时,喻体和本体的相关特征均得到激活,无关特征均受到抑制;实验3、4表明,当隐喻理解完成450ms后,喻体和本体的相关特征仍都得到激活,无关特征均不再受到抑制。研究结论为:隐喻理解与字面语言理解一样,需要抑制机制的作用,但抑制机制的作用是脆弱的,在隐喻理解完成以后将以较快的速度衰减。  相似文献   

4.
抑制是一种对无关信息进行阻止和压抑的认知加工过程,是语言理解中不可缺少的认知机制。抑制现象发生在词汇、篇章和修辞性语言等多个层面,它影响语言的理解过程。该文通过对抑制机制的认知阐释和作用分析,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抑制机制,学生的培养和抑制能力,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抑制是一种对无关信息进行阻止和压抑的认知加工过程,是语言理解中不可缺少的认知机制.抑制现象发生在词汇、篇章和修辞性语言等多个层面,它影响语言的理解过程.该文通过对抑制机制的认知阐释和作用分析,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抑制机制,学生的培养和抑制能力,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双语切换指语言加工中由一种语言转向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包括双语产生与理解两层次,二者加工机制有所不同。当前双语理解层上的切换代价及其特点研究还未达成一致。文章在借鉴当前双语理解层切换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双语者在双语理解层次上切换特点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茜  王丽 《考试周刊》2013,(98):15-16
语言切换是指双语者由所掌握的一种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行为。研究者对双语者在完成切换任务中不使用的那种语言(即非目标语言)的加工状态进行了大量研究。纵观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非目标语言是否激活;如果激活,这种激活是出现在词汇层还是在概念层;激活的非目标语言会对目标语言有何影响这三个核心问题。相对于有较一致结论的语言产生切换研究来说,在语言理解切换中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较少且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主要对语言理解切换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梳理。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隐喻的理解是隐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隐喻的工作机制和效果主要是在理解过程中达成和体现出来的.因此,本文以隐喻理解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研究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隐喻的理解是隐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隐喻的工作机制和效果主要是在理解过程中达成和体现出来的。因此,隐喻理解在外语教学中有其相应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WANG Xiao-long;YU Peng(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844000,China)  相似文献   

11.
孙金凤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69-72,81
就对时间的认知策略来说,汉语侧重客体参照,英语则侧重主体参照。以认知隐喻理论为背景,在大量搜集和整合跨语言时间隐喻表述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对比汉英语言中时间隐喻的异同,指出了这种差异与民族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关语码转换研究大多涉及的是拼音文字,缺乏对表意文字的研究,文章以汉英双语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过程中语码转换代价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主要研究语码转换方向、双语熟练程度和语义相关性三个因素对汉英双语者语码转换代价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探索拼音文字与表意文字之间的语码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20,(1):106-108
本研究以英语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等理论为基础,立足汉-英学习者的阅读学习以及英语教学的实际,分析切分法对汉-英学习者英文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采取不同的切分方式使用眼动仪对汉-英被试者进行英文阅读的眼动观察,以此发现汉-英双语者在英文阅读中的眼动特点及规律,从而探究提升英文阅读绩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概念隐喻角度出发,研究了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性别歧视方面的问题,旨在突出研讨动物隐喻中性别歧视问题的重要性。基于汉英羊/Sheep、蛇/Snake、虎/Tiger的封闭语料库,研究发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指称人的动物隐喻主要用于表达贬义,表现对人的歧视。基于此发现,可以做出下列结论:1.汉英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贬义喻指范围基本相同;2.汉英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用于性别歧视,女性喻指范围要比男性喻指范围稍广,女性歧视数量比男性歧视数量多;3.汉英两种语言中,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同与异,可以用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观做出合理的解释。该文研究结果可望对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特别是动物隐喻中性别歧视的相关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抑制控制在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针对双语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抑制控制机制进行了研讨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双语研究者应用行为学、ERP及fMRI等研究手段,对语言转换、非目标语言加工以及双语经验与抑制控制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得出一致结论,即双语加工中存在抑制控制;同时介绍了双语加工过程抑制机制的心理语言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分析了在这一领域仍待研究的核心问题,并对进一步开展双语切换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杭州市一所幼儿园90名3~6岁幼儿为对象,通过图片配对任务,考察幼儿对6类范畴隐喻的理解能力.结果表明:(1)在所有范畴的隐喻理解任务中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而性别差异不显著.(2)小-中班阶段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速度快于中-大班阶段.(3)幼儿对抽象范畴隐喻的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不过对知觉类具象范畴隐喻的理解一直具有优势效应.(4)幼儿对隐喻的理解存在若干视角偏好.研究者据此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隐喻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一门外语时,隐喻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语篇理解中。对隐喻的认知和建构,直接反应了二语学习者的习得水平。本文以初中至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隐喻为例,进一步探讨隐喻在语篇理解中的应用,并提出关于提高隐喻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前掩蔽启动实验探讨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对不同类型的高频高熟悉度英语动词过去式的加工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高频高熟悉度的规则动词过去式和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形式都对其原形产生了启动效应,被试对动词过去式自动使用了分解加工策略.对于英语水平中等偏下的汉英双语者来说,不存在高熟悉度英语动词过去式加工的规则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