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文帝曹丕传世的诗作不多,在今存的较完整的约40首诗中,我们发现生命意识是其诗作贯穿始终的一大主题。本文从生命价值意识、时间意识、个体意识三个角度分析曹丕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曹丕的诗作在反映时代生活的同时,表现出对生命意识的关注: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生命的深层意义,展现出对生命个体的珍视;既有对生命痛苦的描绘,也有对生命个体存在意义的的思考,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
论刘希夷诗歌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词旨悲苦,充满悲慨之音,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从三个层面:深沉的孤独意识,生命的悲剧意识;宇宙时空意识来阐述其诗歌中的悲剧意识。诗人在深沉的悲剧意识中表达了对生命对生存的焦虑和渴望,在探索中走向了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4.
曹丕是一个有着独特性格和鲜明的自我意识的诗人。由于他的个人性格和经历的原因,加上“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影响,他的诗有明显的抒情特征。同《诗经》以来的传统不同的是,他的诗中渗透了个人的主观感情。他不仅在诗歌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抒情内容和手法方面。自觉地向民歌学习,表现出了一个觉醒者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5.
杜诗是杜甫用一生心血凝结而成的,杜甫的一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形成的理想幻灭之感,国弊民瘼所引发的忧国忧民之情,流离困踬所产生的怀乡思亲这心以及生活困顿所造成的生命衰谢之叹,时时萦绕于诗人心头,这使他的诗歌渗透着浓度的悲剧情感,凸现了时代社会的悲剧和人生自我的悲剧,表现出一种绵绵不尽,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刘长卿的诗作及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认为诗人在行动上与诗歌中都反映出对苦难的不屈服和奋力挣扎,其诗有着浓郁的悲剧意识:久困屋场,希冀科举而不得之悲怨;抱负远大,心系朝阙却遭世之所弃,一再被贬的逐臣之悲歌;亲朋离别的不舍,远离故土家园而产生的空漠悲凉。种种悲情与他的挣扎、抗争交织在诗中,使刘诗孤高幽深、轻愁柔怨,但又极有韧性,激荡着后世无数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李贺诗歌悲剧意识的审美从五方面进行了分析:以“病”为美、以“悲”为美、以“寒”为美、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以此看出,李贺诗歌诉说的是一种与世抗争又无力抗争的现实,诗歌所透射出来的,恰是诗人内心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穆旦是一位有着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现代派诗人。穆旦的诗作大多都很贴近现实、关注当下。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诗人穆旦看到中华民族在一方荒凉与凄清的现实里痛苦地挣扎求生,他为这个民族的生存现状深感悲哀与焦虑,为民族的未来走向深感忧郁与迷惘,因此,在穆旦的诗作里常常透出浓厚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曹丕的乐府诗《大墙上蒿行》以纵横驰骋的情感,参差变换的句法,表达了人生短暂、天地长久;及时行乐,乐而生悲的二元对立的悲剧化生命意识,表现出曹丕生命观念中感性的一面。这正是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时代思潮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曹丕生活动荡混乱时代着笔,指出曹丕诗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揭示了社会生活中贫富阶级生活的悬殊,以及疾虚妄的谬说,从而说明曹丕诗歌并不狭窄。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对曹丕诗歌的研究与其父其弟相比显得较为冷清。在论及建安文学时虽以“三曹”并称,可是在具体论述时又往往回避或否定曹丕诗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从刘勰的评论出发,意在重新体认曹丕诗歌的价值,发掘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曹丕乐府诗作为独立的对象,从历年来研究曹丕的重要论著与论文中提炼其乐府诗之研究,概述其状况,归纳其论点,从思想内容、风格特点、成就地位等三个方面展现出学界对曹丕乐府诗的研究概况,以期推进曹丕乐府诗歌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郑珍以忧国忧民之情融入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其诗被称为郑珍时代的"诗史"一点也不为过。郑珍诗与杜甫诗不仅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诗歌所反映出的生命悲剧意识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现在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及思乡孤独的个体之悲和社会之悲两大方面,体现了郑珍和杜甫两位诗人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刘基诗歌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以他的才学和独到的政治才能和政治眼光铸就了一般人无法达到的辉煌,但纵观刘基的诗歌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怀,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怀既源于儒家积极用事的人生理想和黑暗现实的矛盾,也来源于儒家思想价值体系内在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和危机,刘基没有采取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而是在儒家理想的支撑下积极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15.
曹操和曹丕的诗在用韵上十分讲究,为诗歌的风骨增添了内在的律动。整体上说二人诗歌都用上古韵,韵律注重情志、色彩、节奏的协调。曹操诗歌保持传统,以言志为特色,因此以《诗经》以来的韵式为主,偶句押韵有六首,叠韵较多,气深笔长。曹丕的诗歌在艺术上更重创新,进一步适用确认了五言诗的押韵模式,注意整合当时的韵式和体格,形成规范,以清丽为艺术追求和书写方式,二十三首诗都采用隔句押韵方式。他还创造了一种结句转韵的新形式。曹丕诗歌的用韵为诗歌的大小韵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曹丕     
张宏义 《天中学刊》1999,14(1):53-57
对于曹丕文功武治的成就,历史上多有贬低。而实际上曹丕在倡导文学繁荣,创作文学作品特别是在诗歌形式的创新和文学理论的创立等方面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开拓性贡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上述各领域里,曹丕多有开先河之作用。  相似文献   

17.
艾特玛托夫的悲剧意识具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但注意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悲剧,更具有先见性的观察到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悲剧。艾特玛托夫将他的悲剧意识完美地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悲剧意识是悲剧主体面对人类文化的种种困境时的自觉自为的主体忧患意识.庾信的悲剧意识表现在他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对历史、人生有深刻的反思;对天命的大胆怀疑和否定等.随着时光的流逝及其在北朝处境的改变,庾信的悲剧意识逐渐走向消解与淡化.  相似文献   

19.
论曹丕的代言体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娜 《现代语文》2007,(4):14-15
曹丕的代言体诗是建安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氛围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心理状态相结合的产物。曹丕的代言体诗明为他人代言,其中也有他在争夺太子之位过程中弱者心境的抒发。与曹植的代言体诗相比,曹丕代言体诗主人公外在形象模糊而内在情感浓烈,语言清关,深婉感人。  相似文献   

20.
曹丕的诗歌独具个性的内在之“气”,有着丰富的含蕴,它具体地体现在作家及其作品的“真情”、“个性”和“风力”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