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区域是国家进行分级管理所划分的地域单位和组织形式;作者经分析探讨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行政区域划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特点:行政区管辖地域的大小标志着经济发展水平;一级行政区多由监察区和军事区演交而来;各朝代的行政区划交化最大者是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行政区划数在同一朝代呈由少交多之势;我国封建社会的政区层次基本以虚实三级制为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官吏贪污总根源探析马先彦(一)从形式上看,官吏贪污在中国封建社会并不合法,并且历代封建政府都对官吏贪污予以严惩。从西汉武帝“六条问事”中的惩贪举措1到明代朱元璋对贪官的“剥皮实草”2,从李悝《法经》中惩治贪吏受贿的条律3,到《唐律》、《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社会何以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流民和流民起义,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下土地和农民的结合不很牢固,容易发生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流民和流民起义既然是由于农民失去土地而引起的,那么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作为最主要的生产力的劳动者和最主要的生产资料的土地重新结合,以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在黄巾起义后出现的曹操推行的屯田制,正是封建国家利用国家机器调整生产关系的职能,使失去了土地的人与失去人耕作的土地结合了起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曹操镇压了黄巾起义,却实现了黄巾起义没有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的改革运动,是地主阶级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压力,被迫在不触动其所有制基础的前提下,力求调节和革新已落后陈腐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把握改革运动的规律,可以将这些改革归结为两类:一是统治阶级的自新运动,一是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基干,它对封建社会起过重大作用。但到近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又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我们对孔子与儒家思想,应该予以科学评价。一中国文化悠久,如果从夏代算起,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所以历代学者谈论中国文化,往往追溯到夏商周三代。但夏代文化,只有传说,并无当时文献记载,其历史的确切情况。杞不足征。殷代有册有典,但由于商朝被灭,其典册也随之流失,宋不足征。周代文化,比较完备,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何以漫长?徐红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也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公元前475年,在其他多数地区还处在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甚至处于野蛮的蒙昧时代时,中国就步入了封建社会、直...  相似文献   

7.
朱栋  崔万斌 《职业技术》2006,(14):226-226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至清王朝覆亡历时两千年有余,期间分裂与统一,战乱与繁荣凝铸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中国封建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农民斗争的历史。可以说,历代封建王朝的更替,莫不同封建农民起义或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统治,诸如,秦末陈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至清王朝覆亡历时两千年有余,期间分裂与统一,战乱与繁荣凝铸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中国封建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农民斗争的历史.可以说,历代封建王朝的更替,莫不同封建农民起义或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统治,诸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东汉黄巾大起义、隋末瓦岗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北宋王小波起义、元末红巾大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以及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农民斗争.农民斗争对当时的封建统治予以不同程度的打击,动摇封建统治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假如我们以整个的眼光来看,便会发现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逐渐的.并不是突然的。其间包含经济、政治、社会,各种结构全部的转变。仅有一种结构的转变,还只是部分的,不能说封建社会已经完成.只能说是正在形成的途中而已。  相似文献   

10.
11.
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不仅是封建国家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而且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土地制度、农民战争、商品经济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税赋制度既有前后因袭部分,又有时代的特点。田税、口钱、算赋和更赋(战国至东汉) 马克思指出:“赋役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生活源泉,一句话,它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97页)正因为如此,封建统治者把征收赋税作为第一要务。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封建赋税制度初步形成,但不同国家的赋税,名称及征收方式是互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后妃制度伴随宗法社会的诞生而萌生。证之可籍之史料,大体发轫于周,形成于秦王朝;逮及1911年辛亥革命,便随着帝制的结束而宣告消亡。在漫长的宗法社会中,后妃作为特殊的女性群体,其文学创作犹如涓涓细流,脉息虽微,却延绵不绝,呈示出别样的风姿和魅力,自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高光晶在我国封建社会,从秦朝陈胜、吴广到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这些起义,无论是局部的还是全国性的,其结果不是在起义中被镇压,就是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史学界除了分析每次农民起义所遇敌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阐述了忠君思想的形成,说明忠君思想是顺应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并与之相伴随而产生,其思想代表为法家韩非子。其次说明了忠君思想的发展脉络。由于法家思想过于偏激,在封建专制统治的形成过程中虽可起到“乱世用重典”的作用,但在专制统治确立后便需要一种表面柔和而实质是维持君主权威的专制思想。于是,经过糅合与扬弃处理的“儒术”就在汉武帝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儒术的表面为仁,实质是忠,此即独尊的根本原因。到程朱理学时,忠君思想便显得更为露骨,效死以忠、不事二主的思想成为套在天下臣民身上的精神枷锁,历宋、元、明、清而不改。最后,对忠君思想作了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忠君思想对促进大一统封建统治的确立起了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应予肯定,但作为一种愚民思想却应抛弃。不过,忠君思想中所包含的忠于国家、民族、事业的思想还有继承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问:什么是中国封建社会分期问题?答:所谓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说简单点,就是探究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史划分成几个阶段的问题,即从纵的方面掌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 划分发展的各个阶段,剖析各个阶段的时代特点, 揭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也是编著中国古代史和进行历史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问: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状况如何?答:在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史学工作者就此进行过广泛、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看法。但,分歧比较大,意见很不一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机会继续深入展开讨论。有些同志则通过编著中国古代史教材或有关专著表达自己的见解。从目前来看,分歧依然存在,并未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有以下来源:国家财政拨款、学生交纳的学费等。据我国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们的国家没那么多钱,不可能象发达国家那样投入太多的钱,我们的人民也不像有些经济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富裕,国家助学贷款由于种种原因受阻。然而,要改变我国教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瓶颈”现象,以适应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其资金来源,能否从资本市场上去开拓、筹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市场管理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市场管理体系具有阶段性与传承性、管理目的的一致性、管理效果的双重性等三个重要特征。其管理措施诸如对商品质量、流通货币、市场民事纠纷、市场治安的有效管理等,实为城市市场的正常运行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对城市市场过多的行政干预,则有碍于城市市场的正常发育。不仅如此,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出发的干预管理政策,既妨碍了正常的商务活动,又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难以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从此,土地私有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伴生物,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 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现象是整个封建社会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兼并的势力主要有封建官吏、豪强地主和商人等。土…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历史上的商人资本和一般商人资本一样,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由于我国封建王权的强大和封建土地所有权的稳固,因而它又具有一般商人资本所没有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王权与资本结合,形成官府型的商人资本;地权与资本结合,形成地主型的商人资本。这种结合,使中国的商人资本具有很大的封建性,从而削弱了它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应有的历史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特长,几乎达三千多年之久,占全部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由于这样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使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特别是一整套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发展得更为严密而有系统,因而对阻碍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速度和对人们思想所起的钳制束缚的作用也比任何其他国家民族更为深重。本文试从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一个侧面,论述官僚和胥吏政治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