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琵琶行》与《琵琶记)) 《琵琶行》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琵琶记》的作者是元末的高明(字则诚),《琵琶记》是南戏,以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悲欢离合为题材。  相似文献   

2.
《琵琶记》中赵五娘认夫情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这一情节回环曲折、丝丝入扣,它丰富、深化了赵五娘的性格,使赵五娘不仅仅是贤德的孝妇,还堪称聪慧的巧妇;同时赵五娘的巧慧和主动争取也使软弱的蔡伯喈承认其身份有了可能,为团圆结局打下了基础,从而完成了《赵贞女》富贵弃妻向《琵琶记》"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成功转变。此外,这一情节也显示了与早期南戏的区别,以及向明传奇的靠拢,使《琵琶记》在南戏发展史上的桥梁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3.
陈霄 《文教资料》2009,(25):89-91
<琵琶记>是高明根据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来,在保持赵五娘原有形象的基础上,作者试图将蔡伯喈改写为"全忠全孝"的人物,从而起到"子孝共妻贤"的劝化作用.然而,由于<琵琶记>在角色设置与人物关系处理上的局限,蔡伯喈等形象有着不同程度的分裂,情节上也出现了一些疏漏.从赵五娘一线看,<琵琶记>是一本杰出的苦戏;从蔡伯喈一线看,<琵琶记>则是一本蹩脚的翻案戏.  相似文献   

4.
美狄亚和赵五娘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和高则诚改编的中国古典悲剧《琵琶记》中演绎的两位弃妇形象。她们虽生于不同年代,处于不同国度与文化背景之下,但同样都有遭受家庭破裂、丈夫抛弃的惨痛经历。她们是如何走向婚姻的失败,又各自对命运做了怎样的抗争,这两位禀性迥异的中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女性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5.
高明的<琵琶记>塑造了最成功、最动人的女主人公形象--赵五娘,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赵五娘形象所呈现的一种必然的双面性,以及探析她的遭遇所折射出的当时妇女生存环境和地位背后的一种共性--男权社会统治下的女性边缘化以及女性主体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6.
《文学遗产》一九八一年第四期上发表了朱建明、彭飞同志的大作《论〈琵琶记〉非高明作》,对我很有启发,促使我进一步思考一些问题。对《琵琶记》的作者以前曾有过争论,现在普遍认为是元末的高明,确实已成定论。朱、彭二同志不为定论所缚,勇于探索,这种精神值得学习。朱、彭二同志认为《琵琶记》非高明作的依据来源于徐子室、钮少雅合编的《南曲九宫正始》。但是,我仔细重阅《九宫正始》之后,无论如何也得不出《琵琶记》非高明作的结论,相反,我认为《琵琶记》确系高明作。现将鄙见略陈于后,以就正于专家学者和朱、彭二同志。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为个案,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她的形象所蕴涵的于古典文学中具有广泛意义的妇女悲剧实质在于男权中心社会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自佛家文化扎根中国文化土壤以来,儒、释、道三大哲学体系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态势。元末,在佛家﹑道家等多元化思想不断冲击儒家正统地位的情况下,剧坛大作《琵琶记》巧妙地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入蔡伯喈、赵五娘、牛小姐等人物形象上,试图以儒家忠孝观来教育世人、影响后人。这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呼唤儒家责任意识来弥补时代欠缺的精神,也使《琵琶记》得以进一步传承并被接受。  相似文献   

9.
在高明的《琵琶记》中,有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赵五娘和牛小姐。她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悬殊的社会地位,只是因为同一个男性蔡伯喈才有了交集。才让我们对这二位女性身上的共同之处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琵琶记》是南戏经典剧作,历代对它的评价颇高,被冠之以"曲祖"之称。在用韵、格律、宫调等音律方面,明清文人学士对《琵琶记》褒贬不一,曲家之间的这种争议影响并推动了明清戏曲理论的发展,《琵琶记》对戏曲音律理论的最终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顾红 《语文知识》2000,(5):33-33
十大悲剧:十大喜剧: 《窦峨冤》一(元)关汉卿《西厢记》一(元)王实甫 《赵氏孤儿》一(明)纪君祥《救风尘》一(元)关汉卿 《桃花扇》一(清)孔尚任《李这负荆》一(元)康进之 《汉宫秋》.一〔元)马致远《看钱好》一(元)郑廷元 《长生殿》一(清)洪异《墙头马上》一(元)白朴 《精忠旗》一(明)冯梦龙《幽闺记》一(元)施君美 《清忠谱》一(清)李玉《绿牡丹》一(明)吴栖 《琵琶记、一(明)高则诚《玉替记》一(明)高滚 《娇红记》一(明)孟称舜《中山狼》一(明)康明 《雷峰塔》一(清)方成培《风筝误》一(清)李渔玲令特毛进路杂路乙尹片二考踌毛考路令玲…  相似文献   

12.
《新刊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伯皆》(简称锦本《琵琶记》)是现知刻印年代最早的《琵琶记》版本,插图形式为上图下文全像式,插图风格古朴,呈现出明代早期建安版画的风貌。戏曲插图是一种阅读提示,体现插图作者对文本的诠释和理解。锦本《琵琶记》的插图在表现形式上有类型化的特征。从插图与文本的关系来看,锦本《琵琶记》的插图可以分为照搬原文型、强调渲染型、主观臆想型、景物象征型和错误疏漏型等五个形态。  相似文献   

13.
自1956年中国剧协组织开展对古典戏曲剧本《琵琶记》讨论以来,被称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渐得到了肯定。但仍有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认为此剧虽然在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塑造赵五娘形象上有不可忽视的功绩,但由于为蔡伯喈开脱,带来了消极影响。我以为此说是失之公允的。高明笔下的蔡伯喈,是个复杂而又具有鲜明性格的古典戏剧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正是高明把蔡伯喈“弃亲背妇”由自愿改为被迫的创作意图,给这部戏增添了生机,丰富了内容,扩张了深度。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以西方为本位的悲剧美学研究氛围中,我国古代剧论中的悲剧美学竟成了研究视野的盲点。为建设我们民族悲剧美学体系计,这种状况实应迅即改观。我国古代剧论中的悲剧美学,滥觞于十二世纪悲剧戏曲十分发达的元代,在明中叶的《琵琶记》与《拜月亭记》优劣之争和《西厢记》结局之争中得到发展,及至晚明和清代则蔚然成时代之大潮,而清末王国维又总其大成并引导与西方近代悲剧美学融和。本文不打算纵向描述其发展史,而仅就明清两代这段最重要的发展时期的悲剧理论作综合概括,以图归纳出我国古代悲剧美学传统中最具本质意义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5.
《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根据宋元南戏传统剧目改编的一出古典名剧。从它问世以来,就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刺评,反响极为强烈。在旧有的评论中,有直接来自宫廷的,也有来自文人名士的,唯有来自民间的评论,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所闻极为寥寥。在能够见到的评论中,褒多於贬,肯定多于否定。最初赏识《琵琶记》的要推明太祖朱元璋,他曾说:“五经四书如五谷,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记》为珍馐百味,富贵家岂可缺耶!”明代吕天成的《曲品》赞《琵琶记》为“神品”,说它在戏曲中是独占鳖头的。陈继  相似文献   

16.
以明代邱濬《伍伦记》为创始的道学家派戏曲和以邵灿《香囊记》为肇始的骈俪派戏曲,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论域。《伍伦记》主风化的思想倾向和《香囊记》尚骈雅的艺术特点,与高明的《琵琶记》有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琵琶记》内容上的道学化和艺术上的骈雅化这两个特征,分别为《伍伦记》和《香囊记》所继承,其影响的轨迹清晰可见。研究道学家派戏曲和骈俪派戏曲,不可能忽视《琵琶记》对《伍伦记》与《香囊记》的影响以及对这“三记”各特点的分析。此外,这两个戏曲流派的形成还各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本文拟从上述两个方面探索这两个戏曲流派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以下简称《传声》)是我国最早的较系统的声乐理论名著.元末明初,文艺兴盛。被公认为明代传奇立祖的名著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高则成的《琵琶记》,施君美的《拜月亭》,马致远的《汉宫秋》,这代杰出的戏曲家,他们的作品扎根于天下穷苦人民的土壤之中,广泛吸收民间乐曲,完美表演风格,舞蹈性强,加之乐用笙、笛、琵琶、箫等民间器乐,创造了我国戏曲史上相当完美的舞台艺术  相似文献   

18.
元代南戏名著《琵琶记》(以下简称《琵》剧),在我国戏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它的作者,已有较一致意见。但朱建明、彭飞二同志在《论〈琵琶记〉非高明作》(《文学遗产》1981年第四期。以下简称《论》文)一文中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琵》剧产生于文宗天历年间(公元1328年9月—1330年4月)以前,作者当然不可能是高明。其根据是:明末清初戏曲家钮少雅、徐于室合编的《汇纂〈元谱〉南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琵琶记》对明清戏曲的理论、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影响深远,有"曲祖"之誉。从脚色体制和音乐结构两方面分析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途径,可以看出《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