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三全育人”能否有效融入教师党支部建设,关系到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问题。为此,科学认识其内在逻辑、正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准确找到其实践路径是“三全育人”融入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完善,各层次各类型的高校遵循"理念—目标—规范—策略—路径"的发展思路,各安其位,各展所长,构成具有"团体格局"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由于制度文化等因素,美国高等教育治理形成了现代性的理念与目标:分权制衡,增进效益。美国高等教育治理具有多样化和分权化的特征,注重分类规则的运用,用知识共同体标准塑造大学价值,根据合作、平衡的原则构建治理体系,呈现出以法定权和多方共治的内外格局。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应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找准类型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科学研究定位,从方向旨归、条件、内容、方式等方面把握科教融合育人的内在逻辑,探索找准切“点”、构建融合“面”、打造保障“层”的实施路径,从而构建高职院校科教融合育人的理论框架,有效指导高职院校办学实践,形成高职院校科教融合育人的应然局面。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治理关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在技术赋能时代,高等教育治理出现了逻辑转向,具体表现为治理理念由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治理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治理方式由基于经验转向注重科学,治理体制由碎片管理转向协同治理。在逻辑转向的驱动下,需要将转变固化保守的治理思维、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构建灵活机动的治理模式、优化开放共享的治理环境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要义。最后,高等教育治理转型应完善顶层设计,破除信息数据流通的多重阻碍;加强政府统筹,鼓励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发挥服务效能,推进区域不同高校的协调发展;强化基础支撑,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7.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强社会治理过程中,软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契合、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软法的精神灵魂,软法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软法化的内在逻辑。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法化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略的基本任务,要从国际软法、公共政策、党内法规、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以及各行各业规章制度等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法化。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领域,新技术体系和技术环境总是不断形塑着高等教育治理的组织结构与运行逻辑,为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着支撑与赋能。该文从技术嵌入高等教育制度的内在逻辑、多重模式等入手,深入讨论技术是如何在高等教育制度中发挥作用的,并通过分析技术环境变化对高等教育制度发展造成的影响,找寻到当前高等教育制度实践中亟待破解的现实困境,提出新技术时代需要构建基于数字生态的高等教育制度框架,形成符合数字逻辑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和打造适应数字文明的高等教育制度文化等发展路径,以创造性地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发展,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结合国家现代化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这一课题,首先,结合社会工作伦理原则、价值追求、工作方法与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手段与方法、空间与机遇等多个维度阐述其内在逻辑;其次,分析专业社会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冲突和群体矛盾、优化治理技术等方面对创新社会治理的价值所在;接着,从政府、社工机构、社会政策法规、社会工作行业自身等多方主体,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以何种技术手段和行动逻辑构建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机制;最后,从社会工作专业特质出发反思其未来面临的冲突和挑战,从而为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使专业社会工作更充分、有效地发挥社会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劳动事业,并在重要场合对劳动作了经典阐释,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和重大意义的劳动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劳动观的生成是在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的重要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根基上,立足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开创性成就,并在个人丰富的劳动经历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劳动观的核心要义体现在劳动价值观、劳动幸福观、劳动关系观和劳动创造观,这些丰富的劳动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练就过硬劳动本领、培养诚实劳动的优良品格、强化服务人民的劳动情怀具有重要启迪,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全球数字治理变革推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内生性数字治理需求,而厘清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发展、丰富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理论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数字治理对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助力作用,并以三种类型的数字治理构成要素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求为指导,提出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构成五要素,即治理目标、治理架构、治理参与、治理工具和治理监测。文章对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构成五要素进行了详细剖析,阐释了五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分别基于五要素的关键特征提出了应用建议,以期从理论层面探索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优化实施,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外部治理萌发于中世纪,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得以强化,并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显性因素。从未来发展和演化趋势来看,高等教育外部治理仍处在不断发展、变革、调试和演化之中,但基本范畴归根结底是由一系列要素勾连形成的一整套治理架构,这些要素包括价值与行动、制度与机制等多重维度。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外部治理现代化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何在博弈中寻求管理和自治的平衡,形成大学、政府、市场的有效联结,仍是未来高等教育外部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英国高等教育以卓越的教育质量著称,多元化与标准化结合的内部治理促进了大学的高水平发展,保证了大学内部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从横向看,英国大学内部治理主要包含了牛桥模式、苏格兰大学模式、城市大学模式和92后大学模式;从纵向看,统一的内部治理指南为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大学理事会、参议会和学术委员会提供了具体指导。英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的特征和经验,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内部治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资历框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的进展。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多层化和网络化的治理结构,也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横向扩散的复杂政策过程。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过程还说明经济逻辑与社会逻辑的协调演进是全球教育治理的内在逻辑。全球教育治理应当回应新时期全球背景和形势的变化,推动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变迁70年,大致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建立(1949~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1978~2011年)以及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为旨归(2012至今)三个阶段。从70年的治理变迁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征,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政府政策始终发挥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始终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这些相关治理制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确立、完善和定型,并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根本制度。同时,在这70年中,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在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等三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未来,在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应着重考虑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并对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剖析,并从营造高职院校治理环境、平衡内外利益关系、加强民主管理、推进多元参与、建立高职院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围绕"何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评估标准"、"如何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方案。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相对局限、研究内容重复性高且实践性低、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首先应拓展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和多学科视野;其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细节;再次,运用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探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路径。最后,重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评价标准和指标研究,完善高等教育治理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现代大学功能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要培养的并不只是专业技术人员,而应是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现代大学的功能必须重新定位,素质教育应成为现代大学功能的核心,并对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核心地位的原因,必要性及改革方向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推进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新理论,开始波及到高等教育评估领域。本文提出高等教育评估治理理念,探讨该理念的基本含义、核心内容,并分析该理念产生的原因和效用。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科技时代,高职院校治理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外部生态系统的经济与社会关系网络问责和内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分权参与诉求,传统的院校线性治理模式无法对高职院校外部生态更迭给出即时性信息回馈与系统性解决方案,迫切需要引入新的院校治理范式,即组织内部营销治理范式。内部营销理论与高职院校治理变革在内核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具有把握院校治理本质与引领治理变革动向的价值,能够揭示高职院校治理变革过程中混沌与复杂现象的生成机理及规律。组织内部营销强调教师乃高职院校多重困境的"最佳解决方案",高度重视教师在院校发展和治理中的地位,通过建制高效的内部治理通路和建构统合性人力资源策略,激发教师参与院校治理的动力。技术进路层面,高职院校通过为教师群体实施教育训练、凝聚沟通、管理支持、激励鼓舞和参与授权等内部营销策略,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达成院校治理变革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