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轻化工程化妆品方向《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的教学,文章在分析了《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过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专业方向调整教学内容,与下游课程的融会贯通以及与企业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多层面探讨提高《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轻化工程化妆品方向《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的教学,文章在分析了《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过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专业方向调整教学内容,与下游课程的融会贯通以及与企业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多层面探讨提高《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悬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技巧。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 ,就是对一些正在研究、发展中的问题 ,教师不匆忙作出结论 ,而是创设一个悬而未决的教学环境 ,叫学生欲答不能 ,欲罢不忍 ,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考虑、推断、发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方法和体会。一、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类型1.激发兴趣型悬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是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讲授“常见的化肥”一节时 ,笔者用悬念导入新课。“一农家的碳酸氢铵化肥被…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否喜欢学习、是否会学习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有直接影响,是中等职业化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核心问题。传统的中职化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中职化学教学要求,抛锚式教学是当前中职化学教学立足实际情况探索出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本文主要从什么是抛锚式教学出发,对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讲授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时,采用项目式教学理念,设计有递进性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胶体的有关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世纪 ,是否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一个民族能否腾飞的关键 ,创造性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通过如何在化学教学中给学生搭一个平台 ,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论述 ,呼吁每个化学教育和教学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为培养高素质的化学人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的苏教版教科书"化学1"中设置了"氢氧化铁胶体净水"这一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该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氢氧化铁胶体净水实验进行了探索,找到合适的实验条件,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轻化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实际教学经验,针对《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考试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探索适应轻化工程专业《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需要的培养模式,提出深化轻工专业的《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措施和政策性建议,为本专业领域相关课程的优化提升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第3版、2009年8月第7次印刷的鲁科版化学必修1教材第46页第二段有这样一段话:"利用某些离子反应可以检验某种(或某些)离子是否存在.例如,当向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加稀盐酸时白色沉淀不溶解.则可推断该溶液中含有SO42-".很明显,教材表述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的方法有些欠妥.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以下是笔者在处理该问题时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考点一:分散系的区别例1 下列有关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B.食盐水C.牛奶D.碘酒解析:区别溶液与胶体可用有无丁达尔现象来区分;区别悬(乳)浊液和溶液、胶体可用静置是否分层来区分.B、D属于溶液,C属于乳浊液,A 为胶体.故选A.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