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开放意识,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把这些要求和目标不着痕迹地“融化”进学生头脑中,并希望通过对牛顿生平、经历及其成就的讲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赵剑 《四川教育》2010,(7):62-62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不怀疑就不能发现真理”,有了怀疑,才会有批判;有了批判,才会有创新。牛顿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创立了著名的牛顿力学;达尔文大胆批判物种神创论,提出举世闻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这都是很好的证明!“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呢?我以为: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戴田云 《小学生》2012,(8):73-7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解题中谨小慎微、想象力贫乏、创造力低下的现象。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也说:“数学既要教证明,也要教猜想。”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提倡教猜想、学猜想,通过猜想能力、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的培养,使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江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牛顿发现并证明“万有引力”得益于苹果自然落地的启示。爱迪生发明电灯源于他对许多事物感兴趣 ,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潜在的动力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 ,充分发挥了他们创新的潜能。如 :我教学…  相似文献   

5.
牛顿怒斥行贿者 1695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被任命为英国国家造币厂厂长。当时,英国货币紊乱,乱铸、掺假蜂起;贿赂、贪污成风。有一次,一位权势人物向牛顿行贿,派人送来六千英磅。牛顿不但拒收,而且怒斥行贿者:“我希望你立刻滚出去。”  相似文献   

6.
“通过讲述学科发展史,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我提问,我创造”“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善于‘寻根问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情,造就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的缤纷而行之有效的策略。本着“唯我所用”的目的阅读本版的“策略总结”,并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我”的有效策略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并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相关自然现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没有细菌”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激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形成各自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呢?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思考。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感知知晓“他”的课程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提升“我”的课程意识,可以通过反思融通“你-我-他”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0.
我佩服自己     
当你问我佩服谁时,我会说:“我佩服牛顿、诺贝尔……”但我还要说:“我也佩服自己!” 请别吃惊。 我很平凡一个小小的学生而已,既无高  相似文献   

11.
从参加工作当班主任到兼职年级级长,期间遇到一些困难与苦恼,由于学生处于低年级,年龄小,学生违纪行为层出不穷,“跨越花槽”“践踏草地”“随手扔垃圾”“衣着不整洁”……自私自利、顶撞父母、鲁莽粗野……这一切的一切让我陷入了苦苦的沉思。我曾组织本年级的班主任绞尽脑汁对学生进行宣传和说教,希望借此来提高学生遵守纪律、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展开“牛顿第一定律”的生态化教学时,我首先会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来引入教学内容.我让学生体会如下情境:当你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你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往后仰,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你的身体会向前倾.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会通过“牛顿第一一定律”的学习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从“g=9.8牛顿/千克”谈起 在新编的初中二年级物理课本中,新引入了“g=9.8牛顿/千克”这个常量。学生对这陌生的单位感到很不容易理解,难以接受。怎样才能使学生较易接受这个新的概念呢?我是这样来处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是爱因斯坦、牛顿……” 又一个雨夜,我在街边散步,叨念着我的希望。忽然一个清脆的童声在角落响起:“大姐姐,我能在你雨伞下避避雨吗?我妈妈一会儿就会来找我的。”是个小女孩,她正无助地看着我的雨伞,好像有点害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感知知晓“他”的课程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提升“我”的课程意识,可以通过反思融通“你-我-他”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6.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一般是单独作句子成分,但有帮助造句的作用。正确理解虚词,恰当运用虚词,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学习上的难点。我在阅读教学中初步摸索了一些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虚词的方法。一联系课文,讲清意义虚词的作用和意义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教学。《做风车的故事》(五册18课)中“几乎”一词,我先让学生读出“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这句话,然后问:“牛顿到底回家没有?”学生说:“牛顿回家了。”“牛顿回家了,前面为什么用上‘几乎’?”同学们经过思考,说:  相似文献   

17.
“牛顿问题”是小学数学中非常典型的一类题型。由于“牛顿问题”的解题方法比较特殊,且学生在平时涉及这种题型的机会很少,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很惧怕“牛顿问题”。那么,如何从常规的思路来突破“牛顿问题”的特殊性,以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物理课本上,对波粒二象性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学生们好不容易才把经典的物理道理弄明白点,然而用习惯了的经典物理学方法来理解波粒二象性是行不通的,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几率波”,“几率波”这个概念是对传统物理学的一次革命。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特别费力,希望通过本文的形象解释,使学生对波粒二象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物理学的历史上,早在17世纪,著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关于光的“微粒说”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的“波动说”争论了100多年。因为牛顿的名气比较大,所以一时“微粒说”占上风,后来,“波动说”占据上风,人们…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课堂应当是“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过程.作为一种课题研究,我从06学年开始实施了“学案式”教学,希望通过这种试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表达观点的意识,实现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痛苦与快乐,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的目的,才能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全体意识、表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平等意识明显增强,变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自主创新、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