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古代,它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京城,二是指华夏族、汉族居住的中原地区。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南北,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后来,把华夏族、汉族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一词开始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文明古老的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美好的称谓。华夏:我国最早的代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说明中国在历史上就以疆土之广大和文化之…  相似文献   

2.
元朝入主中原,分居民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蒙古人所指很明确,色目人所包则甚广,大抵蒙古人西征期间所得西域以西乃至欧洲的居民,都属色目人;汉人并非指汉族人,据元朝人陶宗仪《南村耕录》所记,包括八种人:(1)契丹人;(2)高丽人;(3)女真人;(4)竹因歹人;(5)术里阔歹人;(6)竹温人;(7)竹亦歹人;(8)渤海人。从元朝人的记载看来,汉人是指金朝统治区被征服的各族人民。至于南人,则是指南宋统治区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又,按种族将人民区分等第的办法,并非元朝统治者所创,早在金朝统治之时,已区分人民为三等:“种人”、“汉人”、“南人”。“种人”指女真本族人;“汉人”指辽朝统治区被征服的居民;  相似文献   

3.
金初枢密院建制的探讨从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外山军治开始, 一直以两枢密院制为起点。本文从辽代官制入手, 引用相关史料, 详加剖析, 得出金初枢密院仿辽南面官的“汉人枢密院”而设。金初枢密院为一枢密院制, 而非两枢密院制。从而对研究金代官制及金初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宇文虚中是金初文坛的盟主。其创作影响了有金一代的文风;蔡松年、吴激是金代词苑的巨擘,其词于终金之世号称独步。本文对金初这三位代表性作家的生平仕历和文学成就进行了评述介绍。  相似文献   

5.
完颜宗翰是金初女真族完颜姓氏中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他辅佐阿骨打灭辽建国,协助金太宗亡宋而雄踞中原,扶持金熙宗登位,为金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对金、宋最终格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中的典范。因此,完颜宗翰是黑龙江流域史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两位极富个性的评论家。沈从文的批评观念的核心是原始人性论,这决定了沈从文在文体上以古典和谐型为审美理想,思想上以追求原始人性的表现为评论指归。林语堂的批评观以小品文为重心,以“幽默”观为理论核心,以“娓语式笔调”为审美指归,以性灵说为契机,形成对中国古典审美观的继承和超越。而这决定了二者均是文艺自由论者。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考察宇文虚中仕金过程与金初政治间的联动关系,认为宇文虚中于天会十二年(1134年)诚心投金后,作为宗翰集团的援引成员被卷入到金初的政治斗争中,韩企先的死更拉开了以宗弼为代表的皇族太祖系对宗翰集团残余势力进一步打击的序幕,并客观上导致了“汉人”势力的衰落。宇文虚中实是金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其恃才轻肆的性格,及其所代表的汉文化与女真权贵代表的女真文化的冲突也促成了宇文虚中一案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李京 《岱宗学刊》2000,(4):71-72
本通过对中国古献的考证,探讨中古代盲人观的认识和态度,指出了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对眼睛作了科学研究,周朝出现了“盲”的金,春秋时期对“盲”作了具体阐述,中国商朝的盲人可以担任官吏,参与朝政,从事谏议、礼乐等职业,中国古代对待盲人是较为理性、民性、科学的,中国盲教育思想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请献十金”句,课本的注释是:“金,古代计算铜质货币的单位,一斤为一金。”我以为这个注释不妥。《正字通》:“或曰,史记注,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后一斤为一金,盖汉以前以镒名金,汉以后以斤名金也。镒者,二十四两;斤者,十六两也。’”(见《康熙字典》)《孟子》:“于宋,馈七十镒而受。”赵岐注:“古者以一镒为一金,一金是为二十四两也。”《墨子》与《孟子》均先秦作品,据此,“请献十金”句中的“金”字,应该用汉以前的货币计算单位去解释,即“一镒为一金”,这样才符合原意,与作品的时代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金初很多宋人的典籍中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有五位“太子”,他们分别指阿骨打健在的五子:宗幹(斡本)、宗望(斡里不)、宗尧(宗辅、讹里朵)、宗弼(兀术)和宗隽(讹鲁观).但金朝在熙宗以前谙班勃极烈为储君,故这五位“太子”并非中原王朝的储君皇太子.金初这些太子的称谓一般是和郎君连称,这是女真人沿袭辽朝的贵族称谓,且又凸显太祖诸子与一般贵族的不同所致,反映了金朝初年女真人对于中原制度的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观”通常被看作是一个表示艺术欣赏和艺术接受的概念。而刘勰提出的“观文入情”说中的“观”则是指文学作品的外观形式美,他把对于文学作品外观形式美的审美感知作为文学解读活动的起点。这对古典诗词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儿童观经历了由“小大人”观向“儿童本位”观的转变,这集中表现在《申报》中“小朋友”称谓内涵的演进方面。“小朋友”一词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一般与儿童相联系。实际上,最初的“小朋友”与儿童无关,而是一个成人专属称谓,它是随着近代中国“儿童本位”观的建立而变为儿童专属性质的。“小朋友”在中国古代“小大人”观指导下产生。从《申报》记载中可以看出,随着近代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该称呼又经历了同龄化、低龄化和昵称化转向,这是其“儿童本位”内涵形成的过渡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以“发现儿童”为目的的“儿童本位”观在中国的流行,“小朋友”一词的“儿童本位”内涵最终定型,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在金亡之后对金代书法发展的成果进行了汇集与总述,其继承了金末以来发端的书法评论回归理性与书法“复古”的思想,并在其之后的讲学、交游、鉴藏等文化活动中将其“复古”“崇尚魏晋”的书法观与鉴藏观传递给其后辈书家如郝经、商挺、王恽等人,并最终对元代书法“复古”的潮流产生了影响。可以说元好问对金元两代书法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使之相互连接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说是佛教善恶“因果”观中国化的重要推手。一方面,明清小说吸收和借鉴了大量佛教文化,包括民间独特的佛教内容、悖离现实的表现手法以及佛教强烈的人文关怀等,拓展了佛教善恶“因果”观在中国的传播渠迳,促成其进一步被广大民众所认知、接纳;另一方面,明清小说利用本土文化,对佛教善恶“因果”观进行了选择性改造,包括将传统“宿命论”与“业报”观念紧密结合、突显善恶“因果”的执行者、对“善”与“伪善”的关系进行辩难等,合理解释了佛教善恶“因果”观之科学性的同时,促成其中国化的重要一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取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成为中国人在实际的佛教生活中坚守奉行的善恶“因果”观。  相似文献   

15.
注意力这个词本来是心理学词汇,引用到人际关系上,指看待人的辩证法。教育上则体现为师生关系。所谓教师与学生关系,实际上是从属于社会“人际”观的一部分,并且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纲纪”之说乃传统文化及全社会的核心价值,所谓“纲纪”指三纲 (君臣、父子、夫妇 )和六纪 (父、兄、族、舅、师、友 ),已经作为社会铁律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师道尊严”就是这种铁律下的产物,这是今天研究教育的学生观不可忽略之处。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学生 ?本文拟就教师的优先注意力方面提出四个观点。   宽容——教师优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先从解读中说明“宇宙的起源”实指有限宇宙的起源,而这类有限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亦即有限宇宙产生于和存在于无限宇宙之中,以此作铺垫,进而主旨辨析、论证“没有物质的宇宙”观,属于有限宇宙以重子(电子、夸克等中子、质子)物质为基础的普通物质构成的狭义物质观;而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是具有先进科学和先进哲学的先进物质观,既包括普通物质构成的有限宇宙及其狭义物质观,又包括非普通物质构成的无限宇宙及其广义物质观,以组成有限无限宇宙大统一的总物质观,从而论证有限无限宇宙客观自然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纯“无”字态,而是自有永有,自动永动,循环转化,无限永恒。  相似文献   

17.
《左传》论士,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之说,元好问就是13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位杰出的达节之士。他金亡不死,上书蒙古中书令,又觐见忽必烈,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这些惊世骇俗之举,是其价值观的反映。综观其在易代之际的全部表现,可以发现元好问的社会、人生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以仁为归的生死观、以事功为重的忠义观和以民为贵的道统观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金”和“玉”被赋予了许多特定的文化意义,表现力顿丰。“金”最初是金属的通称,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指“金属(制的刀剑)”,“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中的“金人”指“铜人”。后来“金”专指黄金,如“闻秦王购将军之首金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数学教学观,是指数学教师的数学观、数学学习观、数学教育观以及对于自我教学能力的认识和信念等.现代研究表明,这些教学观和信念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不良数学教学观通过教学活动影响并使学生发展和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信念、态度等,而这些反过来又对进一步学习活动包括解题活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尔雅·释器》:“饼金谓之钣。”郝懿行疏云:“饼金者,〈说文〉钉字释云:‘炼饼黄金’。然则饼金盖炼冶而成。〈类聚·宝玉部〉引〈邴原别传〉曰:‘金三饼与原。’〈初学记·宝器部〉引〈尔雅〉饼金作饼金,盖假借字也。钱氏(大昕)〈答问〉云“饼当作并,〈孟子〉:‘王餽兼金。’‘兼金者,并金也。’今按〈说文〉注既有饼金,又云:‘金百炼不轻’,是不必改饼为并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