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资料调研基础上采用实证的方法,就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与研究。结果认为,第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大规模留学生运动,在加快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同时,亦对近代中国的体育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第二,近代中国留学生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早期时西方体育的引进上,而且,表现在对整个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引导上;第三,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中,对近代中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化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体育观念方面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带动下中国体育的现代化进程,指出在西方化的冲击和亡国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开始以主动的态度学习和传播近代体育,促成了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4.
体育作为身体最直接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身体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身体从宏观角度可分为“生理身体”和“文化身体”。生理身体是体育的实践者、创造者和受益者。而文化身体则又是体育文化的基础与实质、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5.
军国民教育与中国近代体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1)
军国民教育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在振奋民族精神、抵御外侮中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孕育和促进了近代体育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体育电影的视觉存在,首先是因体育运动符合"优美"或"崇高"等美学范畴,受众带着窥视心理,进入电影叙事想象框架的诱导,被人物富有感染力的外观所吸引,最终与电影的主旨不谋而合。肉体之美让受众将窥探与欣赏的目光投注在光鲜的物质实体并忽视社会问题的询问,而这正是国家政治所乐于接受的——一个安乐祥和奋勇拼搏的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7.
王正廷是近代中国体育界的重要领导人。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为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发展倾注 了很大的热情与心血。他不仅参与发起远东体协和远东运动会,而且领导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之 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最有权威的民间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8.
9.
基督教学校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广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88-91
西方近代的体育教育是经由基督教学校传入中国的。从介绍体育教育在基督教学校的产生、发展入手,分析其开展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教育理念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川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79-81
从身体视角对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审视,认为:身体是体育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物质载体、评判标准和考察指标。从健康角度看,体育教育体现出人类对抗身体的衰退而做出的自我调整;从教化角度看,体育教育是在改造身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从快乐角度看,体育教育日益趋向于享受身体,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过去学术界对近代体育研究主要有整体性和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了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专题性研究则主题明确具体,但整体性欠缺。文章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体育革命”为主旨,兼及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特点,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嬗变及其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启示,凸显了近代体育发展内在关联性和逻辑因素以及近代体育研究的历史价值。认为近代中国体育兴起后,体育比赛和体育运动会改变了近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引发了体育“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偏离体育发展的真正目的——保障个人健康。“九·一八”事变前,有人提出要改变体育的“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倾向,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日本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的麻木神经,体育界再次批判了体育“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提倡“体育革命”和体育大众化,引起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大众化的重视。然而,竞技体育的根深蒂固和中国人追求的形式主义,使中国体育大众化的效果大打折扣,近代体育大众化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转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向,也可以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社会中体育与政治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中政治与体育关系的基本特征.指出了我国体育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巨大影响,并对现代社会中体育与政治关系的定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体育思想与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体育思想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文章论述了现代体育思想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辨证关系,并从实践的视角分析了社区体育在管理运行机制、组织网络建设、骨干队伍培养、配套体育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休闲与体育的文化渊源及现代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惠娣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1)
休闲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体育是休闲行为之一;它们都是文化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栽体和文化创造的来源.休闲体育的本质在于培育人的理性、激情、勇敢、道德和习惯养成.其目的在于陶冶身心、练达魂魄,进而达到能言善举、能解音律、举止娴雅的境界.亦对提升国民素养、健全人格、强盛民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按其性质和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教会女塾的早期体育,女子学校的体育,女子体育教育,女子体育组织与运动竞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对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特征分为三个时期:1840年-1860年鸦片战争的被动接受时期,1861年-1894年总结教训主动学习的洋务运动时期和1895年-1911年维新变法迅速发展时期。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产生随着时代的脉络,带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法等方法,试述体育赛事对山东体育旅游与政治的良性互动。认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够在促进山东城市环境建设、提供各方面专业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提升山东半岛城市政治形象和提供政治展现的平台四方面极大提高山东政治知名度和促进山东旅游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体育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体育与人文环境之间有着本质和逻辑上的联系:一方面,人文环境是现代体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它以内化、同化和默化等多种形式制约人们对体育本体价值的认识水平,这种水平制约着现代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现代体育的发展是人文环境优化和净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丰富人文环境内涵最生动最直观的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及21世纪发展取向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以历史学、社会学和未来学理论为指导,揭示了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即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成为现代体育的主旋律,以扩大体育人口为目标的大众体育成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潮流;提出了21世纪体育运动将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指导下,追求健康价值、经济价值,体育产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东西方体育文化将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论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