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微时代"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最好的时代,也是培育政治信仰最为艰难的时代。厘清"微时代"应用类专业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双重境遇,肃清网络社会思潮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是当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微时代"的出场,为应用型高校政治信仰培育者拓宽了新视野,也为实现政治信仰个性化教育和科学化培育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如何驾驭"微媒体"对培育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微时代"蕴含的多元社会思潮扰乱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同时可能带来伦理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政治观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四精神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观涵盖政治情怀、政治参与、政治信仰和政治智慧四个主要元素。在强化政治建设的关键阶段,培塑大学生的政治观至关重要。要以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怀,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形塑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3.
“00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生力军,他们的个人政治信仰追求关系到国家未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持续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而思政课获得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同向性。基于某应用型大学819名学生的实证研究表明,思政课认知度、认同度、吸引力、感染力均对“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感染力对“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预测作用最强,其次是认同度,再次是吸引力,认知度对“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预测作用最弱。最后,文章就如何提升“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政治信仰构建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江苏8所高校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总体显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具体表现在政治目标明确清晰,政治认同度高,政治践行意愿强,但政治信仰教育呈现出片面性、被动性、复杂性的特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载体,建构政治信仰教育的协同机制,让大学生在锤炼中主动承担历史使命,成为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新的使命和责任,需将当代大学生培育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这一使命,需要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思政教育育人功能,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当前,诸多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展开研究,就是立德铸魂的体现。这不仅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思政教育成败,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影响。为此,高校应审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采取有效方法和对策,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政治信仰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是当代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各高校开展党史教育是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国内各高校必须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强化党史教育,以此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信仰是党政治建设工作的核心。高校师生的政治信仰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在高校中的领导地位以及高校自身的办学方向、育人方向等原则问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更要在政治信仰建设中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基本原则,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坚定政治信仰的思想立场。崇尚人民至上,塑造政治信仰的人民立场。讲好国史、党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树立政治信仰的正确历史观、党史观。立足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升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全局领导能力、组织建设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高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依托,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为“魂”,以自身组织建设为“基”,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体”的政治信仰建设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政治信仰的重要性,他们政治信仰的主流健康向上,但趋势多元化;他们充分信任中国共产党,但入党动机类型多样化,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缺乏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据此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三方面应对措施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9.
赵文 《大学教育》2023,(12):100-102
政治信仰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历经实践锻造和岁月洗礼的政治仪式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在影响政治认知、培育政治认同、促进政治实践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是通过政治情感的熏陶与激发、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象征符号的创设与表达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大学生培育中是一个特殊群体,比一般专业课教师需要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而且还要具备有别于专业课教师的更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研判能力,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都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所以,政治素质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质。  相似文献   

11.
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是什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是什么,如何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厘清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认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要义、心理支撑与思想基础,并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以此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人格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与高校和家庭的培育失范以及社会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要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类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等在完善大学生政治人格中的主渠道作用。从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和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着手,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政治人格培育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建立有序的政治环境和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着手,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政治人格培育提供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已成为思考大数据政治及政治信仰的新视角。大数据政治重塑传统政治的结构功能、组织形态和运行机理,推动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生成范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形成数据驱动式政治信仰认同模式。一方面,大学生凭借大数据技术,极力推崇政治信仰的主体数据化向度和价值数据化向度,沿着认知的数理逻辑、评判的价值逻辑和行动的建构逻辑展开;另一方面,大学生不断将现实生活编码,并将其转置为政治信仰的可视化场景,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动力。文章基于大学生需求、代际差异及算法民主,构建数据化生产机制、网络化传播机制及程式化反馈机制,创新政治信仰生成链条。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主流健康积极,大多数的大学生政治认识比较正确、政治态度比较明确,但由思想理论教育不到位、党内腐败现象及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趋向私利化,政治信仰的选择趋向现实化的问题。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加强发挥大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的作用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信仰,是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个前提条件。关注在校大学生政治信仰实际状况,努力塑造在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就做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培育大学生形成志愿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培育志愿精神,关键在于价值认同。推进大学生志愿精神价值认同,必须厘清志愿精神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合理性,遵循价值认同的内在生成规律,突出价值认同的关键点,并制定具体可行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构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更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当然也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作为人的主观精神,在构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存在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梦"的解读,找到目前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的问题,进而在"中国梦"视域下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问题不但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而且也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弱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是个人、集体乃至国家和民族的神圣使命.立足于“培养”和“教育”的信仰培育是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9.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价值意蕴包括: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特点是主流上较为积极,同时存在部分大学生责任担当缺失的现象。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有几个现实困境,包括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高校思政教育针对性欠缺、家庭成长教育的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的消极影响等。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的路径是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担当培育氛围、健全高校担当精神培育主渠道、实施科学的家庭担当养成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自我担当教育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基本必修课之一。在教授过程中应从学生的需求入手,通过坚定自我政治信仰,加强思想知识内容储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把准课堂育人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