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丽芳 《师道》2005,(3):32-32
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遵守纪律、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学生,每个教师都情不自禁的喜爱。随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可我还想说:“责任是爱的别名。”责任有多重,爱就有多深。这话用在教育里涵泳着更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可我还想说:"责任是爱的别名."责任有多重,爱就有多深.这话用在教育里涵泳着更深的意义. 于是想起愿做一只牛虻的苏格拉底.在他看来,自己的天职就是做一只牛虻,雅典就是牛或者马,他受良心的驱使来叮咬这头行动迟缓的"牲口".  相似文献   

4.
正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一直以来,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和学生在一起的我是快乐幸福的。我喜欢融入他们的世界,爱他们,并赢得他们的爱。一、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只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看待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先要真诚地爱他们,而理解是爱  相似文献   

5.
园丁语粹     
和学生在一起,能找回失落的纯真,能追回失去的年华;和他们在一起,我的生命在延续,青春在闪光,理想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有理解才能缩短,仅仅凭爱是不够的,没有理解就不能建立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理解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6.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爱孩子,就要去理解他们,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需,倾听他们的心声.随班就读的学生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爱.宽容是教师工作中一道最温暖的光.  相似文献   

7.
爱心是搭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一个好班主任,要取得学生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就要有一颗爱心,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班级管理要以爱为出发点。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1.博爱育英苗一视同仁的博爱是班主任赢得尊敬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师生沟通的坚实纽带。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一句话这样说:"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就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更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他们,为他们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不能因为学困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讨厌他们,而要更加"偏爱"他们,关注他们,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一群孩子——"问题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会错过学生的一辈子。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0.
那么多的学生围着自己,诉说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完全把我当成最信赖的朋友。他们高兴时,我们一起歌唱;他们悲伤时,我们一起抱头痛哭。真的,和学生在一起,爱与被爱都是幸福,也只有和学生在一起,我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充实和快乐。  相似文献   

11.
只有有了爱,教育才能开展下去,爱是教育中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施以学生爱的教育,只有有了爱,才能促进后进生的良好转化。后进生更加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关心,教师应耐心、细致地跟他们沟通、交流,用爱点亮他们的心灯。只有有了爱,才会有希望,希望是人前进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它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们,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只要教师坚持用正确的心态和善意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真诚的爱心、信任与耐心去对待孩子,并和家长一起努力叩开孩子的心门,只要我们真诚而耐心地等待,无私地奉献,孩子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并允许我们走进他们心中.  相似文献   

13.
徐卫 《海南教育》2008,(10):16-16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我们就不能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既是教学活动的难点,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比较调皮的学生,更需要走进他们的心灵,积极而真诚地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以身示范,用自身道德情感的火花去点燃学生道德情感的火焰,让他们的灵魂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一、做小学生的大朋友要做学生的“大朋友”,师生之间须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情谊,这首先需要教师向学生奉献爱。教师有了爱的情感才能把一个个学生当成有情感、有需要、有渴望、有人格、有志向的人来关心,才能对全体学生负责。小学生既需要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认可,更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除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思想和情感外,课余时间也尽量和学生一起活动。甚至和他们一起看动画片,一起…  相似文献   

17.
一、用爱心点燃弱智生心灵的火焰爱是教师的美德 ,热爱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而热爱弱智学生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的感情结晶。人都有爱的需求 ,特别是弱智儿童 ,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 ,往往被人歧视、冷落 ,这就更需要教师的爱 ,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只有深入地了解弱智学生的心理 ,满腔热忱地去爱他们 ,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境 ,产生自信心 ,从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 ,正确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弱智儿童由于大脑疾病带来的智力损伤 ,学习能力差、速度慢。这就要求老师理解他们的痛苦 ,给予最大的人道主义的同…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契机     
郭莉 《辅导员》2014,(10):69-69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尤其对于弱智学困生的转化,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爱心,需要的是更多的言传身教,需要的是更多的关心、耐心、恒心。我们应该永不言弃,用博大的爱心,持久的恒心,去找寻一把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确,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联系在一起的,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只有平等的爱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