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前参议员富布赖特,是活跃于冷战时期的美国著名政治家,其外交思想主要包括国际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方面。从其倡导的富布赖特项目和他对冷战的看法两方面清晰可见其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安排决定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能够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富布赖特在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期间曾主持参议院"越南听证会"和"中国听证会",向政府决策者和普通公众更全面地展示中国,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中国,他主持的听证会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富布赖特的"中国听证会"为中美关系解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丹丹 《上海教育》2013,(31):59-59
教育界人士对“富布赖特奖学金”应该都不陌生。作为美国政府在国际教育方面的旗舰项目,富布赖特项目每年提供相当数额的奖学金,以促进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国人知道富布赖特,多是因其资助他国学生和学者到美国学习访学,其实这个项目还有资助美国本土学生与学者的一面。富布赖特主页上的数据显示,每年,富布赖特项目资助大约8000人,其中1200名美国学生与1200名美国学者得以到别国交流,  相似文献   

4.
美国前参议员富布赖特,1959—1974年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通过发表演说和举行一系列听证会,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作了大量舆论准备工作,对美国实现从“遏制并孤立”到“遏制但不孤立”对华政策的转变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际交流项目富布赖特计划能够获得成功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可以看出,正是在"天赋使命观"、"种族优越感"、"实用主义观念"以及"道义色彩"等价值观念的推动下,最终导致富布赖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交流和理解"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美国外交政策历来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国家利益为目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要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美利坚民族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诸多迹象表明,二战后发端于"富布莱特计划"的美国文化外交依托美国文化的载体,日益彰显美国外交的文化色彩,披上了厚重的文化外衣。而作为学术研究的美国研究也正日益成为美国政治、外交的载体和传播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自1946年正式启动以来,“富布赖特计划”通过教育、文化和科学领域的交流合作成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与杰出学者,成为美国国务院的教育交流旗舰计划。倡议联盟框架对分析“富布赖特计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权力博弈具有创新性及适切性。基于倡议联盟框架对“富布赖特计划”的政策子系统联盟构成和信念体系、以政策为导向的博弈与学习、联盟权力博弈对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信念体系的冲突是引发联盟间权力博弈的根本原因,联盟间的博弈与学习是推动“富布赖特计划”发展的重要机制,作为政策掮客的非营利性组织是联盟间博弈的缓冲器。  相似文献   

8.
富布赖特计划是美国政府资助并管理的重要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该计划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缘起和发展演变有其特殊性,正确认识该计划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促进国家及其人民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9.
“富布赖特计划”对世界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和融洽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虽然它成立的初衷在于增进世界民族相互理解,但其派出学者的学科领域却重在输出西方文化价值观念,而且在其交流过程中存在不平等现象,尤其表现在外族文化对本族文化的渗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华盛顿作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独立战争以及建国初期为美国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所奉行的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政策,自美国独立至参加二战期间,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美国的对外政策,探究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渊源,对于我们理解、把握今日美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以及如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将有很好的促进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着力于提供研究生以上水平的教育,向更多外国学生授予博士学位。新千年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动向:增加联邦拨款强化富布赖特计划;加强对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外国学生、学者的资助;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林肯计划,促进美国学生留学海外。其背后的原因是美国的科技竞争力下降,以及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美国希望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政策工具达成三个目的:获得高水平人才,提升竞争力,拓展青年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shares a series of personal observations and anecdotes about central issues in college mental health in China based on my Fulbright year there. There are many cultural and structural forces that both support and constrain the growth of the mental health field in China.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se forces in terms of their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 psychotherapy and the broader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3.
尼克松总统上台后提出了美国全球外交战略新的指导思想——尼克松主义。提出这一指导思想的动因之一,就是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对外政策与对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威尔逊的国联思想产生于一战爆发后的调解外交之中.这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在保持中立的基础上对欧洲冲突实行调解.美国外交传统中的中立原则决定了威尔逊政府不准备对欧洲事务承担任何义务,但是这种调解本身又有参与解决欧洲事务的含义.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只能导致调解失败.在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中,威尔逊找到了战后国际联盟这个目标,并从泛美条约的集体安全条款找到它的基础原则.国际联盟能同时满足威尔逊既不脱离传统的孤立主义又能参与欧洲事务的双重愿望.战争形势很快迫使美国放弃中立,但是国联思想却沉淀下来成为威尔逊外交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化因素是美国外交传统的理论基础。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起的、当今世界一流大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化倍感自豪,在对外交往中,以美国化为标准,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对不服从,则以政治、经济的手段以至用武力予以坚决打击。  相似文献   

16.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20世纪60代末崛起的一股新的政治思潮。它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它以价值普遍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强硬的威尔逊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美利坚帝国统治下的和平”为目标塑造了冷战后全新的外交理念。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核心是要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因此,虽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可以盛及一时,但由于美国独特的外交决策文化以及其自身理论的偏狭和狂热,注定其不可能长期左右美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7.
1977年1月,吉米·卡特入主白宫,就以过去历届总统从未有过的声势提出并推行人权外交政策,从此,人权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他上台后不久就将这一外交政策运用到实际的外交行动中,同年9月7日,经过漫长的谈判后,与巴拿马签订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本文通过分析该条约签署的背景和过程以及条约在美国国会里获得通过的过程,可以看到,所谓的人权外交,其实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迫隐形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