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素质教育》2006,(2):F0003-F0003
1985年5月,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成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何必套用“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素质教育”是怎样提出来的“素质”一词,80年代初就开始广泛运用。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的第一句话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最后一句话是“把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和精...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先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随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则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的重担。如何为国家“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略论素质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素质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素质教育的概念在我国产生于80年代中期。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可能是提出素质教育概念的来源。然而,“素质教育”一词正式提出最早则...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也就决定了它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  相似文献   

7.
转换思路——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近20年来,无论在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还是教育报刊书籍及大会、小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把“素质”与“教育”联系起来,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到1999年1月,国务院转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素质教育列为重要的跨世纪工程,同年6月又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充分表达了中央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近20年来,无论在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还是教育报刊书籍及大会、小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文件来看,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把“素质”与“教育”联系起来,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转换思路 进一步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是近20年来,无论在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还是教育报刊书籍及大会、小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文件来看,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把“素质”与“教育”联系起来,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是在文件中第一次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应起来。1997年原国家教委下达的《关…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而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难点在村小。如果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农村为重点,不以村小建设为突破口,不从农村娃娃抓起,就会背离教育改革“提高全民族素质”之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  相似文献   

12.
有关“素质教育”的提法或界定,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仔细分析可以看出相关人士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由粗浅到成熟,对中小学教育的评价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有关的提法始见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当中说明“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为教育体制改革指出了目标,是完全应该的,为教育界所接受的。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就确定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学是实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1.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利益看方面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是一个经济、技术、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的时代,哪个国家和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在世界商品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位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也为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正如《决定》指出的那样:“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必须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搞好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切实把基础教育搞好。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之我见郝文武近些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成为理想的教育模式的代名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现代世界的经济竞争...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人才都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在这方面,历史课教学负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学生个性是实施少数民族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邓胜利《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中小学要履行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战略任务,那么,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中学必须把提...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我国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将“素质”与教育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明确指出“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国民的素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次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入才、出好人才”。《决定》还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我校是一所高级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