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9年全国高考语卷开始考话题作以来,在一片叫好声中,话题作方兴未艾。从那以后,不仅高考考话题作,而且中考也考话题作;无论高中初中,平时作训练也大都是话题作。话题作之所以如此时兴,据说是因为其无审题障碍,章立意和体选择灵活自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尽管引领中考、高考命题数年,但是许多人对它的认识仍是模糊的。例如有人认为高考采用话题作已有7年(1999年始),有人却认为只有6年(2000年始)。出现认识的分歧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什么是话题作缺少理性的认识,在概念上缺少阐述,即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笔查阅有关“话题作”的研究资料,对什么叫“话题作”的阐释少而又少或语焉不详。南开大学学院教授徐江老师是这样描述“话题作”的:以某种完整的材料为由头,归引出一个特定话题,然后以此话题相关范围进行作,这种作命题形式叫“话题作”,并进一步指出这样的命题形式为“话料引题作”。笔认为,徐教授对“话题作”的描述只是就话题作的基本组成形式的说明,反映其中一种话题作形式的特征,并不能反映话题作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所以还不能称为其概念。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已考了多年,这种命题形式的某些弊端也开始引起了各地命题的关注和思考,从2006年各地高考和中考试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话题作已不再是唯一的出题形式。但是,无论是不再给出话题核心语的所谓的“新材料作”(这种所谓的新材料作与传统的话题作的相似之处是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章,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明确要求“以……为话题”,需要考生自主确立话题),还是限定体的所谓改进型话题作,大多还是承继了材料作和话题作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考作多是话题作。关于话题作,在训练时有必要搞清楚几个问题。一是引子和话题的关系。话题前面的引子,仅是引出话题的材料,对话题有阐释的作用。也就是说,命题人怕考生对话题理解不到位,特地给了这么一段材料。这样,我们就应该重视这个引子,以求正确理解所给话题,打开写作思路,写出优秀作。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引子和话题是从属关系,话题包含引子,话题的范围要比引子大。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因为题材广泛.形式自由,让作发挥的空间较大,所以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话题作无须审题。不错,相对于过去的作体式,话题作在审题方面的要求要宽松得多,但这并不等于说话题作可以不要审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话题作已成为中考作的主要形式。这类作往往要求学生自拟题。但不少考生却不会拟题,他们每每直接用话题作题目。殊不知,话题范围都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宜把话题直接用作题,题应该紧扣话题去自拟。常言道,题目是章的“眼睛”,有了好题目,章就会神采焕然,先声夺人。那么,话题作该如何拟题呢?  相似文献   

7.
史金霞 《求学》2004,(12):41-43
对于满分作,人们往往都是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精巧新奇。的确,近年来高考作中普遍采用的话题作形式,给了广大考生尽情发挥个性、展示特长的巨大空间,高考作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让人目不暇接。但是,话题作,毕竟还是有一个话题在前,如果只注重话题作的“放”而忽视其“收”的话,就会流弊甚重了。所以,对于话题作的话题分析,即审题和切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很多老师和学生在面对话题作时,都可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项香女 《教学月刊》2002,(10):40-41
话题作,从1999年高考面世以来,已经持续了四年。话题作以其开放性、民主性赢得了教师和考生的认可。但是,我以为,近两年话题材料的选择及材料暗含的立意导向,却给话题作的开放带来了极大的限制,话题作已经走进了一条窄窄的胡同。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是当今高考作的“流行色”。众所周知,如果抛开所有作都有的“写作要求”来看,话题作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提示性的材料、命题人对材料的阐释过渡以及话题。从理论上来说。“材料——阐释——话题”三间应该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尤其是三的内涵应该在同一层面。不能出现任何的偏差,因为一旦有了偏差,就会对考生产生误导。这就是话题作命题的线性原则,也是话题作拟制的严密性的体现。但事实上,我们所见到的很多模拟高考的话题作。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甚至有些高考话题作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0.
话题作是近年备受青睐的一种高考作命题方式。在成人高考中,掌握话题作写作规律,善于从提示性字、话题本身及写作要求三方面寻找写作信息,可以利用其自由度和开放性,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写好话题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受高考“话题作”的启示,中考“话题作”悄然入试。尤其是2001年,全国各地中考,“话题作”急剧上升,大有取代其他作题型的趋势。下面是一份对2001年部分地区中考“话题作”的统计表,数量之多,比率之大,确实出乎同行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风光数载,现在也有人对他评头品足了。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争论:话题作、命题作、给材料作,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作为高考作命题形式?前几年说话题作最适合的最为时尚,理由是话题作写作范围广阔,这一点几乎得到所有人的首肯。现在命题作和给材料作重新得宠,而话题作反倒成了戳戳点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赵方新 《新作文》2004,(6):42-43
2003年的山东省各地市中考作,除青岛、烟台两地市是半命题作外,其它地市均采用了话题作这种方式,并且在命题形式上更趋向于科学、规范都由话题材料、话题、作要求三部分组成.真正体现了话题作的开放而有限制、自由而有约束这一特点。但从阅卷的情况来看,离题、偏题现象尤为严重,即使写的再好.也因‘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而名落孙山,所以加强话题作的审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胡志林 《新作文》2004,(7):85-86
学习并掌握话题作的拟题技巧,能从“无话题”作中寻找话题;能将大话题化小拟题。  相似文献   

15.
自1999-2000年的春夏高考又给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新世纪感言”的话题以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之后,人们似乎越来越鲜明地感到“话题作”正倍受高考命题们的青睐。那么,什么是“话题作”?如何才能在话题作中一举获胜?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出现话题作以来.话题作的考查形式日趋灵活,检测能力更全面。尤其是近几年的话题作,既有关注道德和人生观的.又有思辨色彩浓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高考全国卷作在原话题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命制了多道关系型话题。对于关系型话题,不少考生倍感头疼。有些考生虽然搜肠刮肚也无话可说,竟有意无意地改变话题,或偏言一方不及整体,或干脆抛开话题另起锅灶……为了增强备考的有效性,避免考场作的大面积失分,我们必须撩开关系型话题的面纱,熟练掌握其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高考作命题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格局,有命题作、给材料作、看图作、想象作、话题作等形式,既秉承传统。又发展创新。但话题作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命题走势在2006年的高考作命题中将会继续体现。话题作得到重视,是因为话题作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高考话题作出现后.大家对这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作形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同时对审题却谈的越来越少,似乎话题作就不需要审题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话题作的审题不仅不容忽视,比起以前的材料作的审题.我们要做的反而更多了。  相似文献   

20.
近三年高考命题逐渐摆脱了以往作命题的重重限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作命题形式——话题作。1999年高考作要求根据一则科技报道,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内容范围写一篇章,鼓励写作“大胆想象”“写法可以多种多样”,话题作和特点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了。而以2000年高考作为标志,这种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和写作基本劝的作形式——话题作便应运而生了。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则进一步明确了高考作的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