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在开设《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时,讲到韩信的“暗度陈仓”,于是,在投影中显示了“暗渡陈仓”。课后,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就指出:应该是“暗度陈仓”。可是,我是查阅了新疆人民出版社的《汉语成语字典》,确实是“暗渡陈仓”。  相似文献   

2.
3.
“无中生有”是个贬义词,但出于某种需要,从“无中”说出“有”来却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它能变“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靠“曲径通幽”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局面,让人看了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咬嚼字”常用来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于讽刺那些死抠字句、不领会精神实质以及喜欢卖弄自己学问的人。但是,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情感最丰富、内函最深刻、句法最灵活、声调最美妙的语言之一。它的词汇丰富多彩,表现力强,既能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描绘得生动逼真,又能把深刻细致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需要我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语境中,“咬文嚼字”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意为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而不注重整篇、整段的精神实质(《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层含义上的“咬文嚼字”的确是需要摒弃的。其原因在于:对于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整体把握、整体感悟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是人们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来的,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起来常感困难,这很正常,关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如何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的字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化难为易.笔者在本文中引用了一个文学词语"咬文嚼字",阐述了其做法.  相似文献   

7.
8.
生物学科中含有很多专业性名词,易混淆、难记忆、难理解,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导致有些细节被忽略.生物教学尊重客观事实,具有缜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因此,为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知,教师不妨将"咬文嚼字"引入生物教学,引领学生细细品味生物语言中的一字一句,帮助学生理清核心概念内涵,辨析易混淆的知识点,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见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在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太阳多好,没有雾的朦胧,哪里有太阳的灿烂,大地的玲珑?  相似文献   

11.
12.
咬文嚼字     
《海外英语》2010,(1):45-45
英语作文是在把英语听、说、读这三个方面的基础打好之后对英语学习者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对写作者基础和语言灵活运用的考验。我们“咬文嚼字”栏目秉承这个宗旨,为读者朋友们提供白创的空间和合理的修改。  相似文献   

13.
咬文嚼字     
《海外英语》2010,(2):55-55
英语作文是在把英语听、说、读这三个方面的基础打好之后对英语学习者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对写作者基础和语言灵活运用的考验。我们“咬文嚼字”栏目秉承这个宗旨,为读者朋友们提供自创的空间和合理的修改。  相似文献   

14.
咬文嚼字     
《海外英语》2009,(10):59-59
英语作文是在把英语听、说、读这三个方面的基础打好之后对英语学习者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对写作者基础和语言灵活运用的考验。我们“咬文嚼字”栏目秉承这个宗旨,为读者朋友们提供自创的空间和合理的修改。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师在掌握本专业外,也应该正视不足,多学习语言知识,扎实文字表达能力。阐述了如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走进窦老师的课堂,语文味的咬文嚼字随处可见,每一处更可见窦老师巧妙的设计,那都是匠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先生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就是"咬文嚼字"。从歌词中学习语文,欣赏歌词同样需要"咬文嚼字"的习惯。我们既能欣赏到美妙的歌词,又能看到歌词中的瑕疵,从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采取的方略是“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实施的步骤是“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三个环节,探究的关键是“拓展思维空间”,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阅读质量”。本试图对《咬嚼字》一来一番咬嚼字,谈一谈语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及“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教学讲究有效的“咬文嚼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抓住了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咬文嚼字”,却是非常有讲究的事情,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把词语在参考书上或是字典上的解释照搬、照抄、照背、照默,其效果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转眼即逝,更谈不上活学活用了。笔者最近在留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录时,发现于老师在“咬文嚼字”时不但讲究艺术,而且注重实效,择其一二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20.
汉语言用字用词都极为讲究,有的人认为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文章、分析词句时要特别重视咬文嚼字,似乎与数学老师关系不大。不久前本人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发现,数学中咬文嚼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第十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有这么一道题: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