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在北宋微宗年间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话”艺人喜爱的题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音》等。它们还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为我们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主要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件事,末尾提到张叔夜招安,宋江征方腊,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联缀成一体。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六种,如《李适负荆》等。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一部在群众口头文学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长篇小说。它在成书以前,水浒故事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南宋时期,水浒故事成为民间艺人说平话的绝好题材,元代杂剧又把它们搬上戏剧舞台,创作出许多以宋江等人为主人公的水浒杂剧。中国文学史家和《水浒  相似文献   

3.
水浒在宋元说话中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水浒故事,是以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为骨架构造的。 宋江在北宋末期,率同三十六人,往来穿梭于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作“流寇”式的斗争有一年多,也曾使官兵们大伤脑筋。没奈何,侯蒙就出来向朝廷建议招安他们,让他们去打当时闹得更厉害的方腊起义军;宋江也就真的接受了招安。但受了招安之后还是“贼心不死”又想要复叛。终于复叛未成,遭了暗杀。 这便是我们从现存文献中可以隐约推  相似文献   

4.
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发生在山东、江苏一带的宋江农民起义,在以后的800年中,一直是小说和戏曲创作的重要题材。早在宋末元初,水浒故事已成为艺人们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小说开辟”有“公案类石头孙立”、“扑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等,显然是水浒故事最早的段落。元代杂剧兴起后,大  相似文献   

5.
《水浒》的成书大约在元末明初之际,但《水浒》中的一些故事,早在南宋就已开始在口头流传了。宋罗烨的《醉翁谈录》在记述当时说话人的“小说名目”中,就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称呼。南宋遗民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的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和《水浒》基本相符,却有一点显著不同,即三十六人中有“铁天王晁盖”。  相似文献   

6.
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中国南北几乎同时爆发了两大农民起义:北方的宋江起义和南方的方腊起义。《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写了这两大农民起义,但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革命斗争。《水浒》的作者一方面竭力美化和宣扬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另一方面肆无忌惮地丑化和诬蔑方腊所坚持的农民革命路线。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还指出,鲁迅评《水浒》评  相似文献   

7.
元末明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的成书有一个过程。北宋末年,山东河北一带曾发生过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关于起义的结局,史料记载不一,大多数说是投降了宋朝(其中有的说投降后还去打方腊),但也有说是被镇压下去的。起义失败以后,社会上就流传着关于他们的传说。宋末元初,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序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宋元两代的说话和杂剧中都有不少关于水浒的故事。这些故事由于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少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武松等。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是选自其中的一个故事。如何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整部经典的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武松等。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是选自其中的一个故事。如何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整部经典的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倾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水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水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11.
一《水浒传》与《平妖传》,就其题材而言,都与史实有所关联。鲁迅曾经指出:“《水浒》故事亦为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宋江亦实有其人。《宋史》(二十二)载徽宗宣和二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又说:《平妖传》“记贝州王则以妖术变乱事。《宋史》(二百九十二《明镐传》)言则本涿州人,岁饥,流至恩州(唐为贝州),庆历七年僭号东平郡王,改之得圣,六十六日而平。小说即本此事。”但是,《水浒》、《平妖》二传,都没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表现了市民阶层尚侠义、重功利的思想倾向和世俗化的审美趣味。宋元以来兴起的“说话”艺术是《水浒传》题材的主要来源,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水浒”故事渗透了很多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这使它带上一定的市民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猛烈地冲击着地主阶级的统治,《水浒》就是以当时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过去,有些人曾把宋江说成是“农民革命的杰出领袖”。这是背离马列主义观点的。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揭穿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在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倾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水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水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宋江的字及绰号,记述《水浒传》原型的最早的较完整资料《大宋宣和遗事》以及龚圣与《宋江三十六赞》中只提及宋江的绰号“呼保义”,既没有涉及“及时雨”,也没有言及其字“公明”。本通过对各地民间瘟神信仰的考察,讨论了宋江字公明的缘由,并从瘟神信仰的视角探讨了水浒故事的演变及其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中一个人们比较熟悉的故事。文化大革命以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人把“三打祝家庄”的胜利,说成是宋江上山后为梁山农民革命事业立下的第一个大功劳。这就等于给投降派宋江戴上了一枚“三打祝家庄”的英雄勋章,正中了《水浒》作者的下怀。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剖析,就不难看出,在“三打祝家庄”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投降派宋江政治上是阴谋家,军事上是冒险家,战场上是胆小鬼的可耻面目。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最近指出:“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揭露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指明了方向。用毛主席的指示分析《水浒》中的宋江形象,我们就不难看出,宋江绝不象有人说的是个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而是一个惯于玩弄权术的野心家,混入农民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代理人,赵宋王朝的忠实走狗。他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投降派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浒》中的宋江,不失为一个绝好的反面教员。  相似文献   

18.
罗贯中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贯中生活在约1304年至1384年期间,特定的动乱时期对他创作“乱世”题材作品并获得成功有很大影响。他在前人旧本的基础上,编著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此后在施耐庵编著的《宋江》一书基础上,通过重新构思情节结构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使水浒故事发生了质的变化,完成了《水浒传》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9.
《大宋宣和遗事》是作于宋、成于元的笔记体小说,也是现存最早记载水浒英雄故事的资料,《水浒传》在结构和思路上遵循了《大宋宣和遗事》,但两书在宋江形象的塑造上却颇有些不同,本文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20.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中宋江投降去打方腊的结局,是宋江这个投降派头子的反革命面目的大暴露,也是《水浒》作者施耐菴、罗贯中鼓吹投降主义的反革命面目的大暴露,过去有的评论文章说,《水浒》对宋江的投降采取批判态度,那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