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周时期的商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市”、“行”的增加和城市贸易的发达;第二,商人数量明显增加,商人阶层更加广泛;第三,与边境各族的互市贸易及对外贸易更加发达;第四,商人地位明显提高。促成当时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当时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农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唐代推行的各民族融合、经济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四是武则天本人的出身及采取的措施。正是上述诸多因素。促成了武周时期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武周至开元时期(690—740年左右),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造像活动兴盛。期间,千佛崖诸窟的营建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690至700年代,以第535窟为代表,造像诸形式上可见650年代皇泽寺石窟的强烈影响;第二期为710年代初至720年代前半,形成了以第366、513窟为代表的两大造像系统;第三期约从720年代前中期至741年,出现了完全融合第二期两大系统形式的造像风格。这应是广元千佛崖造像体系自立性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封建帝王的年号,均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对武周年号中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宗教文化内涵的考证,论述武则天依人依时依事,根据需要或儒或佛或道、或兼而有之,将自己的政治思想、宗教观念、心愿祈望等娴熟地运用到年号之中,揭示其微妙心态及精明的政治才干,以便更深刻地认识武周社会和武则天。  相似文献   

4.
浅论唐宋时期的商业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但在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过剩的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地区性的商人集团、繁荣的城市经济,区域贸易与对外贸易也十分发达,这必然在商业立法中有所反映。本文对唐宋时期的商业立法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从中吸收经验教训,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5.
“武周新字”是武则天改唐为周后颇具政治意味的文化改革措施。目前学界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必要的综述.、结合研究中的武周造字的数目、造字时间及分期、新造字的具体流变以及“武周新字”研究对于断代与文物鉴别的应用价值与意义等主要问题进行综合论述,对今后研究的前景及趋势试做出一些评价,能够对“武周新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洛水为中原圣河,中国早期都城大多位居河洛之间,这里是华夏文明发源地。"河出图,洛出书",使这里成为中华文化圣地。武则天以洛水出石作为改朝换代的理论根据,改洛阳为都城,建立武周政权,成就了她一代女皇创建清平盛世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武则天去世后,“武周革命”所形成的武氏集团对李唐王朝的影响力依然存在。通过景龙元年至开元元年间,武氏集团在太子重俊政变、李隆基诛韦后、玄宗诛灭太平集团等重大政治事件中的影响力,论述“武周革命”对这一时期李唐王朝的影响,认为太平集团的覆灭,才标志着“武周革命”对李唐王朝影响力的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两汉时期官员从事商业活动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分析了官员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与单纯的商人经商活动不同的特点。通过研究官员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一身两任"官员的生存状态,以及其对当时的社会局面、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唐代商业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唐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探讨了唐代文人在创作心态和方式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造成唐代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布新,由于商风的渐于文坛而给唐代文人的创作风气和文学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在位的十一年里,武周吏治并不清明:政风败坏,吏制废弛;滥施刑罚,破坏法制;官吏贪污,徇私枉法。由于当时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致使武则天用人举措严重失当。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河南古商道沿途的中小城镇有许多都建有商业会馆,该文着重对商业会馆的形成发展及当时商人的经商理念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直认为,武则天执政时期特重文学之士,进士科地位大为提升。但这种说法受到傅璇琮先生的质疑。到底怎样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把"特重文学之士"与"提升进士科"地位分开来看,前者是武则天的文学爱好;后者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人才得到擢拔,二是武则天权力斗争的手段。武则天用人策略和文化政策对坐官时期的政治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兴盛时期,商业在各诸侯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诸侯国君主的政治决策中影响巨大,齐国以商业为富国强兵之手段,郑国以商业为立国之本,卫国以商业为中兴之道,列国会盟中保商通商条款的订立,争霸斗争中“商战”手段的运用以及对商业城市的争夺和发展商业决定迁都等等,无不说明商业这种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感遇诗看陈子昂对武周王朝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感遇诗》中部分作品,分析了陈子昂对武后个人和吉王朝的矛盾态度,赋予他儒家正统思想和用此思想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的含义。儒家仁义思想决定了他政治活动的基调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商业都会众多。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一批学者先后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有待发展的方面,如研究的领域较陈旧、区域商业都会的研究很不平衡等等。  相似文献   

16.
地处中原的河南是明清时期古商道的交通要道,对明清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着重对途经河南的几条重要的商贸要道的分布及明清时期河南的商业名镇的形成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试论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西南地区商业日渐繁荣,商业都会众多,三道加之南诏共有大小商业都会十余个。这些商业都会的兴起无不与当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物产资源的丰饶、交通条件的便利等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商业都会的形成对唐及以后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时期是湖北实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学堂、工业学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越了其他省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省,商业学堂的发展相对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本商末"观念的影响、本省转口贸易特点的限制、商业中心城市少、商会经济实力较弱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驳回武三思等人的立太子请求,在狄仁杰等朝臣的坚持下准备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有建窟传统的敦煌李氏以第332窟的修葺完工来庆贺此事,并且举行礼忏祈福等佛事活动。《圣历碑》中对李氏郡望的两次书写也是对政权将重回李唐的政治隐喻,第332窟对于敦煌李氏家族和李唐王朝来说具有“纪念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镇江因长江、运河之利,商业向来发达。明清时期,镇江地处江南两大经济中心——苏杭和南京之间,商业发展受到发达的江南商品经济的辐射和影响,镇江发展成为“舟车络绎之冲,四方商贾群萃而错处”的区域中心市场。中转贸易、米粮业、丝绸业、木材业和水上客运业是明清时镇江商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中心市场,明清时期的镇江商业在江南商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转贸易的特殊性、本地商品生产水平和手工业水平的限制,与苏杭、南京等商品经济发达的商业都市相比,镇江商业水平逊色不少,影响了近现代镇江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