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安排角色表演环节,它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所必需的重要因素,更是达到教学目的的良好途径。小班的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的角色表演活动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借助这些优势,将角色表演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在小班英语教学当中,起到了大班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残雪的笔下,所有的人物都在世俗世界里进行着非理性的表演,这种表演是灵魂存在的证明。爱恨、美丑、生死,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时候的人需要发泄,只有通过表演才能够宣泄心中的烦闷,这也是世俗作为灵魂的载体的生存方式。灵魂不能够说话,就只好借助身体来表达,这种不相称的表达被观众看成是一种表演。对外部世界来说,这种运动是一种表演;对于内部世界,就是灵魂的突围与复仇,最后到达纯净的灵魂世界。面对死亡,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表演,在人生舞台上的这种表演就显得更加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可利用道具让孩子进行表演,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但教师有时也会出现"肆意使用"的问题——不必要组织表演时也要进行表演,不必要使用道具的时候也要使用道具,普通教具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却偏要依靠多媒体课件来实现。此种表演的肆意运用,使"数学"偏离主题,"表演"变为孩子们的兴奋点。对于实际的数学教学来说,评价的指标是体现在形式上还是体现在实际效果上,上课过程中应当注重表演还是个人展现,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文章通过剖析教学构成中"表演"的形式化,探究教学过程中"展现"的内在,让教学回归到实际与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当前我国声乐表演活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重视。本文立足于声乐表演艺术活动的发展现状,分别试着从"情""声"以及"形"等多个方面对声乐表演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分析其表现力与重要性,希望能够以此来探究演唱艺术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性意义,为我国声乐表演行业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一种适宜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内容,"表演游戏"则以其独特的"表演性、自娱性、创造性"深受幼儿喜爱。在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积极的支持与引导策略,通过鼓励支持幼儿参与选择表演素材、表演地点,发挥幼儿主体地位;通过角色体验活动、角色竞选活动、快乐结对子活动等趣味形式,提升幼儿表演能力;通过细心观察,捕捉亮点,在故事情节、角色数量、表演情境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小表演”,是近几年来创造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生动活泼,符合小学儿童的特点,便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深受小学生欢迎,对低年级儿童更具吸引力。从表演的形式来看,多种多样,一个人、几个人或全班表演都可以。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在歌唱、唱游、欣赏、演奏等教学中都会设计、安排创编表演这个环节。创编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演、趣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设计合理的创编表演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编、创、演的能力,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主动性;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创编表演设计不当或盲目实施表演,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还会让学生对原本很有热情的创编表演活动失去兴趣,使得音乐课堂失去活力。本文针对创编表演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创编表演教学策略。一、创编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过分注重创编表演的技能有的老师,常常以专业或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小学生在课堂创编表演中的表演动作、表演神态、创编能力等。老师的要求过高,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创和演的自信,因而参与创  相似文献   

8.
《乐府传声》中声乐表演艺术的“体验”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乐府传声》的声乐表演艺术为研究对象,运用体验派和表现派两大表演艺术流派的理论,就文中关于表演艺术的“体验”和“表现”的表演方法进行了思考。解读发现,徐大椿对于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乐表演方法的认识,与体验派和表现派的认识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二年级《龟兔赛跑》这节课时,我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小兔和乌龟,其中扮演小白兔的是一位很聪明但又很调皮的学生。表演开始了,前面的表演都按故事情节进行着,但是,到了小白兔看不见乌龟时想好好睡一觉的那一环节,意外发生了:这个扮演小白兔的男孩丝毫也没有停下来睡觉的意思,还继续向前跑。其他同学看见了着急地喊:“陈子聪,要睡觉了,快到树底下睡觉啊。”  相似文献   

10.
张慧丽 《儿童音乐》2008,(11):40-41
表演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听、讲、演的能力及学生音乐审美的主动性。但是,值得研究的是在课堂中应如何实施这一环节,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呢?有些教师对这一环节安排得非常巧妙,课堂中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能和个性特长,给课堂增  相似文献   

11.
忠实与创造问题是音乐表演美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当代美国解释学理论家赫施的理论出发,分析音乐表演中两种美学观点——"忠实观"和"创造观"各自的利弊,为音乐表演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舞蹈本体出发对舞蹈表演、尤其是舞剧《孟姜女》中的表演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舞蹈表演的"一体两面",人即"一体",动作、表情即"两面",它们之间和谐共生、身心合一的相互作用,完成舞蹈表演。[1]  相似文献   

13.
教学《口技》一文,总感觉“侧目”一语(整句原文是:客人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与前文“伸颈”在文意的衔接上不够自然、顺畅。课文写客人们在听口技表演,不是在看表演,因为表演者在“屏障”里面,是不让人看到的,不同于今天舞台上既听又看的口技表演。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表演比语言的作用更大。在语文课堂上,有时唠唠叨叨地讲上半天,其效果还真不如让学生“动”起来表演一下好。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告诉学生现在开始作“课文表演”时,学生们总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身子坐得直直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请来表演的同学兴高采烈,没请到的同学不胜惋惜。这“课文表演”是什么,为什么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这还得从头说起。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图文并茂。有的课文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象演戏那样表演出来,不是更生  相似文献   

16.
音乐剧是形成于20世纪的一门新兴的舞台艺术,贴近生活,雅俗共赏.音乐剧将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学儿童音乐剧表演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特点,以音乐剧为依托的表演类综合实践课程.学生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的人物角色和社会角色,在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受到艺术教育. 设立课程目标体系 小学儿童音乐剧表演综合实践课程在二至六年开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我们制订了有主题、有层次、递进的课程知识体系.根据各年级学习的侧重点,制定了"我是小演员""合作演绎精彩""打造我们的音乐剧""我的舞台我做主"等年级主题,围绕音乐表现能力、形体表现能力、台词表现能力逐层设计教学目标,以音乐剧的形式组织教学和学期展示.  相似文献   

17.
程英 《福建教育》2011,(5):34-38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来自于儿童文学作品或者儿童自己创编的故事作品)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印象,创造性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大胆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表演,个性化地反映故事的情节、人物特征以及思想感情。表演游戏不仅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能加强幼儿的是非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同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表演游戏中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切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新面貌:学生的思维活了,教师的组织新了,课堂中研讨的气氛浓了。随之而来的活动也多了,随文即兴表演、小组合作讨论、师生互动交流……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师生、生生活动频繁,形式各异,层出不穷。那么,这些活动的实效性究竟如何呢?笔者认为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轻实质重形式、浮而不实的高耗低效现象。一、课堂表演只重形式课堂表演,作为理解、感悟语言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东乡族"宴席曲"是在重大喜庆日子盛行的,以歌唱为主,伴有舞蹈渲染气氛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东乡族"宴席曲"集歌舞艺术与说唱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势多样,保留了古代民间歌舞的古老风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东乡族"宴席曲"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典型舞畴的考究,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保护东乡族的歌舞文化,使我国少数民族歌舞文化传承不息。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常见的游戏问题: 例1 32个人围坐成一圈,这32个人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为1号至32号.从1号开始表演节目,以后每隔1个人表演,这样顺时针依次地表演,当某人表演完后,就退出圈子作为观众,那么最后一个表演节目的人是几号? 解由于32=2~5,可见第1圈表演时退出的人的号码都是奇数,留下的人的号码都是2的倍数;表演第二圈时,退出的人的号码都是2的倍数,但不是2~2的倍数;表演第三圈时,退出的人的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