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丹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143-143
本文针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营销理论探讨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四种模式:学生自行寻找培养单位(实习单位)模式、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模式、校办企业参与培养大学生模式、高校为企业提供订单人才培养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佘远富 《江苏高教》2012,(5):142-143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日常管理等各个层面的改革,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创新教育应该在研究创新教育深刻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工科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探索校企联合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历经十年的实践,探索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研发中心为平台、研究课题为依托、研发资金为支撑、创新教育为核心、双导师制为特征、三段式教育为主体的新型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卫 《吉林教育》2004,(3):13-14
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之一,经过近些年的尝试,这一模式已逐步被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和企业认可,也逐渐被身临其境的研究生们所接受。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和科研体制的改革,大学与企业均普遍意识到培养工矿企业和应用技术研究单位所急需的,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是工科研究生培养的一  相似文献   

5.
工科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主要体现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河北科技大学在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和实施策略的探讨和总结,并借鉴国内外高校实践教育的先进经验,以高效率和实效化为原则,构建了面向工科大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普适化和个性化为特征,设计了多元化的实施方案;以快捷响应和周到服务为标准,建立了面向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的云服务平台及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6.
论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论述了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提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些方法,措施,建议。指出学院在通过制度,师资,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优化教育环境的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谷伟 《林区教学》2013,(11):9-10
人才的培养说到底就是人的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能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及人生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是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针对如何培养工科拔尖大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对现阶段拔尖人才培养的瓶颈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及学校自身的条件,提出了要注重培育拔尖学生成长的土壤,关注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动力之源——好奇心。关注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大环境等建议;介绍了如何依托先进实验室、科技竞赛和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工科拔尖大学生的探索经验;提出了分阶段多模式的工科拔尖大学生培养思路;探讨了以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带动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社会经济形势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资源最优化配备极具现实意义的方式,而要走出校企联合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坚持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多方调研,科学定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方共赢,为社会发展培养多层次、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以高校为主导的渐进式独立第三方联合培养模式是基于山西省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高校和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而提出的,是指高校内部建立的独立于高校基本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第三方培养机构,要求企业在硕士点申请阶段积极参与合作,借助高校对相关流程的熟悉和完备的基本教学条件以及理论教学体系,实现低成本、低要求的校企全程联合研究生培养,同时借助科研理论的市场化成果和企业给予的资金支持,逐步实现完全独立的第三方科研与实践综合研究生培养。  相似文献   

11.
校企协同培养是实现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构建了以企业利益为主要驱动力,教师、学生利益为辅的协同培养驱动模型。由政府政策、学校政策、企业政策组成的政策体系保障协同培养的持续稳定运行。协同培养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大培养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加速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我国工科高等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认真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科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提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些方法、措施、建议。指出学院在通过制度、师资、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优化教育环境的同时 ,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同时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其主体作用 ,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是造成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为解决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和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不相匹配的矛盾,企业应该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来,使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得以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可行的,可以采取多种联合培养模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谈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中一个热门话题,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应从教师队伍全面素质的提高,教育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入手,帮助工科大学生增强丰富的人文底蕴,形成深厚的理论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针对这一典型模式,文章联系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政策,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未来的建设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建立校企联合培养长效机制,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职责和利益关系,坚持双赢原则,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实训实习制度保障实现卓越制药工程师的培养,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高校应把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极其重要地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本文详细分析工科大学生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专业思想教育、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课程作业及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与措施,为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是当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北京化工大学在校企联合培养工科博士研究生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学校、企业与博士研究生的共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实现了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互补,初步构建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导师团队,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训练方式,并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同时,在项目持续性、提升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等方面仍有待改进与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郭伟  施红  李文涛  鞠永干 《文教资料》2010,(28):217-218
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内大学教育的改革重点,是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通过近年来的创新实践,探索了工科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并对以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根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