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敦煌地区自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陷蕃之后,有两个半世纪实际上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其间经历了蕃占时期(781—848年)、归义军张氏统治时期(848——914年)和归义军曹氏统治时期(914——1037年)三个阶段,还有一段公元905年后一度建立“西汉金山国”的插曲。这两个半世纪的敦煌僧官制度既有中原内地的影响,又有明鲜的地方色彩,它是我国僧官制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据所见敦煌遗书,碑刻、题记,结合传世僧俗文献,对之略作考索、整理,以为方家深入研究之助。  相似文献   

2.
初中历史教材第二册所选的节度使出行图,是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壁画《张议潮出行图》的一部分。 敦煌第156窟建成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也就是张议潮控制敦煌的时期。敦煌在唐代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前期(618—781年)直接受控于中央政府。随着吐蕃势力的强大与扩张,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吐蕃强占了敦煌。吐蕃贵族的残酷统治,激起了当地人民多次强烈的反抗。张议潮趁此时机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率领当地军民驱逐了吐蕃统治者。唐中央政府于大中五年遣使至河西,设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敦煌自此进入归义军,也即张议潮家族统治时期(848—907年)。  相似文献   

3.
吐蕃统治时期(781—848),法华信仰在敦煌仍旧流行。除了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吐蕃时期的《法华经》写卷外,敦煌石窟还保存了这一时期的六铺法华经变,莫高窟第361窟还出现了莲花塔式的多宝塔。这些都说明,中唐时期敦煌的法华信仰非常流行。此时的法华信仰,除了延续盛唐时期的功能之外,还增添了密教色彩,展现出法华信仰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唐敦煌文献和敦煌石窟法华资料的梳理,总结出法华信仰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卷中保存有大量的斋愿文类作品,这批作品多是当时佛教文化活动的产物。敦煌愿文类作品体式多样,情感笃实,体现出隋唐五代时期敦煌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深厚文化积淀,也反映出中古时期敦煌地区的社会习俗风尚。敦煌斋愿文不仅佛教特征突出,文学色彩也很鲜明。笔者通过对敦煌写卷中斋愿文类作品的考察分析,对信仰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佛教已经深入到当时敦煌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民俗娱乐之中,文学赋予信仰以“有意味的形式”,充实的力量和美的色彩,信仰由此得到更为确切的表达,其精神内核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伏俊琏先生的《敦煌文学总论》以其淹博的学识和功力系统深入地对敦煌文学全貌进行了爬梳,在前人研究的薄弱处用力,提出了敦煌文学仪式性和表演性的卓见,并于其纲目下集综了国内外敦煌文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也多有创见,是敦煌文学概观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敦煌文学研究进入一个瓶颈阶段,研究队伍萎缩,研究成果也较少。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对敦煌文学的内涵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过去的研究强调文学作品,而忽视了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的开拓和研究。文学活动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敦煌遗书和图像中有关婚丧嫁娶、祈福驱傩、结社订约、讲唱娱乐、俗讲化缘等各种世俗仪式和宗教仪式记录,都与文学的生成有密切关系。文学思想研究以写本文学和文学活动为中心,探讨作者和写本制作者的经历和心理、作品的体制、写本的制作等,挖掘其思想与审美的融合,呈现“写本时期”中国文学传播的生态。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相对于三十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学 (1918- 194 9) ,研究者把 194 9年中国大陆解放后的文学称为“当代文学”,而当代文学五十余年的历史又被分为三个时期 ,即“十七年时期”(194 9- 196 6 )、“十年动乱时期”(196 6 -1976 )和新时期 (1977- 2 0 0 0 )。新时期文学指 1976年十月粉碎“四人帮”后这二十余年的文学。因时间较长 ,研究者对新时期文学也在试图分期以利于研究。我认为 ,新时期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拨乱反正期 (1977- 1984 )。平反昭雪、拨乱反正、主潮明显。如经历了怀念老一代、伤痕、反思、改革文学等…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学研究历史已有一百余年,在质与量上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然而,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其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亟待探讨敦煌文学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梳理这些问题,初步总结出敦煌文学目前的主要研究思路,即在保持现有研究方法的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刷新敦煌文学的研究:一、通过对敦煌文学概念的探讨来扩大敦煌文学研究资料范围;二、通过对敦煌文学研究理论层面的关注来拓宽敦煌文学研究方法;三、通过对敦煌文学总体研究的加强来推进文学史的改写。  相似文献   

9.
《马可波罗游记》(下简称《游记》)广泛涉及宋元时期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详细地记载了“唐古(弋心)省沙州城(敦煌)一带所见丧葬仪式的全部过程。这段史料不仅对了解当时敦煌的民情风俗,而且对考察宋元时期丧葬礼俗的变化,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下面,我们试将《游记》中宋元时期敦煌葬俗的记载加以解析(据福建科技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敦煌从明朝取得河西到清康熙经略西域复建敦煌340余年间,主要处于明朝置卫间接管控时期(1372—1516)和吐鲁番政权统治的“后明时代”(1516—1715)。明控关西七卫时期,特殊卫所治下敦煌石窟还略见礼佛朝拜活动,吐鲁番统治时期因人口迁徙和宗教信仰的改变,敦煌石窟未见任何营建活动,形成了敦煌莫高窟较长时间无营建的空窗期,也结束了千年莫高窟营造开窟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明代敦煌地区政治、经济及宗教信仰情况的梳理,讨论莫高窟没有明代开凿石窟绘塑遗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敦煌发现的文学作品数量大、种类多,从先秦到唐代的都有。研究敦煌文学文献,有助于了解唐代文学之原貌,还可为俗赋、变文等寻根溯源。伏俊琏先生2004年出版的《敦煌文学文献丛稿》正是这一研究的结晶。《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在原书基础之上补充修订而成,删除了3篇,增加了7篇,共收录论文29篇。除了俗赋校补,还涉及到变文起源、体裁和小说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是敦煌石室所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量政府和寺院档案、籍帐状牒、地志族谱、民间契约、社邑文书等各类公私文书,内容涉及唐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状况。文献语言口语性很强,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语言风貌,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本文就这类文献中"领六、圆融、下、将、乡原、羊腔、升合、赤白、升合、停腾"等词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辨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NO3^-对B-Z化学振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O3^-的加入明显改变该振荡反应的诱导期,且诱导期的改变值△tin与所加入NO3^-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3.334×10^-5-1.000×10^-3mol·L^-1,相关系数为0.9959.NO3^-CH2(COOH)2-KBrO3-H2SO4-Ce(SO4)2振荡体系诱导期表观活化参数Ein为109.1kJ·mol^-1.  相似文献   

14.
敦煌文献,特别是敦煌变文和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唐五代西北方言口头词语。这些词语许多至今还在河西走廊汉语方言的口语中被使用。选取了"槁"、"便"、"羸塠"、"撩捋"、"毷臊"等几个敦煌文献中的口语词,将它们与现代河西走廊方言相互参证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7日—1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1篇,与会的60多名敦煌学专家围绕敦煌文献的考释、唐五代宋初敦煌政治经济史、敦煌宗教史和敦煌文学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将大大促进转型期的敦煌学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对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概念做了比较全面的说明,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一些具体细节还需斟酌。笔者就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义务与责任处理等问题做了相关辨析,以供合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任昉是中古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冷门。全面总结一千五百年来任昉研究的成果,弄清楚人们对任昉、任昉诗和任昉学问的看法,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推动任昉研究、丰富和补充中古文学研究有较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级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脱碳硝化原理,确定该工艺运行参数.方法通过实验对比气水比、水力负荷、容积负荷等参数的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接种挂膜需要12—19d,常速启动、加载启动均需1-2d.过滤周期由水力负荷2.6m3/(m3·h)时的65h缩短到水力负荷5.2m3/(m2·h)时的46h;当水力负荷进一步提高到7.8m3/(m3·h)时,出水明显恶化.结论气水比过小,溶解氧不足将抑制好氧微生物活性,影响污染物的氧化分解;气水比过大,富余气泡将减少过水断面面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影响处理效果.一级滤池、二级滤池气水比宜分别采用2:1和1.3:1,当水力负荷〈5.2m3/(m2·h),出水水质满足杂用水需要.出水底物质量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升高而上升,受水力负荷的影响较小COD容积负荷〈2.0kg/(m3·d)和NH3-N容积负荷〈0.6kg/(m3·d)时,经两级BAF处理出水在运行周期内能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敦煌社邑文书中保存了许多唐宋时期的口语词汇,前人曾撰文对敦煌社邑文书的一些词语作过解释。但“恩泰”“祗食”“荣勾”“捉二人后到”“夜壑俄迁”“迁故“痛烈”等七个词语未作解释或释义错误,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考释这七个词语的过程中,有的订正了前人释义的错误,有的补充了辞书在词条或义项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张荣起先生整理校注的《三遂平妖传》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苦恼子"的"子"既不是通"只",也不是"了"之误,"苦恼子"是吴语词汇,意为"可怜"或"可怜的人",其中"子"是一个后缀成分。二是"济贫拨苦"中的"拨"当校作"拔","济贫拔苦"意为救助贫穷困苦之人,这个词最早见于口语化色彩比较浓的敦煌变文中,但是经常性地使用则是在明代小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