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级女声"是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创办于2004年的一个电视节目,模仿了原创于英国、现风靡全球30个国家的王牌娱乐节目"Pop Idol"(流行偶像)的模式.这个以"想唱就唱"为宗旨的娱乐选秀活动,2005年在中国迅速刮起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孩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成为中国许多观众心目中的偶像.一场全民"造星"运动带来一场平民运动--参与投票的是普通百姓、被推选的也是普通的"邻家女孩"或者"邻家男孩",而平民参与度之高、社会影响之广,以致达到的商业效果之惊人,都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三昧》2008,(1):34-34
很难想象,一个纯粹的娱乐化电视节目竟然能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使得那个看上去既不性感又不温柔的李宇春最终成为红遍中国的青春偶像。2006年,湖南卫视打造的“超级女生”品牌被中国的电视业疯狂复制,以至于人们只要打开电视,就能同时在若干个频道上看到长相平凡的年轻人忘却羞涩地展示着自己,学着像李宇春那样“想唱就唱”。  相似文献   

3.
<正>2004年,一名香港出生的华裔青年,因为在美国娱乐节目的“出色”表演,一夜之间成了最炙手可热的娱乐新闻人物。然而,他的成功只因为在一个叫着《美国偶像》(Amerlcan ldol) 的真人秀(Reality Show)电视节目中说了两句话。当残酷的评委中止他的表演,还毫不留情的问道“你不能唱, 不能跳,你打算说什么?”岂料这名叫  相似文献   

4.
甘月童 《青年记者》2017,(32):11-12
早在2014年香港“占中事件”牵扯到香港在大陆活动的艺人时,“国家面前无偶像”的观点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出现,意思是国家利益大于偶像崇拜,在国家面前没有个人偶像.随着中韩关系的起伏,“国家面前无偶像”更多地被谈及. 提起韩国的文化传播,很大程度上可以用“韩流”这个词概括.“韩流”一词起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岳璐 《青年记者》2007,(12):103-104
从2003年开始,一个以“感动”为主题、以评选过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10位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年度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感动中国》在娱乐偶像当道的今天,推出一批张扬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人物,无疑对社会的价值取向起着正面的示范作用,《感动中国》在典型人物的报道方面所作的创新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9,(15):88-88
冰上公主金妍儿成为韩国偶像;英国47岁“超女”一唱成名;德国当红女星涉嫌传播艾滋病被捕;美国“第一犬”亮相。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6):54-59
肇始于2004年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正式拉开我国草根明星选秀的帷幕,并彻底改变了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面貌。新媒体全面崛起的当下,养成系偶像正逐渐成为我国偶像生产模式的主流,并对我国娱乐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质变。本文立足于传播技术驱动下的养成系偶像生产,从"偶像—粉丝"的全新关系出发,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养成系偶像粉丝社群的建构及其所产生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影响,试图概括总结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偶像生产理念和深层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21世纪是个“偶像破灭”的时代,偶像的“速成”和“速倒”令人应接不暇。作为一份以成长中的中国青年为目标受众的周报,《青年参考》一直在思索:新世纪的中国青年需要偶像吗?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们既忐忑又困惑:我们该怎么做?我们的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超级女声》为2005年的中中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娱乐风暴。从普通观众到学者,从电视同行到媒体业界,参与者和旁观者都以一种难见的亢奋感受着它带来的惊喜或是迷惑。它创造出新的流行用语,新的收视习惯,新的社会记题还诞生了全新的娱乐偶像,甚至新的审美标准。更重要的,它正在改变整个中国电视娱乐的方向与格局。 2006年,经历了《超级女声》狂欢的湖南卫视如何跨越自己设下的门槛?受到启发的电视界同行将会发生哪些改变? 当纯粹的娱乐节目遭遇仍处于权威之位的电规台。它会在哪些方面水土不服? 作为电视界标杆和“老大”的中央电视台, 又如何面对新的娱乐变局? 中国电视新的娱乐时代是否真能如期到来?  相似文献   

10.
唐山 《传媒》2000,(11)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由中文产业株式会社出资并编播的全日本第三个华语电视频道——“亚洲娱乐”频道已开始试播。 “亚洲娱乐”频道是中文产业(株)出资筹办编播的第二个在日华语电视频道。作为一个娱乐频道,“亚洲娱乐”频道主要转播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于1998年推出的两条  相似文献   

11.
电视娱乐节目“平民造星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参与选秀造星,早已有之,从青年歌手大奖赛到名目各异的选美活动,制造了不少热潮。但真正激起普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极大热情的,当数2004年夏天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这场口号为“想唱就唱”的选秀活动,在开播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在长沙、武汉、成都、南京等分赛区的报名点引发报名狂潮,引起社会轰动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其中湖南、湖北报名的选手都过万人。《超级女声》还被《新周刊》杂志的“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评为“创意TV秀大奖”。随后,8月底,一台名为《梦想中国》的电视选秀节目在央视经济频道正式启动,号称要打造顶级的“平民偶像”。而此时,湖南卫视的《金鹰之星》、华娱电视的《我是中国星》等同类节目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在人们还习惯于那种层层选拔、有组织、讲资格的选拔型比赛的思维定式下,有一个口号脱颖而出,那就是想唱就唱。光从其字面释义上,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拘,一种平等,一种超脱,并随着赛事一反常态的操作手法,由此,湖南卫视推出的平民偶像歌手选拔赛——《超级女声》,以惊人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互联网先生”之美誉的美国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6月15日~17日。来华访问,成为公众心目中新的偶像。钱伯斯的中国之行,除了推销思科公司外,更重要的是向人们推销一个时代,那就是网络经济时代。 钱伯斯认为,“IT业已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是大型机时代,IBM唱了主角;第二代是小型机时代, DEC唱了主角;第三代是PC和局域网时代,英特尔和微软唱了主角;第四代是网络时代,思科将唱主角”。 在这位全球著名的“互联网先生”眼里,互联网运动的轨迹是波浪式的:第一次浪潮是电子支持和电子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不知是不是到了娱乐的泛麻辣时代,观众的口味都被水煮鱼搞坏了,“玉女”越来越难以立足,时不时冒出个“艳照”之类的事儿。男人不可信,那个唱着《懂你》的长相憨厚的歌手让很多人不懂,可女人也不可靠,日本偶像明星、“资深玉女”酒井法子居然也“涉毒”了。一个“资深玉女”被毁掉了。  相似文献   

15.
去年兴起的平民选秀型娱乐节目经过一年的热身,以越发迅猛的态势占领了2005年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的大半壁江山。这些节目以“打造平民偶像”的口号,吸引了一大批不同年龄层的拥有成名梦想的人,同时也将数以千万计的观众锁定在电视机前,制造了一场红遍大江南北的娱乐盛宴。其中最为红火的莫过于湖南  相似文献   

16.
毫无疑问,《超级女声》为2005年的中国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娱乐风暴。从普通观众到学者,从电视同行到媒体业界,参与者和旁观者都以一种难见的亢奋感受着它带来的惊喜或是迷惑。它创造出新的流行用语,新的收视习惯,新的社会话题还诞生了全新的娱乐偶像,甚至新的审美标准。更重要的,它正在改变整个中国电视娱乐的方向与格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马莲绳,一根弦,琵琶还要好家弹。你不唱花儿花不艳,我不唱花儿心不甜。” “花儿”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民歌,是流传于西北地区一种独具风格的高腔山歌。2006年6月,“花儿”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儿”传唱干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四个省区的八个民族(回、汉、土、藏、撒拉、裕固、东乡、保安)中,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电视娱乐飞跃式发展的一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异常火爆,在各地掀起万人空巷的娱乐狂潮,可谓是红遍了半边中国。“超级女声”不仅成就一个普通女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激起了电视观众久违的激情;而且也被传播学界、业界人士所广泛关注,或反思或质疑或赞赏,从湖南卫视娱乐旋风的成因,到“超级女声”的后现代思考,再到草根文化的兴起,以及如何克服电视娱乐的“审美疲劳”,论者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对电视娱乐的道路和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编辑部从全国各地30余篇来稿中,遴选出学术观点鲜明、操作性较强的数篇论文,策划了本期“视听专论”,希冀能对业内电视娱乐节目引进、开发、创新等运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在现阶段最为火热的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中,有三台最为典型的代表节目,他们同样脱胎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平民节目《美国偶像》,都是由大众平民参与的经历海选、淘汰赛至决赛,均创办于2004年且都以大众娱乐为最终目的的真人秀节目。即:央视的《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超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中国“两会”闭幕后,一个有关媒体“两会”报道娱乐化的话题便浮出水面。“两会”报道中女记者拦腰抱住张艺谋央求给点儿“下锅菜”的出格举动,“中国人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的“雷人”说法,都成为媒体的两会“大餐”,这些无不显示出媒体在对待严肃的“两会”报道上的娱乐化做法和浅薄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