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针对沿海滩涂围垦的特点,选取反映和体现滩涂围垦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自然生态指标、环境质量特征指标、生态保护措施指标)对上虞围垦滩涂进行生态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得出1984年围垦的八四丘滩涂和2000年以后围垦的世纪丘滩涂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80.7和65.3。指出滩涂围垦过程中,措施得当,可减少滩涂围垦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滩涂围垦吹填土工程力学性能差,对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成桩质量、单桩承载力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桩机地基通过宕渣回填或木桩处理等方式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桩机定位精准、方便施工。通过对护壁泥浆性能的检测、改良和优化,保证钻孔侧壁土体的稳定,确保成桩质量。采用桩端和桩侧复式后注浆,有效提高基桩的竖向承载力50%。  相似文献   

3.
中国滩涂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滩涂指沿海的淤泥质海滩,即淤泥质潮滩(tidalmudflat),亦称海涂。滩涂主要由细粉砂粘土级的细颗粒沉积物组成。在发育良好的地区,从平均高潮线至低潮线间,宽可达10公里以上,坡度极小,一般仅0.2‰左右。我国大河和大湖沿岸亦有滩涂,但不属本文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4.
针对滩涂车履带选型的需要,依据车辆地面力学,基于贝克模型,分析了了履带着地长、履带板宽度、履刺高度以及履刺占空比对车辆附着系数、阻力系数的影响,并在载重量最大、通过性最好的原则下对履带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5.
张茫  李云  张亚培  王虹 《中国科技纵横》2010,(23):288-289,291
长江口湿地是我国淤涨速度最快,最重要的滩涂湿地。由于河口湿地位于淡咸水交界处,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发育和不稳定状态,系统相对脆弱,外部的不良扰动均有可能打破该湿地系统的生态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对受损湿地的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长江口滩涂湿地的主要受损现状如外种入侵、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并综述了对其生境进行修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东  郑凤娟  刘强  刘洪敏  郭盼盼  田娜 《资源科学》2010,32(12):2336-2342
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资源丰富,滩涂面积随着河流泥沙入海淤积的不断增加,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目前该区的滩涂开发水平低和方法简单,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滩涂资源的适宜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应用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但在滩涂的适应性评价中应用较少。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滩涂资源为例,选取地貌类型、土壤含盐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等限制因子作为滩涂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东营市三县两区的滩涂利用现状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每个县区都有最适宜本区开发的等级,与东营市实际情况较吻合,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东营市滩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镜泊湖水体中营养化指标的污染状况,来源及变化趋势,对镜泊湖水质富营养化作出评价,并对综合防治镜泊湖富营养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2002年~2012年洋河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仅2007年洋河水库的水质未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4.89~28.81,均处于贫营养状态。chla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汪清县水质现状的初步分析,简要论述了本区域的水质状况和分布特点,阐明污染河段主要在汪清县城区,石岘镇下游河段,为今后汪清县水资源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韩江流域是广东省第二大流域,跨越江西、福建、广东3省,省界断面较多,结合多年监测成果对省界水质进行评价,找出超标项目;结合污染源调查,分析污染成因;并提出水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冯卫英  杨明  周琳  尹盈  王玉花  黎星辉 《资源科学》2012,34(12):2316-2322
历史名泉是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元素。为了客观评价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水质,进而进行资源保护并为科学开发提供依据,本文从环太湖地区旅游景点的著名茶事井泉中选择6个井泉分别采集水样,对泉水的感观性状、一般理化性状、毒理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等2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现存参检名泉水中铅、硝酸盐超标,部分水样的可溶性固体和微生物含量超标,这些泉水不能直接饮用;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进行综合评价,卓锡泉、虎丘泉、惠山泉都达到Ⅱ类地下水,金沙泉、无碍泉、憨憨泉仅达到Ⅳ类地下水。水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对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资源科学》2010,32(9):1726-1733
应用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在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 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新疆三个时段的耕地开发利用时空流转数据,并结合新疆环境背景 数据库分析近20年来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间,新疆耕地开发速度呈现急剧 上升又减缓的趋势,2000年-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开发由壤质绿洲地区逐渐向砾质和砂质的戈壁、沙地等未利 用地扩展延伸,由引渠水灌溉向地下水灌溉发展,打破河流、土质定开发的传统模式;近20年间,新疆耕地流失速 度持续下降,撂荒一直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建设占用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生态退耕在耕地流失中的 比例持续上升,人为因素对耕地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大,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的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撂荒耕地 由绿洲地区向沙地、戈壁扩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该文根据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特征,针对实施土地整理后对土地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选取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两大基本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因素综合评判法与标准地块法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实施前后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项目实施前,区内耕地质量分为三级:一级区面积有11.4 hm2,占总面积的10.3%;二级区面积为5.0 hm2,占总面积的4.5%;三级区面积为27.0 hm2,占总面积的24.4%。复垦后耕地综合质量均达到一级水平,复垦前质量等级为一级的耕地,项目实施后,其灌排条件、道路条件等得以完善和改进,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理后项目区园地55.4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0.0%,通过坡改梯,客土改良,增加灌溉设施,改建、新建道路,使园地综合质量由整理前的二级水平提高到整理后的一级水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质量评价具有评价范围小、评价因素定量指标数据获取的难度大和评价对象在项目实施前后质量变化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帚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市用地与水质表现显著正相关,它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绿化用地与CODMn、BOD5,优势度指数与DO都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而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至200m和3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5.
基于星座图的神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金华  刘小玲  张伟 《资源科学》2013,35(12):2412-2417
本研究为土地整治领域引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同时客观确定神木县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潜力。以陕西省神木县工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实地调研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后的星座图聚类法计算其复垦潜力并分区,最后在ArcMap中绘制出神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神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可分为四级:Ⅰ级区潜力值为0.75,Ⅱ级区潜力值在0.46~0.56之间,Ⅲ级区潜力值在0.27~0.38之间,Ⅳ级区潜力值分别为0.18和0.19。研究结论得出应用星座图聚类法研究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潜力直观简便,使潜力等级划分更科学,但要根据研究样点的个数合理确定坐标点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6.
近岸海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和资源,围填海造陆是人类开发利用这些空间和资源的重要活动,缓解了沿海地区土地供求矛盾,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然而大肆围填海造陆引起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益明显。本文主要梳理了国际和国内的围填海造陆形势,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角度对我国目前大规模围填海造陆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围填海造陆引发的近岸海域环境和生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提出了我国围填海造陆生态化的展望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进行景观指数尺度效应分析及代表性景观指数筛选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魏家峁露天煤矿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开采前、开采结束和完全复垦3个阶段的13种格局水平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筛选了能够反映矿区开采损毁、复垦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10个代表性景观指数。结果表明:除斑块丰富度密度指数外,其余12种景观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粒度效应,该生态区露天煤矿区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15m;最终确定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开采结束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几何最邻近距离,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完全复垦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露天煤矿区开采损毁与复垦多阶段、多复垦模式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参考,为切实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景观生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李江苏  张雷  武红  姚凌 《资源科学》2011,33(8):1481-1488
猫跳河流域是我国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的典范。在一段时期内,该流域水电开发为当地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和清洁的淡水资源。但在电站运行30多年里,该流域水质不断恶化,致使提供清洁淡水的功能丧失。研究水电开发的流域水质演化机理能为今后水电开发提供科学指导。首先,本文收集了1980年-2005年红枫湖和百花湖的总磷、总氮数据,对猫跳河流域水质恶化的态势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猫跳河流域水质经历了Ⅱ类-Ⅲ类-Ⅳ类-Ⅴ类的演化态势。其次,本文用红枫湖和百花湖的总磷、总氮数据与其上游地区的人类社会活动进行拟合,以探讨水电开发的流域水质恶化机理。拟合结果表明:①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频率加大(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工业生产规模扩大)造成污水排放增多,是导致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②农村、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和化肥施用量的增长是流域水质恶化的直接原因,在这三个因子中,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对流域水质恶化所起的作用最大。最后,本文对猫跳河流域水电开发、水质恶化以及水环境治理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猫跳河流域经历了自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的水电开发,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水质恶化,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水环境治理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猫跳河流域水质演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平原河网地区水质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殷俊  陈爽  彭立华 《资源科学》2009,31(12):2150-2156
通过划分不同类型和尺度的作用区,利用吴江市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9个水质监测点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数据,分析不同作用区内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对水质有重要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与溶解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园林地同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所有尺度带状作用区和部分尺度的圆形作用区上存在显著负相关;耕地同溶解氧在圆形和带状部分尺度作用区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对吴江市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有负面影响,而耕地和园林地则会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多用地类型与水质的偏相关分析证实了不同用地类型的尺度效应,近距离分布的耕地有利于水质改善,而城镇建设用地对水质影响在较大尺度上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空间开发与水环境保护协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曾忠平  裴韬  彭兰霞 《资源科学》2008,30(7):1061-1067
利用1996年~2006年武汉市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2年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计算1996年~2006年10年间武汉南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并利用边界维数对南湖各时期的岸线形态变化进行定量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南湖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湖泊岸线分维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湖泊岸线分维在湖泊保护、管理规划方面的应用潜力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从1996年至2006年,南湖湖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以及岸线分维均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湖区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不断转变与湖泊人工填占是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武汉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城市湖泊发展演化进程。土地利用结构熵、均衡度以及湖泊岸线分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湖泊发展演化过程,能够为城市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进一步利用复杂性理论开展城市湖区经济、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等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