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汪莹 《惠州学院学报》2008,28(2):126-128
文章从声乐歌唱中演唱者对“颤音唱法”和错误的“颤抖音”之间存在的误区,分析了“颤抖音”形成的原因。结合实践教学,从传统练声法和非传统练声法(咽音练声法)两个方面进行一一的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为有“颤抖音”困扰的声乐学习者提供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2.
“声乐练声曲”是一种比“发声练习曲”更完整,并包含一定的技术课题,用以巩固并发展演唱技巧的音乐体裁。本文论述了其在声乐教学中对培养声音的连贯性、稳定性,培养学生正确表达作品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强调了“声乐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轻声唱法”所具有的神奇练声效能,来自于它特有的机能状态。从理论上说,“轻声唱法”蕴含着全面运用声乐技巧、控制用声程度不达到极限的重要意义。用“轻声唱法”练声应把握“弱强弱”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中,练声曲是专门制作的教学方式,目前,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练声曲得到发扬和倡导,在培养专业声乐人才方面,练声曲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声乐教学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声乐教育还没有得到完全普及,现实的声乐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从练声曲角度出发,探讨它对声乐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练声是声乐学习者科学、系统的掌握歌唱技术方法的主要手段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声音和嗓音训练的重要学习环节.练声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有的学生对此认识不足,仅仅把练声当作唱歌前开嗓子用的.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练声就是练基本功,它实质上决定着学习者今后的演唱可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练声的作用就是让歌唱者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准确掌握好发声位置.在声乐教学的日常训练中,练声是达到规范、通畅声音的前提.本文将从常见的练声训练、如何选择练声曲以及常见的练声曲三个方面对声乐教学中的练声进行理论上的初探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声乐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歌曲演唱来实现的艺术,而练声曲作为声乐教学的基础,在声乐技术、音乐性训练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练声曲是众多歌唱家、声乐专家在长期教学中积累而来的精华,具有较强的音乐性与歌唱性,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练声曲,能够快速实现从发声练习向歌唱过渡,掌握歌唱技巧。本文主要分析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声乐训练中练声曲一直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调动人体的发生器官不断练习以减轻声乐训练对器官带来的损伤,而且能够通过不断的发声练习来学习不用的歌曲模式和唱功唱法来提高个人的声乐水平和演唱技能。不能把练声曲单纯看作声乐训练前的开嗓工具,应当科学的去看待练声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练声曲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讨论,阐述练声曲对于训练模式和演唱技能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加科学的认识练声曲,摆正观念确立练声曲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练声曲是专门为声乐训练而制作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有目的地训练某方面歌唱技术的歌唱训练方法。本文通过对练声曲的论述,总结出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作用。同时指出我国练声曲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在声乐教学中重视声乐练声曲的运用,推动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阐述咬字吐字在声乐教学和歌唱中的重要性;强调在练声中不要忽略练字(咬字、吐字、归韵);提倡在声乐学习中,首先要从基本的声、韵、调入手。只有准确地唱好每一个字,发好每一个音,声乐学习才会提高。文章就如何准确地咬字、吐字、归韵等结合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声乐艺术是被人们广为学习和运用的音乐形式之一,其中练声是学习声乐最基础的训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用的练声方法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程度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本文从练声在歌唱中的意义、练声的方法及等方面来论述练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 music are largely subjective, with the lack of objectivity being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for violin students learning vibrato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conflicting theories. By using a computer‐based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found that maintaining temporal coincidence between the intensity peak and the target frequency is the crucial factor for achieving good intonation when performing vibrato. This finding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uter‐based visualised quantitative vibrato analysis system (VQVA‐Sys) that displays these two parameters in a user‐friendly manner for both musicians and scientists: (1) the type of frequency variation and (2)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ies with the highest intensities during all of the cycles constituting a vibrato note. A follow‐up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compared a moderately expressive vibrato note played by eight experts and eight students, and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and potential usefulness of the VQVA‐Sys as a learning tool.  相似文献   

12.
小提琴演奏左手技巧主要包括音准、揉弦、双音、换把、颤音、泛音及左手拨弦等很多方面。这些技巧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对于小提琴演奏来说却非常重要。本文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演奏,以及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总结了一些自己对小提琴演奏右手训练的心得体会,并且理论联系实践,就具体音乐作品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蒋派”二胡艺术素以典雅、深邃、手法细腻而富于变化著称。《汉宫秋月》是“蒋派”二胡演奏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蒋派”在演奏《汉宫秋月》时所运用的特殊技法,如左手的揉弦、压弦、上下滑音、虚按音等指法以及右手的提、松等弓法的独特运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发声方法、声音、感觉是统一的,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者的相关性和同一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发声法、仿声法和寻感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认为以仿声法和寻感法为先导,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适合声乐术科特点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音乐的艺术表现服务的。十九世纪的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在浪漫主义音乐文化思想、小提琴音乐和演奏艺术的影响下,揉弦不仅在小提琴演奏中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与以往相比还拓宽了运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颤吟是艺术歌唱嗓音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当前国内声乐界对此问题认识混乱的现状,有必要进一步了解颤吟产生的具体过程与原理,这对促进歌唱技能的发展及改善教学环节和手段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笛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由黎国荃先生根据娄树华先生创造的同名古筝曲改编的长笛作品。重点分析了气息、颤音、吐音、气颤音、速度等演奏技巧在该首长笛作品中的运用,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和演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Adult-lik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mother-infant vocal interac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9 mothers and their 9-month-old-infants participated in a semistructured play episode. The temporal patterning of their vocal behavior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a computerized analogue-to-digital conversion system (AVTA). Time-serie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exchange for a variety of temporal parameters.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yads engaged in alternating vocalization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simultaneous vocalization, and that there is a pattern of mutual influence (interpersonal accommodation) for switching paus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me of the formal attributes observed in convers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adult speakers are observable prior to the emergence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9.
由于歌唱时声音在时间中的运动形式与人的内心情绪运动形式具有同构关系 ,所以 ,音色在整个歌曲中能够表达人的情绪和情感。作品中的音色需要随音乐形象的不同而变化 ,同时演唱者音色的振动波变化又直接作用人的神经系统 ,经大脑辨别出理想的音色 ,去表达理想的感情 ,使作品释放出美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罗丽  LUO Li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108-110,117
课堂教学用嗓有不同于日常言语交流用嗓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嗓音负荷问题,提出从预防训练入手,采取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开展教师职前职后嗓音培训的方式,从技术对策和组织措施两个方面改善教师嗓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