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水江,史称"苗河",是贵州第二大河,发源于黔南州都匀市附近的斗篷山,经黔东南州下司镇流入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于天柱县瓮洞镇入湖南,再流入沅江,注入洞庭湖.  相似文献   

2.
清水江,史称“苗河”,是贵州第二大河,发源于黔南州都匀市附近的斗篷山,经黔东南州下司镇流入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于天柱县瓮洞镇入湖南,再流入沅江,注入洞庭湖。千百年来,这条江一直被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2001年,国家大型水电项目三板溪水电站在其下游开工,打破了这条江亘古的寂寞。清水江的两岸悠久的古城、村寨和遗留下来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与思索。清水江民族节日。下司镇民族节日繁多,特别是在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四的苗族芦笙节最热闹。节日期间,人们对歌、跳芦笙舞,同时开展斗牛、斗鸡…  相似文献   

3.
清水江是贵州省第二大河流,流域遍布省东南部多个县市,其天然便利的水运条件曾被人们广泛利用,因而使之成为了省境东大门的重要交通通道。清水江航道的开发与利用,对清水江流域地区以及贵州省的历史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梳理其开发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流域文明与贵州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贵州省台江县境内清水江流域苗族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独木龙舟节。当地苗族同胞齐聚在台江县施洞镇清水江河畔,以赛龙舟的方式欢度为期3天的盛大节日。祈求风调雨顺、国富民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5.
胡朝主 1932年5月生,苗族,贵州省天柱县瓮洞镇人。1956年结业于天柱县师训班,分配到大段学校任教。1979年调入天柱县蓝田中学。自学完大学中文专业课程,担任初、高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现为中教一级教师。虽已退休,但仍在瓮洞中学发挥余热。 在40年来的教学生涯中,他忠诚  相似文献   

6.
我院徐晓光教授的专著《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出版,该书是关于黔东南民族地区经济法制史研究的力作,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全书共20万字。它围绕贵州省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发展线索,研究这一地区林业经济法制的生成与演进,解析了当地苗侗民族的社会秩序、传统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巫蛊信仰在清水江流域广为盛行,这种信仰受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严重影响该流域的婚姻结构和村落秩序。贵州省清水江流域苗族聚居地三穗ZT村的社会生活长期受"酿鬼"文化的制约,从文化场域视角解读巫蛊信仰,有助于学者更深层次了解当地的运作机制和社会结构,利于当地社会文化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6,(4):63-68
民族档案是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社会组织、宗族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文书"档案为例,探析了其对贵州高校相关学科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清水江文书"档案对民族学、法学和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建设及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相关分析表明,民族档案作为特殊档案,为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丰富的资料基础,在提升民族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水平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21,(1):13-20
明末清初以来,贵州省锦屏县清水江河口地区的苗侗群众利用依山临水的条件,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给自足的生活。2006年三板溪水库的建成,打破了传统生计模式。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法和地方政府禁砍禁捕政策的出台,不经意地在环境保护的口号下限制了特色资源的利用。经过田野调查,我们认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有序开发山林,盘活水面,发展旅游经济等措施来促进乡村振兴,确保清水江河口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黔东第一关”———瓮洞镇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保留完整的浓郁的民族风情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清水江区域社会与清水江文书问题,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的对象。总体而言,清水江区域社会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则是围绕清水江木材市场贸易网络,探讨该区域社会的结构化过程;而对于清水江文书的研究,侧重于其保护、抢救、整理,以及试图从清水江文书中找到民间法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梳理上述两层面的现有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可继续深入推进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归纳了清水江文书中常见的正讹、补脱、乙正、外批等校改格式,以及重文、省略等书写格式。以上述格式为切入点,纠正了清水江文书整理本中的一些释读错误。从而认为清水江文书校改格式亟需深入研究,这项研究将极大地提高清水江文书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清水江文书以产权及其交易为基础,直指流域经济发展。史料价值,堪与安徽徽州文书比美,而清水江文书研究、影响不能望其项背。原因之一,清水江文书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形成与文书耦合的独有方法,清水江文书与研究方法不能鸾凤和鸣。本文对历史的逻辑和思想的逻辑的一致性,历史逻辑、思想逻辑的演变与构成和清水江文书的时间动态序列、定量三个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异常频繁的林地产权复杂转换关系,使得清水江下游出现了大量以古旧土地、山林、木材、房屋等财产买卖和租佃为主的契约与合同文本,现今被学者称为"清水江文书",且被当地少数民族较为完整地传承与保留。本文以清水江文书中"天柱卷"的俗字为研究对象,对清水江文书、俗字来源及定义进行概述,并以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的数词俗字弍、叁、肆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黔东第一关”——瓮洞镇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保留完整的浓郁的民族风情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清水江文书具有珍贵的档案学、史学、法学、农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学术价值。但由于清水江文书的书写者文化水平较低,文书中含有大量俗字、讹字和别字,再加上文书中的文字大多潦草,或漫漶、残缺,给文书标题构拟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中还存在少量讹误或不当之处。根据明清以来全国各地民间文书,结合相关字书、辞典,运用文献比勘等方法,以《清水江文书》(第三辑)等文书标题为研究对象,探讨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在词汇学、文字学、方言学、文献学、书法知识和精细度等六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提高清水江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从已发掘的契约文书、碑刻资料来看,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油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以来对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主要表现在茶籽、茶油及油茶林的商品化,油茶承载着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人们对油荼林的保护十分重视.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可为新时期清水江流域乃至贵州其他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清水江苗族社会是建立在"家"及其姻亲网络基础上的社会共同体。明清时期清水江木材贸易和市场的兴起,为清水江流域带来了白银货币和市场体系,然而,苗人的社会结群逻辑并没有货币主义化或者市场化。清水江苗人的世系、鼓社、尤其是婚姻一直主导其社会。婚姻是清水江苗人联盟和交换的基本原则,在鼓社内部不能通婚,鼓社与鼓社之间构成了一个给妻者与讨妻者的姻亲网络。苗人对于姻亲网络相当重视,即维系固有的婚姻圈,对于跨越者实现集体排斥。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贵州省黎平县的高屯天生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桥体最长、最宽、桥拱最高的自然桥。 高屯天生桥位于贵州旅游东线侗族风景区域内,在该县高屯镇东南约2公里,是新开发的一处自然景观。桥身为一巨大石崖,平地拱起,飞架在清水江支流亮江上游的黄团江上,紧锁河谷。 1987年黎平县建设局实地勘测,高屯天生桥桥拱跨度最大处118.92米,最小处88.5米;桥身长350  相似文献   

20.
清代云贵总督张广泗在黔东南所实施的疏通清水江、屯军垦殖、设立场市等措施,为清水江流域之木材采运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