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是衡量每个考生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标志,有些考生在考试中,由于受知识、策略、方法、技巧、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经常陷入解题的误区,导致高考失利.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无为失误,充分发挥自己平时的水平呢?笔者认为考生答题时要注意“十忌”. 一、忌思维定势,应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 例 1(2001年高考湖北卷)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2.
STS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为侧重点组织教材 ,实施教育的科学教育 ,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从近年的MCE中可看出 ,“STS”试题逐年增多 ,考查力度逐渐加强 ,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1  2 0 0 0年MCE中的STS试题及其导向2 0 0 0年高考化学试卷中与“STS”密切相关的试题包括 1、3、4、5、6、15、2 0、2 1、2 5( 3)、2 7、2 8等 11道题共 4 8分 ,占全卷 32 .0 % ,比 1999年又提高了 3个百分…  相似文献   

3.
数据信息题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显著特点的一类信息迁移题 .近年来在高考题、竞赛题、科研测试题中经常出现 ,笔者认为它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 ,应引起足够重视 .现将近几年考题中有关这类习题例析如下 ,愿对读者有所启发 .例 1  (’99全国高考上海试卷第 1 2题 )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见下表 ) :T (℃ ) 0 1 0 2 0 30 40S (克 / 1 0 0克水 ) 1 1 .5 1 5 .1 1 9.42 4.437.6  若把质量分数为 2 2 %的该盐溶液由 6 0℃逐渐冷却 ,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A) 0℃~ 1 0℃    (B) 1 0℃~ 2 0℃…  相似文献   

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手握瓶子的时候,担心手中的瓶子会掉下去,总是努力把它握得更紧一些,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A.增大手对瓶子的压力B.增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C.增大手对瓶子的最大静摩擦力D.增大瓶子所受的合外力2.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υ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υ2,战士救人的地点A…  相似文献   

5.
吴健 《物理教师》2002,23(3):33-34
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中 ,“电阻的测量”是考查重点 ,特别是“测电表内阻”的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如1 997年全国卷测了一个电压表内阻 ,2 0 0 0年的全国卷测电流表内阻 ,2 0 0 1年的全国卷的第 1 6题和理科综合卷的第 2 9题分别是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电流表内阻 .而每次这类实验题得分率都不高 ,像 2 0 0 1年理科综合卷第 2 9题抽样难度 (得分率 )为 0 .2 5 ,估计全国卷第 1 6题的得分率还要低 ,究其原因 ,主要这类测电表内阻的实验题不属于《高考说明》中的 1 7个规定实验 .这一方面反映了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走向 ,即注重考生对实验思想方法的…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北京高考与 2 0 0 1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中都出现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计算机运算程序中的数学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的求解关键是如何将计算机的运算程序转化数学的表达式 ,因此 ,不少同学对这类问题的求解感到困难较多 ,现举例来说明具体的求解方法 .例 1 (2 0 0 2年北京高考题 )在研究并行计算的基本算法时 ,有以下简单的模型问题 :用计算机求n个不同的数v1,v2 ,v3,v4,… ,vn的和 ni=1vi =v1 v2 v3 … vn,计算开始前 ,n个数贮存在n台由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中 ,每台机器存一个数 ,计算开始后 ,在一个单位时间内 ,每…  相似文献   

7.
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 .本文结合近年高考集合题 ,对其常见类型加以分类解析 ,供参考 .一、基本型这类题型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常用解法有定义法、列举法、性质法、韦恩图法及语言转换法等 .例 1  (2 0 0 0年上海高考题 )若集合S ={y|y=3 x,x∈R},T ={y|y=x2 -1,x∈R},则S∩T是 (   )(A)S  (B)T  (C)   (D)有限集解 集合S、T的代表元素是 y ,S、T分别是两个函数的值域 ,也就是S ={y|y >0 },T ={y|y≥ -1},显然应选 (A) .例 2  (2 0 0 0年春季高…  相似文献   

8.
纵览近年的高考物理试题 ,浓重的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气息扑面而来 ,尤其在“立足物理学科 ,反映科技进步 ,阐释实际生活 ,透视社会热点”方面作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中学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STS ,察物见理 ,学以致用 ,切实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例 1 照明电路中 ,为了安全 ,一般在电能表后面电路上接一个漏电保护器 ,如图 1所示 ,当漏电保护器的ef两端未有电压时 ,脱扣开关K能始终保持接通 ;当ef两端一有电压时 ,脱扣开关立即会断…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高考物理实验题 ,题目本身的难度不大 ,但新颖别致 .从高考的阅卷情况来看 ,实验题得分率很低 ,平均分不足 3分 ,由此可见物理实验仍是目前中学物理学习中一个薄弱环节 .本文通过对两道 2 0 0 0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进行解答分析 ,以期能对 2 0 0 1年高考实验复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 1  (第 1 5题 )如图 ,一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轴线上A点 ,与筒B端的距离为d ,d无法直接测量 ,另有凸透镜、光屏、米尺及带支架的光具座 .现用这些器材测量d .为此 ,先将圆筒、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支架上 ,令圆筒轴线与透镜主光轴重合 ,屏…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碰到绳状类(绳子、弹簧、链条等)物体,学生往往把握不好.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9题就考查了这类问题.该题较难,有很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笔者结合该题谈一谈这类题的一般解法.一、不计绳状物体的质量例1(2011高考江苏物理第9题)如图1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  相似文献   

11.
STS是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科学 .近年来 ,中考试题中STS问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这类试题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依托 ,具有科技信息新、知识覆盖广、社会效用强等特点 ,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笔者现将近年来中考中有关STS问题的试题总结归类如下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问题1 下列气体排放在大气中 ,会形成“酸雨”而污染环境的是 (   ) .(A)CO2    (B)SO2    (C)H2    (D)O22 下列气体大量排放到大气中 ,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   ) .(A)N2   (B)CO  (…  相似文献   

12.
曹晓彬 《物理教师》2002,23(5):63-64
1 问题的提出如图 1 (a)所示 ,在某惯性系S中有两个质点A和B ,质量分别为m1和m2 ,它们只受彼此间的万有引力作用 .开始时两质点相距l0 ,质点A静止 ,质点B有沿连线方向的初速度v0 (v0 <2Gm2l0) ,为使B维持v0不变 ,可对B沿连线方向施一变力F .求两质点间的最大距离 .[析 ]质点A在引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 ,当速度增大到等于质点B的速度v0 时 ,两质点间的距离最大 ,设此最大距离为lmax,如图 1 (b) .图 1显然 ,在S系中 ,因变力F的功难以计算 ,故不易直接用力学规律来求解此题 .根据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13.
丁心英 《物理教师》2001,(11):17-18
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考物理压轴题中 ,常常出现一类与“极值问题”有关的命题 .这类题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来看均是好题 ,但学生解答这类试题时往往错误百出 ,错误往往是由于解题思维方法上的缺陷而造成的 .1 主观臆断具体表现在 :对问题的性质、特点没有做深入细致地分析 ,不是自觉地运用物理知识求解问题而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凭直觉经验武断下结论 .图 1例 1 .(湖南 )如图 1所示电路中R1=2 4 0Ω ,小灯泡L标有“8V ,4W”字样 ,滑动变阻器R2 的最大阻值为 80Ω ,当开关S1,S2 都断开时 ,调节滑…  相似文献   

14.
朱长英 《物理教师》2003,24(4):22-23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中的STS气息浓浓 ,从而带动了中考 ,如今也成了中考物理命题中的热点 .这类题一般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 ,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在立足物理学科反映科技进步 ,阐释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方面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 ,知识浅薄 ,教学中密切联系STS ,能使学生识其物、明其理 ,学以致用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下面以近年来几例中考题为例 ,谈谈这类题的分析方法 .1 物理与日常现象的联系例 1 .( 2 0 0 2年江苏南通中考题 )一天 …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 1 2 7面例 2题如下 :题目 一枚在空中飞行的导弹 ,质量为m ,在某点速度的大小为v ,方向如图 1所示 .导弹在该点突然炸裂成两块 ,其中质量为m1的一块沿着v的反方向飞去 ,速度的大小为v1.求炸裂后另一块的速度v2 .原分析 略 .图 1原解 导弹炸裂前的总动量为 p =mv ,炸裂后的总动量为 p′ =m1v1 (m -m1)v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p′=p ,可得m1v1 (m -m1)v2 =mv ,所以   v2 =mv -m1v1m -m1.取炸裂前速度v的方向为正方向 ,v为正值 ;v1与v的方…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高考已由 2 0 0 0~ 2 0 0 2年的两省一市 ,2 0 0 3年的 10省 1市扩展到 2 0 0 4年的 2 5个省市 .我省 2 0 0 4年第一次参加新课程卷高考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新课程高考试题 ,把握命题方向 ,透视命题信息 ,对于科学有效的搞好首轮新课程的高考复习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近 3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基本认识表 1  2 0 0 1~ 2 0 0 3年新课程数学试卷结构年份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 0 0 112题 ( 40 ) 4题 ( 10 .7 ) 6题 ( 49.3 )2 0 0 2 12题 ( 40 ) 4题 ( 10 .7 ) 6题 ( 49.3 )2 0 0 312题 ( 40 ) 4题 ( 10 .7 ) 6题 ( 4…  相似文献   

17.
王志成 《物理教师》2001,22(6):31-31
1 两种解法的矛盾[题目 ]光滑U型金属框架宽为l,足够长 ,其上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两端连接有电键和电容器 ,匀强磁场B垂直于框架平面 ,如图 1所示 .当电键S断开时 ,给棒一个初速度v0 ,使棒始终垂直框架并沿框架匀速运动 ,合上电键 ,稳定后 ,棒以速度v继续做匀速运动 (v<v0 ) .求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 ?解法 1 :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棒ab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电容器被充电后贮存的静电能 .图 1即 12 mv0 2 -12 mv2 =12 CU2 ,( 1 )而U =Blv,代入 ( 1 )式得C =m(v0 -v)B2 l2 v ·(v0 v)v . ( 2 )解法 2 :S…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出现了气体定律的应用性试题 ,这类试题突出了对考生科学素质的考核 ,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不少考生对这类题往往感到难于下手 ,究其原因 ,主要是考生在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时产生了障碍 .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气体定律的解题步骤、方法外 ,要加强对这类题的训练 .例 1.(1999年全国普通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第2 3题 )麦克劳林真空计是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 ,其基本部分是一个玻璃连通器 ,其上端玻璃管 A与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连接 ,其下端 D经过橡皮软管与水银容器 R相通 ,如图 …  相似文献   

19.
戴儒京 《物理教师》2002,23(2):56-58
高中物理中“波的图像”问题 ,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近两年随着高考的改革和命题的多元 ,“3 +2”高考中的物理单科卷和“3 +X”的高考中的“综合能力测试卷(理科 )”也都有“波的图像”题 ,本文在对试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找出解此类问题的规律 .[例 1 ](2 0 0 0年全国“3 +2”高考物理卷 ,第 7题 ,选择题 ,4分 )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 1中实线所示 ,在t=1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 .(A)波长一定是 4cm .(B)周期一定是 4s.(C)振幅一定是 2cm .(D)传播速度一定是 1cm/s .图 1解析 :由…  相似文献   

20.
纵观今年理综化学试题 ,本人从试题的取材角度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取材于新发现这类试题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 ,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取材源泉 .【例 1】  ( 2 0 0 3年理综第 6题 )人类探测月球发现 ,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 3的氦 ,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 .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A 43 He B 3 2 He C 42 He D 3 3 He【例 2】  ( 2 0 0 1年广东第 1 4( 1 )题 )写出表示含有 8个质子、1 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分析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同位素原子 (核素 )的表示方法 ,易知例 1选B ,例 2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