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讨论了中国唐朝时期(公元618-907)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各种关系。下篇主要就商业和文化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隐速是消极退避的行为,隐者是怯懦胆小者,是社会使命和责任的逃避者,因此,不应受到肯定和赞扬,而应受到否定和批判。今天看来,这种说法显然有些脱离具体文化语境,用现代价值标准,过于苛求古人。其实,在集权专制的社会中,隐逸是以社会组织的对立面出现的,是森严冷酷的社会组织的另一个极端,它像一种腐蚀剂,啮噬着这个庞大机体的细胞;它又像一种离心力,牵掣着组织的运行方向;它往往以旁观的眼光,高蹈的姿态,对专制集权、功名利禄报以冷冷的嘲弄和藐视。表面上看,隐者是社会竞争的失败者,是世俗生活…  相似文献   

3.
自唐穆宗长庆初年复置宾贡科后,宾贡科就成为域外学子入仕中原王朝的一种方式,并且一直延续至明初。在众多宾贡及第的海外学子中,不乏来自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他们有的是直接从域外而来,有的是来华穆斯林的后裔。他们的成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域外人士以科举进入中国官僚体系的先河;助推了一批贯通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穆斯林学者的出现;促使来华穆斯林的不断汉化,使得具有两种文明特色的回族形成;对当代同中东国家的友好交往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与阿拉伯帝国壤接以来,政府间虽无明确文书交往,然而民间交通贸易乃时却卓然可观,承继于汉的丝绸之路在此时重焕光彩;海路相对畅通,两地商船星缀于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由于唐代在边疆地区有效地设置了各级地方政权,影响广布.逢其时,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必然成为双方贸易的重要对象.双方筚路蓝缕,循前人之陈迹,互为利益,一时间粲然可斐.她们之间的商贸交通在中世史上具有重要的承绪地位.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阿关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双方交往从最初的政治层面逐渐扩大到经济、文化等领域,继续拓展和深化中阿合作不仅能够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更能实现中阿互利共赢。通过运用历史追踪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统计7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交往频次,比较分析中国在不同时期与主要阿拉伯产油国和非产油国的交往侧重点,认为中国与产油国苏丹、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既有历史上双边政治关系密切的原因,也有加强中阿战略合作需要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唐代学源远流长,对亚洲特别是韩日两国影响深远。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学术接轨和学术交流已日益得到广大学的重视,成为学术界的强烈呼声。韩日两国学对唐代学研究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特点,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关注他们的研究现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推进中外化交流已成为唐代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1月3—8日,“中国唐代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本刊特辑发此组“韩日唐代学研究”章,以期对促进中外学术的交流与互动、倡扬学术视野的国际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续上期)别业并非隐士专有,而隐士则基本都有别业,尽管名称并不相同,有叫别业、别墅、园林、林园、草堂、池馆、山地、山居、幽居、茅堂、茅屋、茅茨、山庄,也有单称墅、园、堂、庄、亭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有建于都市正宅旁侧的,有建干邑郊野外的,有临溪涧川流的,也有掩于深林险峰中的。更重要的是,建筑标准的费用差异极大,有的名日草堂,但富丽豪华,胜过贵族皇家园林,令人咋舌;有的虽名地馆,萧疏简陋,陈旧破败。故不能一概而论。但是,隐者的思维方式、生活情趣、审美理想、人格追求却弥漫于山林上,渗透到别业中,并不…  相似文献   

8.
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与唐代传奇的繁荣发展虽为同时,但韩愈只写过“以文为戏”的几篇散文,没有以古文尝试作传奇,他的以奇为特点的古文既不适合于传奇创作,也没有对传奇产生过影响,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繁荣没有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唐代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但这些变化,或者说这些变化中的最重要部分,乃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我们姑且称之为“南朝化”。  相似文献   

10.
诚信问题是唐代民族关系处理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以诚信抚夷狄"是唐代政治家的思想共识,"以信臣驭边"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和亲、结盟以示信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无诚信"是唐王朝谴责和攻打夷狄的重要口实。诚信在唐代民族关系构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民族发展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民族混血现象较为突出,主要形式有:胡汉联姻、胡胡联姻、中外联姻等.主要原因有:唐朝的强盛与开放;皇室为之,百姓效尤,唐律不禁止以及政治上的需要等.结果不仅促进了唐代人口的增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唐代民族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民族偏见与民族隔阂,缓和了民族矛盾,而且缩小了相关民族之间的差异,加强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并促使形成了新的复合型文化——异于前代的大唐文化.  相似文献   

12.
汉唐之间产生了大量的人仙恋小说,想象之诡异,令人称奇。不少优秀作品,时至今日,魅力不衰。因为儒家的“载道”学观极为重视学的功利性,这类本自然被视为虚诞怪妄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试图用现代审美意识对这类本重新观照,从分析其结构模式切入,联系化心理背景,对人仙恋故事生成的原因及隐藏在本深层的学意蕴作出阐释,发掘其超脱时代局限,富有人性魅力的美感特质。  相似文献   

13.
14.
在唐代前期有少数官僚士大夫等上层人士因仕宦而迁来湖湘之地,一般民户因隋末唐初战乱而一度出现过移民湖南的高潮,平常亦有一些一般民户迁来,移民的到来使湖南人口有较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诗歌与书法是唐代文化艺术史上的两座高峰,二者在韵律与节奏、意境与神采、哲思与艺道等审美特征方面具有一致性。它们的发展是由唐代开放的思想文化环境与自由豪迈的人文精神共同影响的。其共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诗歌对当代书法审美与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封禅活动是唐代前期社会上层一项重要的社会生活,本通过归纳这一时期封禅活动的三方面内容,勾勒出唐代封禅的大致形貌。  相似文献   

17.
郑珍虽然是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他本人却反对诗分唐宋,而且在其诗歌创作中也表现出对唐代诗人的学习,文章从对郑珍诗歌风格及内容的分析中探讨了郑诗与唐诗之渊源。  相似文献   

18.
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中,唐王朝在今青海东部设置鄯州是青海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鄯州由乎特殊的地理位置,凸现出其在唐王朝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重要地位不仅在政治关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从僧尼对自身理想角色的认同及社会习俗对僧尼的基本规范来看,精勤练行、超脱尘俗、脱离世俗家庭的僧尼受到赏识和推崇,成为唐代社会普遍认同的理想僧尼。但是,随着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变化,对僧尼理想角色的期待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