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按照课本要求去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其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实验装置图其操作顺序为 :(1 )在空气中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2 )将燃烧的红磷伸入钟罩并塞紧橡皮塞。 (3 )待装置冷却后 ,测量水进入钟罩内的体积。 (4 )大约占钟罩内气体体积的 1 /5。实验时 ,发现如下不足 :(1 )由于所用钟罩体积大 ,携带不便 ,反应消耗药品多 ,实验所需时间也较长 ;(2 )钟罩上部粗细不均匀 ,不易分成五等份 ;(3 )将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伸进钟罩 ,伸入过程中易增大实验误差。为了简化实验操作 ,提高准确率 ,我进行了多次…  相似文献   

2.
[提出问题 ]在高二化学新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 ,有这样一个关于原电池原理的实验装置图 (图1) :该装置简单明了 ,对于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比较容易看懂。我认为作为一个原理图来说明原电池原理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却存在一些问题。图 1图 2( 1)在该装  相似文献   

3.
龚涛 《化学教学》2003,(5):7-7,3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用品 具支试管、小气球、橡胶管、夹子、细绳、医用注射器 稀硝酸、铜片、碳酸钠固体 3实验操作及现象 (1)向具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将铜片和少量碳酸钠固体放入小气球中,排出气球中的空气并用细绳系好后套在试管上(如图1).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物理教材(必修加选修)的电磁感应现象这节内容中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为了更好的教学,本人将三组实验做了以下补充设计。1增加产生电磁感应的方式(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教材有导体切割磁感线、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见图2)、向线圈B中插入和图1抽出条  相似文献   

5.
现行物理教材第一册 (必修本 )中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演示采用比较法 (如图 1所示 ) .图 1在实验中 ,不仅是关闭夹子时细线在夹子中还会滑动 (当小车的速度较大时误差更大 ,达到了无法比较的程度 ) ,而且实验只能同时比较二车的加速度情况 ,要精确演示一般要采用气垫导轨 ,但其装置操作较为复杂 ,且目前不能普遍用作学生实验 .为解决以上现实问题 ,我们用常规基本仪器结合改造后的打点计时器 ,成功地改进了这一实验 .该实验误差小 ,完全符合演示实验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具体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 .1.实验器材投影仪 ,…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比热容》一节中关于“比热容”的概念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其实本节的关键在于做好揭示比热性质的演示实验 ,但是实验中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难于购得 ,而若使用两只酒精灯又不易做到相同 ,且都因为实验可见度低和装置过于复杂使得教师望而却步。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熔化和凝固实验器” (装置图见图 1 )做比热实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图 1   (1 )取两套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 ,在其大烧杯中放入等量热水 (尽可能多的热水 ,减小实验中不同液体吸热不同…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 1.1教材实验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19年版)在第2章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中没有提供氯水漂白作用的实验装置,只是以文字的形式阐述"分别将干燥和湿润有色布条或纸条及有色鲜花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并没有相关的实验装置图.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20年版)在专题3第1单元"氯气及氯...  相似文献   

8.
陈永忠 《考试周刊》2014,(1):162-163
<正>乙醇是有机化学中醇类的代表性物质,所以学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用实验的方式及对相关习题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乙醇知识的理解。一、探究乙醇的结构式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是图1还是图2,同学们设计了图3~图6四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图3)装置的气密性%%%%。(2)图3反应前后读数,广口瓶和量筒液面都要相平,其目的是%%%%,若实验数据如下,试分析乙醇的结构式是图  相似文献   

9.
借助科学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 ,考查实验能力 (包括实验设计等方面 ) ,在历届的高考试题中已屡见不鲜 ,尤其是经典实验。因为经典实验中蕴含着独具匠心的科学设计思想和精巧的思维要素。另外 ,先进的实验技术也要引起重视 ,因为实验技术的进步永远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推动力量。下面笔者通过例题对此作一分析 ,仅供同仁参考。图 1例 1 下列装置图中(图 1 ) ,用一中央钻有小圆孔的云母板将水槽隔成甲、乙两半。圆孔处附着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薄膜。甲室中装入KCI溶液 ,乙室中装入清水 ,并在甲、乙两室中分别插入正负电极。( 1 )甲、乙两室中水面…  相似文献   

10.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11.
肖谷华 《物理教师》2002,23(5):26-28
1 试题内容西湖中学“STS”小组 ,为研究西湖水污染问题 ,张敏同学采集了如图 1所示的污水样品 ,李丽同学正确地测量了样品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 ,盘内所加砝码的位置如图 2所示 ,汪亮同学将样品倒入图 3所示的密封隔热的装置中 ,用恒定功率为 82W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和其他物体吸热 ) .三人共同测出表 1中时刻t和温度T的几组数据 .表 1 t/min 0 2 4681 0 1 2 1 4T/℃ 2 3 3 95 5 71 871 0 3 1 0 3 1 0 3图 1     图 2     图 3   (1 )在方格纸中作出实验的温度—时间图像 .(2 )根据实验计算或指出与污水相…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1]第68页图4—6氯水受光照的实验(如图1所示),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化学实验(历年版本均设计了该实验,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大致相同)。我们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该实验虽然设计简单,但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速度慢。即使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1 ̄2天也只能得到1ml左右的氧气,很难适应快节奏的课堂教学的需要;(2)受天气影响较大。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该实验根本无法进行;(3)氯水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溶解在水中的氯气容易溢出,不仅降低了氯水浓度,减慢了反应速度,而且还污染了环境。针对“氯水…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人教版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提供的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时,虽然可制得氨气,但由于玻璃试管中装有消石灰粉与氯化铵的混合物,加热试管时消石灰容易与试管内玻璃发生反应,造成试管炸裂。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在整理资料中又见苏教版化学必修1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图1)和笔者改进的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图2),笔者顿生感慨.该改进装置结合了当时改进的背景,并与教材装置进行了比较,温故知新,总结出两个"不变"与五个"改变",由此对实验创新和改进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魏永先 《物理教师》2006,27(8):1-32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图1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的第二册中,学生实验十一的内容是:传感器的简单应用.在光敏特性实验中,是利用欧姆表来测量光敏电阻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这样的实验太单调了,学生通过实验只能知道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的强弱变化,光越强  相似文献   

16.
姜建文 《物理教师》2001,22(6):29-29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三册Ⅱ》学生实验 3,研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该实验器材与装置如图 1所示 .a)把玻璃管插入量筒的水中 ,用刻度尺量出玻璃管中水柱长度l,及量筒与玻璃管中水面的高度差h ,如图 1 .这时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为p=p0 ρgh ;V =V0 -lS . ( 1 )( 1 )式中p0 为当地大气压强 ,ρ为水的密度 ,V0 为烧瓶和玻璃管的总容积 ,S为玻璃管的内部横截面积 .b)改变玻璃管插入水中的深度 ,再测量已改变的l和h ,至少取 6组数据 ,代入 ( 1 )式 .c)验证等温变…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3面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器材和步骤略 ) .在这个实验中只要求学生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不需添加较多器材 ,也不需占用较多时间 ,还可以继续对这个实验加以扩展 ,从而加深学生对液体沸腾知识的理解 .一、验证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添加器材 一个小烧杯、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图 1( 9 0℃左右 ) ,按照图 1安装好实验器材 .2 .用酒精灯加热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 ,继续加热 .3.仔细观察、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4.观察小烧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18.
1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在"醇的性质与应用"一节中包含‘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教学内容,并附有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和具体操作: "……在试管Ⅰ中依次加入2 mL蒸馏水、4 mL浓硫酸、2 mL 95%的乙醇和3 g溴化钠粉末,在试管Ⅱ中注入蒸馏水,烧杯中注入自来水.加热试管Ⅰ至微沸状态数分钟后,冷却……"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一册15 0面实验 6 5如图 1所示。用这两种装置演示铜片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 ,有以下不足之处 :1.反应中生成的NO2 ,NO等有毒气体完全逸散在空气中造成对人体危害 ,对环境污染 ;2 .不利于控制反应 ,只能是在反应物之一(铜片或硝酸 )消耗完全后 ,反应才自行停止。图 1 敞开体系的实验装置为克服以上不足 ,可把原来的两个独立反应体系合并为如图 2所示的封闭体系。图 2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一、实验用品仪器 :Y形管 ,广口瓶 ,烧杯 ,镊子 ,玻璃导管 (长约 2 0cm ) 4根 ,橡皮管 (长约 15cm) 2根 ,…  相似文献   

20.
<正> 1 问题的提出首先,我们来看2004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题的第42题第(2)小题: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_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