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诗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他居然把王半山(王安石)的诗当成“早餐”,“吃”得津津有味呢。  相似文献   

2.
好诗文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他居然把王半山(王安石)的诗,真的当“早餐”,正“吃”得津津有味。读了让人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3.
好诗文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他居然把王半山(王安石)的诗,真的当“早餐”,正“吃”得津津有味。读了让人终身难忘。据传,陆游十三四岁时,曾以诗当“晚餐”。他说:“偶见藤床上有陶渊明之诗,因取诗文,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率不就食。”(明·方中通《陪集》)如果说以上两位还是假吃的话,那么,还真有真吃诗文的。张籍就真正吃杜甫的诗,“张籍取杜甫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  相似文献   

4.
杨万里于淳熙十四年(1187)作《荆溪集序》自叙其学诗过程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本文拟就其学半山、学晚唐问题作些粗浅探索: 第一章 一、浅谈杨万里学习王安石的问题 杨万里喜爱王安石诗。他在《读诗》一诗中说:“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相似文献   

5.
"吃"诗: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喜爱"半山"(王安石)华丽飘逸、字惊句骇、意蕴隽永之诗,如痴如迷竟到了当做早餐吃的程度。不信请看他的一首七绝《读书》:"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此不正是"吃"诗吗?  相似文献   

6.
好诗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有人会把好诗当做早餐,你一定不相信,那么,请看一首小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诗句当早餐。”  相似文献   

8.
吃诗     
雷克昌 《语文知识》2004,(11):29-29
诗不但能读能看能吟.而且能吃。您若不信,请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绝《读诗》: 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诗人泛舟湖上。不为周围的美景所动,而是沉醉于诵读诗篇.以至将王安石的诗当作早点。不过,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诗人并没有真的吃诗.而是读诗读得如痴如醉.连早饭也忘记吃了。  相似文献   

9.
《东皋杂录》云,有人问王安石:“老杜诗何故妙绝古今?”王安石回答说:“老杜固尝言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安石把读书多看做杜甫诗“妙绝古今”的唯一原因,应当说是不全面的。但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读书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杜甫究竟读了多少书呢?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梁代王籍写有一首题为《入若耶溪》的诗:“艨艟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读了这首诗后,在《钟山即事·北山》中将其改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相似文献   

11.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一起读。(生读“元日”)师:知道“元日”指的是一年中的哪一天?生:正月初一。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大年初一”。)  相似文献   

12.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老人”,祖籍江西临川,宋天禧五年(1021年)生于父亲王益兼领的新干县。曾受封为荆国公,故人称王荆公。王安石从小就好学上进,不随流俗,在正直耿介的父亲影响、熏陶下,...  相似文献   

13.
文学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以叫创作.因袭模仿,拾人牙慧,缺乏独创精神,所以不足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动写静,更见其静;王安石似乎不大懂得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曾对黄庭坚说,古诗“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好.他自己写了一首《钟山即事》的绝句:“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绝句三百首》中选了这首诗,选注者在诗后的说明中说:“诗的最后一句,套用一句前人诗句,只略加改动,却把诗意推进一层…….  相似文献   

14.
一、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宋神宗时任宰相,为了富国强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作诗喜“袭故”,或将其“点铁成金”,或将其“点金成铁”。点化前人诗句“以为己诗”的做法在王安石的诗作中并不少见。对此,钱钟书先生并不予以提倡,这从其著名的“六不选”选诗原则中便可见,不过对于王安石“点铁成金”的作品,钱钟书先生还是予以肯定的。王安石作为一代大家,文学成就极高,影响深远,他的“袭故”之作存在优劣之分。如何评价他的“袭故”之举及其作品的优劣,不仅影响我们对宋诗的认识与理解,在当下也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点金成铁     
王籍有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改其句曰:“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笑曰:“此点金成铁也。”黄庭坚笑得有理。王安石智者一失,丢失了原诗的神韵,也破坏了读者的想像空间,纯属弄巧成拙之举也。  相似文献   

17.
杨蟠是宋代临海籍著名诗人,在担任杭州、温州、高邮等地地方官时,做过许多有益之事。其诗文大多已散佚,但仍然可见出清新、自然、高逸的风格,是对当时文坛绮靡风气的一个巨大冲击和革新。王安石对其文“愿造请所闻”,杨为王安石编的《唐百家诗选》(20卷)作“序”。欧阳修“称其诗”,愿“卧读杨蟠一千首”。苏轼与之“倡酬居多”,仅梅花和诗就20首。契嵩评其为“儒者才俊”、“诗赡”。因此,杨蟠完全称得上是北宋中期诗坛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8.
宋诗一代面目的成就者──王安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推尊杜诗、韩诗,学杜并主变求新。他的诗讲究功力,精于锤炼,喜好点化成句,考究字句来历,造语生新,诗律严谨,喜押险韵,声律拗拙,具有不涉铅华、瘦硬劲健的特色,与唐诗风貌迥然不同,即前辈诗家所称之“宋调”、“宋体”、“宋气”。王安石等独创生新,变尽唐音。宋诗一代之面目成于王安石。  相似文献   

19.
1.阅谈下面一,店诗,然后回菩问厄。晚.江睛奋友人韩琼晚日低绮健,晴山远画渭。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l)这首诗中的“青”字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说“青”字的妙处。(2)这首诗末句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你如何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卷帙浩繁.其中珍品精华,令人百吟不厌。千百年来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历传不衰。原因何在?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它的修辞技巧有关。请看王安石的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不说田随水绕,门开见山青,而说“一水护田”,“两山排闼”。读了之后,直觉得作者造句能力的高明,韵味无穷。又如: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