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里刊登的三篇通讯员谈采写体会的文章,每篇仅五、六百字,但颇有看头。愿此类短文多些更多些。 --编者  相似文献   

2.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到收发室等待当天的报纸、杂志,认真地寻找自己精心采写的“豆腐块”。那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单位几位老报道员找我聊天,他们说我有摄影方面的天赋,下点功夫一定能成功。在他们几句话的鼓励下,当天下午,我便把自己的积蓄全部取出来,花一万多元买了一台尼康F60照相机、三脚架、镜头及一些写作、摄影方面的书籍。单位领导对摄影也非常重视,经常派我跟随训练舰艇出海采写新闻,只因自己刚涉足新闻报道的行列,经验不足,拍了许多照片,在报刊上登出来的却很少,但我不泄气,继续拍摄和投稿。有一次,我拍摄到即将退…  相似文献   

3.
我是从1951年开始业余写稿的,先后在县以上的新闻单位用稿数千篇。我被采用的这些稿件,最长的是500字,最短的只有100多字。几乎90%以上是“豆腐块”式的短新闻。 初学写稿时,认为写长稿才能说明问题、才有份量,但事与愿违,长稿登得少。后来参加县委宣传部办的通讯员培训班,编辑一再强调多写短新闻,即被人称为“豆腐块”的小文章,于是我坚持多写“豆腐块”。果然获得好效益。如前年12月16日,正是县农行清收利息的关键时刻,清泉农行营业听信贷员毛小华发现十月机械厂欠息40万元,一时又拿不出钱来,毛小华与厂方一道,到湖南长鑫陶瓷厂收货款,发现该厂地瓷砖大量积压,当即调回18000平方米。在浠水很快销售一空,收回现金40万元,还清了利息。我及时写了“浠水农行巧解银企三角债”的“豆腐块”小文章,在《湖北日报》二版登出后,大大调动全行干部职工清收利息的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共计收回利息3200万元。  相似文献   

4.
我爱“豆腐块”、“火柴盒”。提到“豆腐块”、“火柴盒”也许会有人摇头,看不起。因为,它们都是小字辈。可我不是这样看的。我认为,稿件虽小,容量不一定就小,小稿件也是一条信息,要写好并非易事。每年评选全国好新闻,有的还不足两三百字,由此可见,衡量新闻稿件优劣  相似文献   

5.
我为报纸写稿是从到宣传部工作以后开始的.两年来,我出不了解给报刊写稿是怎么回事,到现在已有十几篇稿件被报纸和电台采用,并且逐渐爱上了新闻写作,把它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新闻写作并不难,也并非象有的人所说要依靠“后门”登稿.只要勤于动笔,从短从小从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写起,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百字上下的消息、二三百字的言论、四五百字的通讯不屑一顾,甚至讥笑、讽刺写短文的同志是玩弄“雕虫小技”的“豆腐块”专业户,一派“壮夫”之气。其实,鄙视短文,完全是一种偏见,历代短文中有不  相似文献   

7.
我初学写稿时,认为写长稿,才能说明问题,才有份量,但事与愿违,长稿登得少。后来参加县委宣传部通讯员培训班,编辑同志一再向我们讲要多写短新闻,即被人们称作“豆腐块”的小文章。我把这一经验当作座佑铭,坚持多写“豆腐块”,获得好效益。1986年初,我发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时,有的地方大砍粮食种植面积,我立即写400宇的短新闻“调整产业结构,决不可放松粮食生产”,便于2,月17日登在《湖北日报》二  相似文献   

8.
“豆腐块”者,短新闻之戏称。出自作者之口,每属谦辞;出自读者之口,则多含贬义。故短风久倡而未盛,长风屡刹而不止,其源盖出于对“豆腐块”之谬见。子曰:“必也正名乎?”为“豆腐块”正名,此其时矣。豆腐块之为物也,营养丰富,物美价廉,乃大众之美食。然制作豆腐洵非易事:一曰求细,重在去杂;二曰求新,贵在鲜嫩;三曰求精,妙在特色。三美俱备,方称上品。故工其事者纵穷毕生之力,未必尽臻佳境。新闻亦然。所谓短新闻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说,不亦惑乎! 纵观中外新闻名篇,能传诵一时,历久弥新者,  相似文献   

9.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是大学生,文字基础不错,在校时写的论文还上过大刊物。因此,觉得搞新闻报道,上点“豆腐块”是很容易的,不学也会。谁知,在实践中碰了钉子。我写的许多“豆腐块”编辑就是一篇也没用。直到去年十月,我参加了本系统举办的新闻学习班,才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新  相似文献   

10.
11.
在基层连队,许多报道员对写小稿不感兴趣,认为“豆腐块”显示不了自己的才华。实际上,只要言简意赅,立意高,角度新,小稿也能反映大主题。前年夏天,南京遭到特大洪灾,我部官兵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当我整理采访记录时,初稿写了一千多字,但后来考虑到此稿时效性强,于是反复推敲,写成了两篇“萝卜条”发出。一周后,  相似文献   

12.
有的报道员羞于写“豆腐块”“火柴盒”,我却不以为然。我发表的第一篇新闻稿就是从“豆腐块”开始的。1993年底,我所在部队医院为解决驻地近视眼患者就医的困难,高薪聘请了俄罗斯眼科女专家来医院开展角膜放切术治疗近视眼。开始两个月,应诊患者寥寥无几。后来院长让我这个“小秀才”写篇报道宣传一下。我就写了一则不足百字的快讯,谁知在驻地《潍坊日报》发表后,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既解决了近视患者的求医困难,又增加了医院的经济创收。“豆腐块”、“火柴盒”篇幅虽小,作用却不小。从事新闻工作一年多来,我体会到写“豆腐块”…  相似文献   

13.
汪志 《新闻三昧》2004,(5):43-43
笔是一家化工企业的员工,闲时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爬格子”。工作十几年来,本人已先后有2000多篇各类体裁的章在《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等全国100多家新闻报刊发表,其中有30多篇在全国获奖,而获奖的章又都是些“豆腐块”。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闻这一行,感觉很突然。我是学历史出身,还记得当年硕士毕业时,导师觉得我还是块可塑之材,苦心劝我留校任教,如果按照导师的想法走上学术这条路,如今说不定也能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做点贡献。但从大学到研究生一气呵成的连读,让我这个本不安分的人萌生了一股冲出去看看的念头。于是,在经历了一番寻找工作带来的痛苦折磨后,我幸运地迈进了辽报的门槛,成为了一名省级党报记者。进入辽报,一切对于我来说,仿佛都是陌生的,陌生的人、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职业。尤其是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感到与同事们相比水平差距还是蛮大的,一切都得从头学…  相似文献   

15.
鲁迅对初学“木刻”的青年人谈话时曾这样讲过:“观察多,手法熟,然后渐作大幅。不可开手即好大喜功,必欲作品中含有深意,于观者发生效力。”(《致罗清桢》)鲁迅先生虽然是在谆谆教导青年人创作木刻要由少到多,“渐作大幅”,但是其精神却和写作相同,学写新闻报道的同志也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可一开手即“好大喜功”。  相似文献   

16.
谢顾问:近两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豆腐块”。有人劝我,写点大的吧,老写“豆腐块”没劲。我也想与“豆腐块”告别,可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请帮助我!81246部队张献根张献根同志:写作如同吃饭,久吃一种东西,难免想换换口味。你想从“豆腐块”中走出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基层业余报道员,是否非要急于与“豆腐块”告别呢阳得冷静作点分析。一般来说,生活在基层的报道几由于接触的部队范围有限,不大可能经常遇到重大新闻线索,而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好人好事,只宜写成一事一报的“豆腐块”,如果你…  相似文献   

17.
在评价新闻作品时,曾有不少人为“豆腐块”和“火柴盒”鸣不平。如今虽然短文章有了一席地,但还时常遭到冷遇。去年以来,在新闻职称评定工作中,我发现一些编辑,记者们选出的代表作中,“豆腐块”、“火柴盒”极为少见,有  相似文献   

18.
有的通讯员认为写“豆腐块”、“火柴盒”成不了“大气候”。我写新闻就是从写“豆腐块”开始的。1986年,新店子乡牧草喜获丰收,乡领导为卖不出去而发愁。于是,我写了仅有20多字的“一句话新闻”,地区报发表后,草原重灾区马上前来联系购买,一下子就买走数十万公斤牧草,解决了牧区抗灾保畜缺少牧草的困难。 我体会到,写“豆腐块”有“三大”优点:一是能够以小见大,拾遗补缺;二是便于加工提炼,精雕  相似文献   

19.
西方一位记者曾经说过:“记者的‘生命’只有 12小时。”这句话充分说明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我们基层报道员一般是从写“豆腐块”开始的,而号称“新闻快餐”的“豆腐块”对时效性的要求更是如此。前段时间采写中的一件事,使我对此深有体会。   今年“五四”青年节那天上午,我所在部队驻地延庆县在组织 1000多名刚满 18岁的青年进行成人宣誓后,又组织他们投入到环保活动中去。凭着对新闻的敏感性,我感到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如果要把它写成通讯等其他体裁的稿件,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说不定别的通讯员早就抢发了消息。于…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业余写稿十多个春秋,在十多家新闻单位用稿一千多篇,这些稿子大部分是“火柴盒”和“豆腐块”。也正是这些小文章使我从一位农民通讯员转为一名国家干部。在此,我要说:“‘豆腐块’也能坐正席”。 新闻的特点是真、短、快、活、强,其中“短”尤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