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能力正处于发展成熟阶段,他们开始要求独立,但由于自觉性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处理问题往往容易偏激、片面.他们不能独立完成某些活动,还需要有人指导.因而,在初中教育过程中"督促"和"鼓舞"手段配合使用,对发展初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合肥八中李海玲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道德、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品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非智力素质的优势诱导,来促进他的智力发展。一年秋天,小X留级来到我所任教的初二某班。我发现她有“见人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发展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阐述了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论证了电化教育是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改实践。  相似文献   

4.
李茜 《天津教育》2014,(23):61-62
一、背景思考 现代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智力因素约占25%,非智力因素约占75%,良好习惯则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并且直接影响人的品德和素质形成。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和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习惯”的教育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  相似文献   

5.
“成功教育”是一种旨在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教育.“成功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为学生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对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有意识强化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产生争取成功的欲望并付诸行动,反复多次实践逐步深化,增强成功的信心,逐步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机制.“成功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笔者一直担任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班级中集中了相当一批学业后进生,教育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使班级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学业后进生的素质,我尝试实施“成功教育”,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一、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业后进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智力因素的差异并不大、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却很大,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成功的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等.  相似文献   

6.
数学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大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探索、教学组织模式的丰富以及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提高学生在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数学美、数学知识的运用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7.
学习“两课”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和养成过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对学习过程和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在“两课”教学中,善于整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适时适当地加以运用,就能明显突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教育报刊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说法: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同智力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认为“转化差生仅仅强调发展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还要从培养非智力因素上去着手。”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均见《山西教育》1991年第1、2期《差生的转化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说法,时下不仅相当普遍,而且大有扩展之势。从一些文章看,已经由学生扩展到教师和校长身上了。据我所知,“培养非智力因素”原是对青少年学生说的,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的教育报刊上出现了一种说法:培养“非智力因素”。坦白地说,我的心理学知识很肤浅,要对这个领域里的问题质疑,是不自量力的。但对一个新的说法接触多了,难免要思考一番,再由思考产生疑惑,进而质疑,也是很自然的。那时,不少教育类杂志经常提到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同智力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认为“转化差生仅仅强调要发展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还要从培养‘非智力因素’上去着手”。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此…  相似文献   

10.
转化“后进生”重在强化非智力因素的训练。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成才与否的后天性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强化训练,在小学教育中尤为突出,而在中学教育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因素。 针对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如此种种差生类型,在对其进行转化时,绝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大量的习题上,而应当把教育教学的实现转移到非智力因素的引...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创新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就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人才方面尤其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关注学生非智力  相似文献   

12.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提出。目前,“非智力因素”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心理学研究中一般把“非智力因素”作为狭义的解释,即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及优良的个性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才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音乐与人”的问题。从本质上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因此,“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除先天智力因素以外,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始终在起着作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在教育中除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外,更应积极地利用非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科学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科学的教育应注重知识的教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阐释和记忆等智力因素的培养,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它是同“智力”因素相对立提出的概念。“智力”、“非智力”都是青少年学习心理范畴。“智力”因素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双基”知识,发展能力的认识心理活动。主要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基本心思过程。因此,“智力”因素是促使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起直接作用的心理过程。而“非智力”因素呢?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双基”知  相似文献   

16.
闵文 《中学文科》2005,(8):52-53
德育课教学与非智力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中学德育课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而构成学生品德的四方面要素中,除道德认识外,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都是非智力因素,可以说,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因此,中学德育课教学活动必须对非智力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王建华 《职教论坛》2002,(18):43-43
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物理教学实践中去,增强创新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努力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新教学方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发展创新个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操作者,必须树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资源,促进学生素质的持续协调发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对教…  相似文献   

18.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人格理论”中的“非指导性教学”、“学生中心教育”、“自由学习”等观点对我国的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借鉴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型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由一系列因素构成。其中,非智力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使师生获得“双赢”的“秘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所谓“技能差生”是指那些身体动作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等低于一般学生,连基本标准也难以达到者,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动态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差。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拉大学生学习差距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本身,而是学生的学习欲望、毅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操作技能的好坏,除与智力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智力较差的学生,如果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其成就不比智力较好的差。所以,在技能训练中注意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转化“技能差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