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是否渊博同等重要。当然,宽松并非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教师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要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丁俊霞 《成才之路》2012,(32):42-43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把社会层面的思想道德规范,在自我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从"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3.
一、自主管理,理念先行 自主管理,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自己主动处理自身学习、生活及班级事务的管理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只有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时,教育才会有效.教师的管理,应当善于将"要你怎样"转变为"我要怎样",从而指导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主动修身,主动求知,主动劳动,主动管理,主动健体,主动参与,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使其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学会自立、自信,进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开始,剖析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分析时下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从理论上探索“自律”教育的可行性,并从教学实践中尝试“自律”教育的过程,从“自律”与“他律”的辩证转化中,着重人的价值的尊重以及提升人们心中的“向善性”,使道德教育自觉地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自律能力培养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律能力是衡量学生思想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本文提出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道德自律能力的五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管理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不断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学生自主管理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的有效管理之路。我校的德育工作,始终围绕"以生为本、自主管理、学会做人"的目标,积极转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创设发展平台,使学生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不仅负责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而且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要从杂乱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更新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把班级管理看作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以民主与法制意识管理自己,从“人治”走向“民治”和“法治”,从“他律”走向“自律”。针对当前班主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统”得过多、“放”得过少的现象,本文仅从培养学生民主与法制意识的角度,探索如何构建“自律班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自我约束言行和思想,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能否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变成学生的自觉、自主教育,这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br〉 自主教育实现的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合一,使教育的对象成为主体,重在培养教育者的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br〉 广东省广州市东圃中学的自主教育的改革探索打破了学生“我永远是被动接收者”的意识,让学生在“自己感受自己,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立足社会,进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br〉 新时期的自主教育理论体系,被注入了更多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本期,我们特别推出通过践行自主教育理念而收获丰硕果实的广东省广州市东圃中学,他们通过创设三大系列课程(自主精神课程、自主能力课程、自主发展课程),将培养自主人格和创新精神作为自主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目标,使课程成为唤醒自主意识、释放自主潜能的重要载体,最终实现了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自主教育给出了最好的诠释。(赵悦陈见波)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的道德认知从他律教育,培养、发展、完善为个体自律,是班级道德教育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学校德育现状出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对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并如何渗透行为自律教育展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开拓进取的创造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在科学的班级管理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做到自律、自悟、自强、自创,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小主人。 一、学会自律,做班级的小主人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养成“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良好习惯。 确定自律目标。没有目标,自律失去奋斗目标,难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开学伊始,让全班学生根据其个性特点或个人优缺点,制定自律目标,张贴…  相似文献   

11.
成长自觉性是指生命个体认识到自己应该不断发展、完善的自觉意识和有计划、有目标的自觉行动,它源于人的超越性和生成性。拥有成长自觉性是小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独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具有成长自觉性的小学生在活动中具有自知之明、自治之能、自省之意和自强之力,并表现出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等特点。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生命的整体和自由,善待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的生成性;让管理从“他律”走向“自律”,让成长由自发走向自觉,唤醒生命成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牢牢抓住德育这一主线,充分整合区域红色教育资源,通过环境建设、课程开发、活动组织和家校协同等途径,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外显于形”到“内化于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并逐步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为此,要以道德情感为中轴,唤起自律意识;以自我管理为依托,形成自觉行为;以体验教育为载体,强化自我教育,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并逐步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为此,要以道德情感为中轴,唤起自律意识;以自我管理为依托,形成自觉行为;以体验教育为载体,强化自我教育,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好老师。我面对的是学生,是成长中的生命,站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我期望桃李芬芳!师生是相依相存的。师生就像旅伴,在同一时间同一路途,共度一段生命历程,共创一种人生体验。这一过程中,师生一道学会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一道从他律走向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走向成功成熟。学生的位置和我们教师同样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21世纪.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伦理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笔者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学生自律制度是指在学校德育辅导员、班主任等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及班团委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德育管理制度。学生自律制度重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一、学生自律制度的实施办法1.制定较为完善的自律制度。为了很好地实行学生自律制度,学校学生管理科组织学生干部制定了学生自律委员会章程、班级自律管理规定等。在章程中,明确提出了学生自律的组织机构、组织秩序、职责范围以及与学校制定的关于学生管理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安全有效的高校网络秩序需要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学会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常用的自我教育方法类型有:网络自我修养法、网络素养提升法和网络实践法等。运用这些方法时大学生要积极倡导自律精神、主动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辨别力与免疫力,这样才能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教育走向自我教育,才能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从自发到自觉的良性过渡。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发展需要在顺畅的社会关系环境中进行。从伦理角度探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重点是学生和教师的自由保障,包括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的机会,教师学术权利的落实措施,学生的自律与自我管理、教师的自律与师德师风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学校内部管理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探讨了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的相互关系。论证了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路径是从他律走向自律。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中慎独的必要性,指出责任和诚信共同构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和谐社会“慎独”的意义。“慎独”作为有效的道德教育的内化途径,在塑造大学生公民道德人格方面有着独特作用;进而深入分析了慎独的意义就是“人为自己立法”,从道德自律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