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封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也是历史的必然。郡县制深藏玄机,但必须有《封建论》提出的政治措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配套、按照《封建论》深化对郡县制生存、发展规律的认识去办事,郡县制才能发挥巨大的优越性,起到促统一、反分裂,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秉承的处事原则,然而,在白居易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兼济天下"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3.
“天下”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概念,自春秋战国诸子“思以其道易天下”,“天下”便更是士人的情怀。北宋文士以释《易》论“天下”,通过动态的先天下与后天下、人文的忧天下与乐天下、理一分殊的人伦天下与中和天下的哲学思辨,使“天下”具有了宇宙本体与价值本体的形而上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皇权无限扩大,相权消失使中国封建社会自我调节机制消失,导致封建社会必然“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5.
6.
汉武帝的豪强政策与地方豪族的士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政权从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对豪族势力进行压抑、打击乃至杀伐。这一层可称之为堵;另一方面,通过化与政治相结合,为豪族势力开放了一条进入政治的通道,这一层可称之为放。一堵一放,自然将豪族势力,从皇朝政治的对立面引入皇朝政权结构之中。豪族势力通过读书为士而入仕途,成为“士大夫”,又通过经学传承,由累世经学而累世为官,经营家族势力,即,地方强宗豪族之士大夫化和士大夫之家族化。  相似文献   

7.
“天下”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在老子的政治哲学中,“天下”主要是指百姓和社会。老子要求统治者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天下,关注百姓的生存,去除自身的私欲。老子天下观最重要的就是天下秩序和治理天下的问题。老子寄希望于作为最高统治者能够效法道成为“圣人”,稳定天下秩序,实现万物的自然本性。这一思考对道家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天下是否应当治理。庄子的天下观念展示了对理想秩序的向往、想象和建构,认为天下无需治理,体现了庄子独特的精神追求;黄老道家更加关注国家与百姓,提出了“因循”“审其刑名”等具体的治理原则和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论“灌输”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虽然学界对于王朝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认知不存在太大的争议,但对于“天下”的范围则存在不同的观点,或认为相当于“中国”“九州”,或认为相当于“世界”,或认为两者并存。通过对文献和地图的梳理,可以发现王朝时期“天下”的地理范围是变化不定的,变化的两端分别是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域范围和现代意义的“世界”。更为有趣的就是,这种变化不定的“天下”的范围,并未引起古人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应与王朝时期构建的“天下秩序”密不可分。大致而言,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对王朝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域空间,而其又以“九州”“中国”为核心;同时环绕在周围的“蛮夷”在不同语境和场景下,其价值和重要性是变化的,由此也就形成了以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域空间为核心的多变的“天下”。归根结底,王朝时期的“天下”只有一个,只是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所强调的范围有所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10.
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由此形成了“三纲六纪”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形成对士人的政治人格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使士人束缚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奴性进一步增强;但是另一方面,士人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从而在“道”与“势”的对抗中保留了部分人格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温柔敦厚”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美学例题,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它涵盖了文学本体论、功能论、创作论、风格论、继承论诸多方面。作为一种美学思想,它是在中国古代平衡政治的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同时受敬天保亿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中庸哲学、道家的柔弱胜刚强思想的浸濡,而且它体现了理性节制情感的心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中呈现出一系列“后封建语境”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纷纷走向幻灭的命运演绎中,鲁迅对时代、社会,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对封建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前的以封建的中文原始定义为主,并侧重思想方面;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前期逐步受泛化封建观影响,开始以之代指社会经济形态,但同时又保留着主要称呼军阀割据状态的模式;再之后陈独秀接受托派思想,关于封建的思考又逐步回到了原始定义中,特指周代的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秉承的处事原则,然而,在白居易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兼济天下"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社会中的中西方城市在各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中古西方城市多为经济中心,并且在政治、经济、司法等诸方面拥有自治权,而古代中国城市始终为封建政治中心,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这种鲜明的特点,对各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归其原因与封建“王制”有很大关系。从中西封建城市兴起后的分途、城市结构及其独立性等方面都可看出封建王制对中西封建城市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灌输论”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检验,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诟病很多,引起广泛的争论.因此,正确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反思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灌输论”的误区和难点,探索“灌输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途径,对当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许多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存在西化为美、技术为美和内容改革不尽适宜等趋向。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立足实际,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积极探寻新技术的应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墨子是中国古代提出实利教育思想的重要人物。出身与成长环境形成了他重视谋生技能、重视生产技术改进的特点并进一步孕育出其实利教育思想。其实利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有:以"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天下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提出所有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的内容,都应该教和学;认为人人都可以教,人人都应当学,创造了一套符合知识特点和学以致用原则的教学方法。墨子实利教育思想中的"赖力而生、志功合一""人人平等、各事所能""道技合一、学术并重"等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20.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这也就是所谓的解决思想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仅凭“嘴上功夫”的说教、仅凭“务虚”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精神与物质,思想与现实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思想问题的背后总存在着实际的问题。要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亦即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