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叙事文学范畴的“虚构”,可进一步区分为题材意义上的虚构和叙述方式意义上的虚构。在“非虚构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新新闻小说等)这一看似矛盾的概念中(因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本质论诗学中,判定叙事文学的文学性的根本性的标准无疑是虚构性),其“非虚构”当是就题材上说的,其“文学”(虚构性)则是就叙述方式上说的。由于它在叙述方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显示、场景叙述,故其虚构性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有关这类文体是否容许适当虚构或其虚构性的限度如何把握之类问题的讨论,由于未区分题材学上的虚构和叙述学上的虚构,致使其讨诊在文体理论的建设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
作为叙事文学范畴的“虚构”,可进一步区分为题材意义上的虚构和叙述方式意义上的虚构。在“非虚构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新新闻小说等)这一看似矛盾的概念中(因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本质论诗学中,判定叙事文学的文学性的根本性的标准无疑是虚构性),其“非虚构”当是就题材上说的,其“文学”(虚构性)则是就叙述方式上说的。由于它在叙述方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显示、场景叙述,故其虚构性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有关这类文体是否容许适当虚构或其虚构性的限度如何把握之类问题的讨论,由于未区分题材学上的虚构和叙述学上的虚构,致使其讨论在文体理论的建设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3.
自传《道路上的尘迹》出现很多事实空白和简略,并融入虚构素材,有悖于欧洲传统自传的叙事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作品中的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的缺失与虚构素材的融入,二者相得益彰,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传主的个性和价值观,体现了自传的虚构性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著名的上海作家,王安忆把近年来创作的叙述空间放在了上海。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往往带有作者自己的文学想象。笔者通过纪实与虚构、世俗与传奇、本地人与外地人三部分梳理王安忆近年来作品中想象的上海。  相似文献   

5.
《随枣会战》是记录中国抗战史上两次"随枣会战"的纪实文学作品,它以"文史哲"相结合的笔法写抗战,以纪实性、跨文体性、"去脸谱化"的文化反思性,生动体现出纪实文学"非虚构"的叙事特点,同时对民族精神与集体记忆的重述与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非虚构"写作渐成一种全球化写作风尚的文化大背景下,纪实文学以其自身独特的"非虚构性"实现了"纪实"与"虚构"的完美结合,不断补充并丰富着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6.
虚构性是昆德拉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昆德拉小说的虚构不同于一般小说,而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人物塑造上的虚构性、符号化色彩;戏谑式改编作品、人物或故事;大量的梦境描写。昆德拉小说通过虚构达到本质的真实,实现对"存在"的勘探。  相似文献   

7.
论歇后语的非现实虚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歌后语中有相当数量的意象是虚构的,即歇后语中的人物、事物或现象,或在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或是在历史、现实中确有其人其物,但却与另外一些人或事物、现象做了超越常规的搭配,表现出很强的非现实虚构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纪实才是小说叙事的本质属性之一。文章吸取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精华,一方面解构了所谓的历史真实,传统的历史叙事都是文章所说的一切叙事皆是纪实的纪实范畴,把司马迁的史记与西方的历史都划入了纪实;一方面文章恢复了小说真实的本义,将普遍定论的小说就是虚构的伪命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与建构,恢复了小说叙事的纪实的本质属性。换句话说,文章提出纪实是小说的本质属性的论点,就是对现代小说理论界存在的"扬虚构贬真实的隐行偏爱"之理念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9.
"真实与虚构"是小说艺术的重要方面,儿童视角是小说的重要视角之一。儿童视角对小说艺术中的真实与虚构具有放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因赤子之心的表达而呈现的真实性,因游戏精神与丰富的想象力而造就的虚构性,这种双重加深使得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一向以晦涩的内容和奇特的形式著称。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框架叙述与嵌套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层级叙述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多处运用戏仿等文学手法。这些使小说的叙述虚构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