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2.
在诸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任何学习和研究都是以问题的探究开始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也就有创新的可能。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敢问、善问、勤问。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方法上往往实施"满堂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有的问题很简单,思维含量  相似文献   

4.
5.
学『问』     
徐博 《青海教育》2007,(6):60-60
古人将教学的过程精辟地概括为“学问”。教学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升华为自己的理性认识。教学是一直围绕问题进行的,所以“问”这一行为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德霄 《考试周刊》2013,(31):144-145
作者根据学生问题意识调查分析得出,在教学中应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想问、敢问、善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采取创设启发情境、构造和谐课堂、传授提问方法等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沉寂的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敢问",培养学生"乐问",教会学生"善问",是本文讨论的话题。一、营适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束缚,拉开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至于学生怕问,不敢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就是要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9.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当今时代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发展越来越依赖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创新人才,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才智和提出问题的胆略。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遗憾地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又没有问题走出课堂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据我校调查,有61%的学生很少或从来没有向老师提过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明显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符合时代的需要。因此,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教学方式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蒋朝阳 《考试周刊》2010,(49):90-91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就是不问,也不会问。2006—2009年在武进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反思性学习,开展了常州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如何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作了一些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起,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教学生“会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次教育创新研讨会上,一位大学教授不无忧虑地说:“现在,最使我感到无奈的是,学生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不少学生在做论文前请教我:‘老师,您看,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这真让我无言以对。因为,虽然我可以指导他‘研究’问题,但我无法替他‘产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朱士英 《上海教育》2001,(24):47-4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教师设计10个问题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1.无疑生疑法,即引导学生对教材观点和老师授课的内  相似文献   

14.
没有问题的政治是枯燥的政治,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政治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16.
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勇于探索奥秘,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并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小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过程由“吸收——存储——再现”转向“探索——研讨——创新”。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各门课程的知识,而且再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异创造的欲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具体作用进行说明,找出可以提高问题意识培养效果的具体措施,从而为新课改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对学生讲演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李教授的这番话说得非常深刻,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固然是必要的,但由于未能把它有机地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  相似文献   

20.
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问题的发现以及问题的及时解决,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