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不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易产生数学差生,防止数学差生产生和转化数学差生都需要教师树立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动起来,及时复习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已学知识,尽可能地将新知识“修剪”得适合于学生建构等是数学课堂上进行教学差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及数学差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正常的学习环境中,数学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产生数学差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观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典型建构学习的过程,教师用建构主义教学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是防止产生数学差生和转化数学差生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数学建构性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数学教学应是建构地学与教的统一,建构观下的数学知识应包含数学经验知识和建构策略知识,相关地,数学学习和教学应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建构主义”应成为指导数学教学的行动纲领,建构主义不排斥其它学习理论,建构性教学并非数学建模数学。  相似文献   

4.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认知主体 ,知识只是在它与认知主体在建构活动中的行为相冲突或相顺应时才被建构起来 ,主客体 (学生与数学知识 )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认识活动的本质所在 ,知识的呈现即教学不但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 ,还要适应他们的认知结构 (即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及掌握程度 )和建构活动 (即学生怎样学习知识、怎样将知识组织起来、有何缺陷等 ).”[1] 在建构观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而且还可以很好地领略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 ,同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建构观的基本理论,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通过几年的实践,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收获。一、建构观认为知识是由认知重体自己构建的,那么学科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认知主体构建知识有着密切的衔接关系;二、建构观认为教学的功能在于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那么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使学生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固接点;三、建构观认为,教师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搭起建构知识的桥梁,那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创建新的检测和评估认知主体建构知识和超越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析建构观下的两种数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建构观下的2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支架式数学和抛锚式数学教学,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观念框架,这种框加可的观念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抛锚式教学也叫“实例式教学”或“问题教学”。  相似文献   

7.
1.用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引发有价值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是一个活动的、动态的、开放的活动。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提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组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是加强学生知识观的建构;二是加强学生学习观的建构;三是加强教师教学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对建构学说,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下建构主义数字教学观的基本观点作轭要介绍和分析的基础高师院校数学课程实施建构教学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师范特点,适应素质教育转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观是指教师思考数学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果.教师的数学教学观,由数学观、认知观和教学观这三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要素.认知观是以教育心理学的若干理论作为基础建构的,教师在学习、接受这些理论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学观.本文讨论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数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杜威教育著作的分析和提炼,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杜威的教师观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在杜威看来,教师是学生生活的领导、教师是不断进步的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教师是艺术家、教师是社会公仆。他同时指出,没有渊博的知识、一定的业务水平、人格魅力、长远的眼光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注重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倡导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习者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习者终身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与习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借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注重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的观点,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的主动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数学分析课堂教学的现状,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分析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理论,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分析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被动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Existing accounts of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learner relationship stand in the tradition of epistemic individualism: The teacher produces signals or utterances that the learner uses as evidence to form beliefs.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for an alternative, second-personal, account of teaching in which teacher and learner mutually recognis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 joint enterprise to get the learner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capacities that she does not yet possess. A particular version of this account is defended which regards children as ‘self-conscious learners’ who place their epistemic trust in teachers and recognise them as providing the standards of evaluation against which their behaviour is measured. Empirical work is cited to support these ideas.  相似文献   

15.
Understand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s) as constructed through multiple cultural practices including discour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Latino middle school student with a LD named Elijah. This study documents both the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used to position Elijah as a mathematics learner, as well as his use of similar discourses as he constructs a complex set of self-understandings as a mathematics learner. Elijah is positioned by discourses that prioritise speed as an indicator of mathematical ability, as well as discourses that construct students with LD as having both intelligence and differences such as processing speed. An analysis of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al data suggests that Elijah constructed a unique set of self-understandings as a mathematics learner. Like his sixth-grad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Elijah seem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knowledg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in school. He created a unique identity as both ‘fast’ and ‘slow’ in mathematics, rejecting the binary found in many mathematics classroom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ultiple discourses circulate in schools about ability and disability in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16.
师徒教师教育中的身份改变——以英语初任教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焦点的社会文化转向认为学习过程是个体学习者从外部社会协商到内部调节控制的渐进变化过程,最终导致学习者身份改变。因此,相对于传统认识论观点,师徒教师教育中英语初任教师必须实现由知识学习者向身份投资者,知识灌输者到实践探索者,独立工作者到群体协作者,单学科课程执行者向超学科课程建构者,生活与工作分裂向融合等身份改变,而这些改变的实现依赖于师徒之间合作伙伴关系、学习共同体关系和平等对话关系的身份改变,从而实现双方共同对现有学校文化和教学实践的变革和双方专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音教学是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建构主义理论环境下的语音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教材、表情、课堂组织、课外活动等形式,以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习者主动协作,积极参与,建构目的语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中关键是“任务”的设计,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自主学习得到我国的教育界的极大关注。根据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探讨教师自身的因素对推广自主学习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教师对自身文化背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具体策略与自主学习之间关系的认知,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师基于自己的学科知识、经验等,借助于“课例学习+行动跟进+经验打磨+实践反思”等“行动学习”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不断重组、提升学科教学知识。通过强化教学设计(实践),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实践中传递、积累数学教学知识,在反思体验基础上改进课堂教学,发展数学教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