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牡丹亭》里有不少情色描写,然而这些情色描写在情节上是有"破绽"的,比如杜、柳几番梦里相见,后者还曾日夜对着画像痴痴叫唤,见面却完全不相勾联,给人直奔"下半身"的感觉.其实,细绎之下可以发现,这种"破绽"揭示出自然情欲与"理"相格,又不可轻视,反映出汤显祖的哲学思想及其文学思想有不谐于师也不谐于时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芭的芭蕾舞剧《牡丹亭》在5月首演后在岁末再次在国家大剧院起舞。  相似文献   

3.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两位剧作家汤显祖和威廉·莎士比亚的爱情剧作,是中西方文学史上经典的作品。两部作品均讲述了反封建,追求自由的爱情故事,但在主题、人物塑造和结局的安排上都有其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两部传世巨作。  相似文献   

4.
晚清《申报》以新闻、广告、评论和文学知识等多种形式传播着《牡丹亭》。这些报道涉及《牡丹亭》的舞台演出、曲本出版和戏曲禁毁等多种信息,具有内容丰富、文字浅显和传播快捷等特点,直接展现了舞台演出和曲本出版的情况,反映了沪上茶园和剧场、昆剧和昆班的盛衰变迁。报刊传播扩大了传统戏曲传播的途径,使《牡丹亭》走出了宫廷和厅堂,登上大上海的戏曲舞台。  相似文献   

5.
曾莹 《文化遗产》2014,(6):53-60
《春阳曲》作为唐代著名的声诗格调,其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因子和情感内涵.汤显祖《牡丹亭》一开篇即显露出与声诗《春阳曲》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其戏曲整体结构当中更不乏《春阳曲》相关要素作为线索的点染与穿插.本文通过探寻《牡丹亭》与《春阳曲》之间的关系问题,意在更好地认识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结构意识和尚趣观念;另一方面,亦希望能够就声诗和戏曲之间存有的关联性问题做出进一步的阐发.  相似文献   

6.
一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剧种,悄然间竟成为了都市时尚青年文化消费的新流行  相似文献   

7.
如果,一出戏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忘了“创新”的目的,那创新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8.
昆曲《牡丹亭》之美早已成为经典,而艺术家们以多种艺术形式将《牡丹亭》搬上舞台,呈现别样之美。由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创演的舞剧《牡丹亭》首演时曾经为观众呈现美轮美奂的演出,9月他们再次舞进国家大剧院,让更多观众感受《牡丹亭》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9.
东方戏剧《牡丹亭》和西方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均为爱情而造文;剧中主人公.的形象,几百年来给读者、观众尤其是青年男女以心灵的震撼。两剧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现的时代不同,创作手法不同,民族的审美心理也不同,但审美作用、教化功能却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0.
熊茵 《出版广角》2013,(2):76-77
《牡丹亭》是昆曲中一部著名的爱情剧作,它分为55出,包括《惊梦》《寻梦》《婚走》《再生》等。在昆曲的早期剧作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围绕政治主题展开,例如《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等,也有少部分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戏曲。到了明朝的万历年间(1550),一位可以和西方戏剧家莎士比亚相媲美的戏剧家汤显祖诞生了。他所写的《牡丹亭》将大家闺秀的  相似文献   

11.
巩杰  杜空军 《东南传播》2011,(10):108-110
央视纪录片《敦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影视人类学和生命美学特征。《敦煌》具有神秘、浩渺、悠远的神佛圣境和审美意境,自然、明净、神秘的灵性物情与审美意象,宁静、明净、澄澈的敞亮人生与审美关照。纪录片《敦煌》呈现给观众的是天、地、佛、人、物和谐和美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它带给观众的是神圣的佛境之美,灵性十足的物情之美和宁静敞亮的人生之美。《敦煌》是地域文化纪录片的精美之作,具有浓郁的西部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瑾 《大观周刊》2011,(14):281-281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属于私学中基础教育部分。在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女性享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私学。明清社会女性享受的最常见的就是富贵家庭聘请塾师到家做馆,对自家女子进行单独的私塾教育。从《牡丹亭》的闺塾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女性受到的私塾教育其过程有一定的模式,教育内容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以《诗经》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曹植的《洛神赋》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二者都是以洛水神女为表现对象的。在从文学作品到绘画艺术的过程中,其审美形态发生了一定的转化,本文通过对《洛神赋》的解读与《洛神赋图》的赏析。  相似文献   

14.
李欣 《新闻前哨》2003,(9):67-67
90年代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大大改善了我国的文化结构与传播环境。市场经济原则的确立,加快了当代文化转型的进程,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尊重。近些年来盛行的格调轻松、气氛活跃的电视谈话节目,就很受市民阶层的欢迎,有些名牌  相似文献   

15.
《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友>画报作为中国画报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视觉文献,是映射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都市大众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面多棱镜,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对其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分析<良友>画报所蕴涵的审美现代性,及其对中国都市大众审美情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戏曲中有着丰富的茶的社会文化内容,既有直接对茶文化的描述,也有各种各样对茶文化的运用,通过他戏曲中的茶文化反映了明朝时期许多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忠经》是儒家系统阐述忠德的一部重要经典文献,对中国传统忠诚文化体系做了系统总结,对“忠”的基本内涵、社会价值进行界定,最重要的是构建了忠诚文化体系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一  《章太炎〈说文解字〉讲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初在日本东京讲授《说文解字》时学生所作的听课笔记集编。  据《朱希祖日记》(手稿,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记载及许寿裳、黄侃等人回忆:太炎先生连续三遍“始一终亥”讲授《说文》,地点先在大成中学,后在《民报》社先生寓所。前后听讲者“百数十人”,而以《民报》社特别班的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许寿裳以及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最有成绩。太炎先生后来在《自定年谱》中评价道:“弟子成就者,蕲…  相似文献   

19.
20.
《忠经》是儒家系统阐述忠德的一部重要经典文献,对中国传统忠诚文化体系做了系统总结,对忠的基本内涵、社会价值进行界定,最重要的是构建了忠诚文化体系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