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从学术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计的现状,提出了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完善、学习活动较单一、课程评价没标准四方面问题,指出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计的保障要求,对显性和隐性课程方案及相关评价体系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
付引娣 《大观周刊》2012,(52):293-293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课堂评价,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促进学生对话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目的,形成评价目标多元、手段多样、方式灵活、关注对话过程、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应用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汪富花 《大观周刊》2012,(14):282-282
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化学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使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增值效应,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自主和个性的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的特色,在化学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很有必要建构起有效的评价理论与模型,促使校本课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化,为高校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以应用型、复合型大学作为目标。纵观当前民办高校的传媒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失衡、教学方式单一、课程体系配合性不足、考核方式固步自封、与传媒业界脱节等诸多困境。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创新教学方式、搭建多种实践平台等策略着手,转变与创新民办高校传媒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与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新兴技术,由此催生了职业教育体系的专业优化和改革。从中职院校人工智能课程评价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人工智能课程的评价系统理论基础,明确了评价体系建构的具体原则以及实际框架,综合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围绕着教学服务、教师体系以及预测评价模型这三个方面构建了立体化的人工智能课程评价体系,确保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力图从实施项目课程的评价角度着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来对学生的项目课程作品进行收集和评价,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多元性评价,从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角度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也促进教师对项目课程教学设计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白嘎利 《大观周刊》2012,(22):138-139
职业院校动漫专业的设计类课程由于其特殊性,与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相比,在此类课程中开展多元评价有很多好处,这一点显而易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以来多元评价的开展部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不仅论述了此类课程多元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还提出了几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贾玉玲 《大观周刊》2012,(23):219-219
众所周知,我们南乐县的课程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面。新课标理念已经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新的课程也深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那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所以评价绝不是单一的用成绩、名次来衡量的。我们的评价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9.
韩芬平 《大观周刊》2012,(6):169-16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改变了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评语评价有着其他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激励性评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田德进 《大观周刊》2011,(32):205-205
高中体育课程正面临着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高中体育教师需要改变现有的课堂面貌,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及社会性的和谐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快乐学习的主动者,素质教育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1.
张启国 《大观周刊》2011,(43):125-12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温小丰 《大观周刊》2011,(41):104-105
开县汉丰六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以涵养校园文化塑造教师精神为取向,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不断深化质量意识:以“质量·特色”为关键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宗旨,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谢明锴 《大观周刊》2011,(33):247-247
《高中化学新课标》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面对新课标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法,靠单一传授来完成教学任务,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新的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所有高中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孟海梅 《大观周刊》2012,(47):369-36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之一,它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给长期沉浸于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师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此,中学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感悟、反思、总结,与新课程和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网络课程是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社会对网络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引起了对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新一轮思考。远程开放网络课程建设中的诸多问题,需要加强规划,提升课程质量;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远程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博夫 《视听》2022,(6):176-178
金课建设对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课程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在课程融合的大趋势下,融合路径尚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校企融合、专业融合、赛事融合等当前的主流融合方式各有优劣,互为依托。在积极探索新型融合方式的同时,强化赛事融合的核心地位至关重要。此外,建立专业知识之间的强连接,鼓励专业教师提升实践技能是当前阶段促进课程融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江丽 《大观周刊》2012,(15):220-220
课后练习是学生独立运用和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对、错”或“A、B、C”等级,而学生对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往往也只看成绩.不加反思,所以很难起到反馈、调控的作用。如何改革旧有的数学作业评价方式.使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和评价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谋锦 《信息系统工程》2012,(7):158-160,150
自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来,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针对高校网络课程存在的诸如课程的更新频率低、课程学习内容的表现形态单一、课程学习资源不足、学习活动设计缺失以及师生之间的有效交互缺乏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旭 《大观周刊》2012,(39):208-208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尽而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美术课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对美术课程来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响进 《大观周刊》2012,(41):322-322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作为练习课教学,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等功能。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和思考、追求练习课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练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反馈讲评重新进行考虑和定位,进一步研究提高练习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并加以实践总结。这将有助于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不断提升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等方面积极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