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丽娜 《大观周刊》2011,(39):23-23
间接正犯无论是在刑法理论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间接正犯的特征及其行为结构对间接正犯进行研究,对实践中认定间接正犯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余启红 《大观周刊》2011,(43):20-20
承继共同正犯作为共犯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既具有共同正犯的一般特征,又与一般的共同正犯不元差异,是否成立共同犯罪及其各共犯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无论在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都有很大争议,刑法理论界存在着肯定说、否定说与限定的肯定说等多种观点。应当认为继承的共同正犯概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志良 《大观周刊》2011,(16):159-159,172
间接故意无论是在刑法理论中还是在司法实务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论中,研究间接故意才能能对犯罪的主观要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理解;实务中,间接故意的认定是关系到行为人定罪量刑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间接故意的实质、理论构造和间接故意中存在的需要认清的几个问题几方面来对间接故意进行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作为现代传播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信息平台的数字性与多样性、信息交流的自由性与持续性和信息受众的平等性与互动性等特点。因此,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诽谤罪在认定散布行为时应考量"公然性"的条件;在认定损害结果时应着重传播手段的严重;在认定犯罪主体时应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区别对待;在认定犯罪主观故意时应当包括间接故意,以此对诽谤罪进行准确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5.
朴淳只欠 《大观周刊》2011,(14):202-202,203
准占有是指,实际上行使物以外的财产权,又称为权利占有。占有本来是对物的实际上的支配,韩国民法有保护以对物的实际上的支配为占有权的规定。因行使财产权与占有很相似,而韩国民法认定其为准占有,允许准用与占有有关规定。对债权的准占有人的偿还,债务人是善意、无过错时,认定其偿还的效力。  相似文献   

6.
李春洪 《大观周刊》2012,(50):55-55
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形势政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司法的功能作用.体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包括刑事立法、司法、执法多个方面。在司法领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即为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的,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险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  相似文献   

7.
彭桂兵 《出版科学》2018,26(4):23-27
传播技术带来网络文学IP的开发便利,同时也造成版权侵权形态的多元化,从而给司法判决增加了不确定性.对于网络小说转码而言,我国著作权法认定"临时复制"是合法的,但在司法判决中要避免转码技术的证据认定向被告倾斜.对于网络小说搜索链接、存储以及改编而言,我国司法判决中出现了如下新的问题:原告没有提起间接侵权诉讼,法官要不要行使释明权?提供改编服务是不是可以被列为对网络小说改变的情形?"应知"状态的确立超越"红旗标准"是常态还是例外?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间接动宾关系在句法结构上,有时表现在状语与动词性中心词之间。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本来是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附加与被附加的关系;但当中心词(或句子的旧语)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时候,在语义逻辑上,该动词的支配或关涉对象,即间接宾语,则是状语的某一部分,这两者所构成的动宾关系,就叫做状中式(或叫做状谓式)间接动宾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9.
王玲 《中国出版》2016,(10):55-58
当前我国已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著作权制度体系,但在法律适用方面,仍存在信息网络传播权间接侵权责任规定模糊、过错认定方法不一、管辖法院难以界定以及侵权损害赔偿数额难以计算等问题。立足于司法实践来对现行立法予以补充和完善,不失为解决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适用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抢劫罪是一件性质和危害均较为严重的财产型犯罪.它不仅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而且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历来是司法实践中严惩的重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问题得到社会关注度加大.从立法上规定死刑判处,但死刑应予以限制.本文试从抢劫罪犯罪构成认定及抢劫罪的犯罪形态人手对抢劫罪的死刑司法限制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1.
病历资料属于医药卫生科技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医疗机构对病历资料的法定义务以及病历资料作为证据在医疗损害中的认定,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坚持客观报道 防止“媒体审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体的监督功能得到广泛运用并日益受到重视.其对司法工作的影响。却令人喜忧参半。客观的媒体监督弘扬了社会正义,维护了司法公正.值得称道;媒体的缺失易于导致监督的盲区.过之.则又可能演变成媒体审判.妨碍了司法的独立与公正。客观报道是媒体把握正确的度.寻求其中最佳“平衡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作为刑事诉讼程序间接公开的媒介,具有沟通公众与司法机关的重要作用。随着大众传播方式的不断演化,当前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刑事司法案件报道过程中产生的对案件当事人的隐私权侵犯的现象,其背后暗含着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利益冲突。解决这一社会性忧虑,需要在实现价值平衡的同时,依靠完善新闻传播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刑事司法案件各阶段的新闻报道权利边界等手段,构建秩序化、法律化的隐私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三面向版权代理有限公司诉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网站因链接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一案以涉案图书馆败诉结案,反映出司法机构对图书馆如何合理使用他人作品方面态度的差异。图书馆版权侵权责任包括直接侵权、间接侵权和共同侵权。网站链接侵权适用间接侵权规则,深度链接等同于内容服务而被认定为直接侵权。对涪陵图书馆链接侵权案的责任分配、法律适用提出看法,探究该案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病历资料属于医药卫生科技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医疗机构对病历资料的法定义务以及病历资料作为证据在医疗损害中的认定,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媒与司法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媒对司法具有积极意义。传媒报道有利于监督庭审,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人权意识的觉醒,传媒与司法之间却经常发生冲突,形成彼此相互制约的消极关系。一、导致传媒和司法冲突的原因1.两者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作为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传媒报道具有强大的引导和评价功能,它可以对司法中的任何人和事进行自发性评价,并进行广泛传播。由于其评价并不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对纷争当事人不具有支配性和强制执行力,所以传媒可以恣意评价,但这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17.
李勇 《青年记者》2006,(18):95-97
公司僵局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而公司僵局及其司法救济即司法解散,也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第183条之规定确立了司法解散制度,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公司立法思想的重大转折。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且目前尚无相关的司法解释和程序方面的配套法律规定,因此,实践中导致了立案难、审理难的现象。比如“如何具体认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重大困难”,即如何认定具体认定公司僵局?适用哪种审判程序?当事人地位如何确定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因此,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谁有权提…  相似文献   

18.
杨杰 《大观周刊》2013,(11):37-37
利用影响力威胁在强迫交易中的司法认定,要结合双方的社会关系、交易价格、内容及交易后的市场情况等方面进行证据的收集及考察.进而对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推定判断。  相似文献   

19.
宋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司法领域的治理,如果发现司法官违法审判案件或者违法执行刑罚,便会认定司法官的责任并予以相应惩戒。《宋刑统》中规定的司法官责任制度是宋代法律制度的重要亮点所在,规定了司法官的司法管辖与调查取证的责任、限时审结案件和回避的责任、据状审理和依法刑讯的责任、依法定罪量刑和廉洁审案的责任、告知义务与依法行刑的责任,对司法官依法办案、依法执行刑罚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司法腐败、司法黑暗,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专有出版权经济价值巨大,易受侵犯,对其进行刑法保护是必要的。侵犯专有出版权的犯罪客体是专有出版权和国家对专有出版权的管理秩序;客观要件是擅自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与自然人;主观要件是故意,而且要求以营利为目的。在司法认定中,应注意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界限;正确认定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