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爱玲的作品历来被影视导演所青睐,她的作品多次被改变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本文将以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与许鞍华导演的同名电影《半生缘》为例,结合小说作为语言艺术和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通过探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与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与影视改编的区别与联系,为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丹妮 《今传媒》2016,(11):93-94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于2010年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一部电影.电影上映后在国内取得1.6亿票房.甚至有人称其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了解析,主要剖析了《山楂树之恋》的人物符号、台词符号以及色彩符号,对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不同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小说与电影属不同的艺术门类,小说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艺术在叙事、表意、艺术表现和对作品诠释上都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分析茨威格同名小说和徐静蕾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部作品,论述小说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在叙事时空、语言表意、外在表现形式和对作品的诠释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电影《推拿》讲述的是以"沙宗琪"推拿中心为核心的盲人故事。本文从推拿小说入手,分析了小说和电影的差别,讲述了电影怎样以纪实性的方法开展描述,以及这种方法给影片带来的社会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寻解决影片中问题的方法,来帮助电影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5.
《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本文对比原著小说、导演阐述、剧本、电影四种文本,对故事重组、叙事转换、人物设定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从小说到电影非扁平化的新型改编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1999年初,郭小橹曾经想写一篇文章,那是她的处女作《网络时代的爱情》拍成电影之后。她想写一篇《小说人,电影蛋》。 郭小橹觉得她是以一种对于纯文学的爱来写电影的,但是这个一厢情愿的爱情失败了。《网络时代的爱情》从第一稿到最后成为电影的那个东西,已经面目全非,甚至最后连角色的名字都改变了(“那只是个符号”,她强调说)。一切为了市场,为了能拉到投资。 “一个想写小说的人下的却是电影的  相似文献   

7.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表现在电影本身就是艺术上,还在于它是文学传播途径的一个载体,很多文学著作被改编成电影后而被大众所熟知。本文从对小说与电影的两者关系中,阐释电影对小说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改编而成的系列电影为基础,探讨电影创作者在进行电影文本创作时如何运用修辞陌生化与修辞熟知化等修辞原则,使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审美价值得到成功转换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十七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十七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最后以小说《祝福》的改编为例,通过对《祝福》的改动,做到了由小说至电影的艺术创作,也成为"十七年"期间文学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1993年,陕西作家陈忠实发表了他的著名小说《白鹿原》.20年后的2012年,陕西籍导演王全安历时十年将小说搬上银幕,拍成了备受关注又颇受非议的同名电影《白鹿原》.对比小说和电影,诗性特征和诗性智慧可以说是小说和电影最大的不同,也是电影表达中的最大缺失和瑕疵所在.  相似文献   

11.
梁春芳 《中国出版》2013,(17):40-43
《山楂树之恋》自2007年相继四个版本的面世,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先后被评为《亚洲周刊》2007年度华语小说第一名;《新周刊》2007年度"十大感动";《当代》2007年度长篇小说读者奖;2011年位居畅销书排行榜第四位。2010年由张艺谋导演拍成同名电影;2012年拍摄成35集同名电视剧。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也是"才情女王"艾米献给  相似文献   

12.
余目 《新闻世界》2012,(3):127-128
《发条橙》是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1971年创作的一部电影,它改编于英国作家安东尼博金斯的同名小说。这里主要分析的是《发条橙》中混合着表现主义风格的摄影与灯光艺术,以及电影风格化的,充满变化与律动感的影像节奏。这些也是整部影片艺术风格分析的精华与重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种类的多样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电影营销模式,并形成一种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电影营销手段,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元素的优势和特点,展开电影销售活动,最大化提高电影销售业绩,推动电影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此外,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电影营销思维,而且改变了电影营销手段。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营销环境,新媒体在电影营销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分析新媒体元素对电影营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影+小说.热卖不停歇 2011年的台湾出版市场,当以暑假挡期时推出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原著作家(暨电影导演)的收获最为亮眼.电影在港台两地大卖十亿元新台币,原著小说也在电影上映期间,短短三个月内卖出七万册,登上最畅销宝座.  相似文献   

15.
大家下午好!感谢上图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和大家谈谈小说与电影的问题.小说改编成电影,实际上是由来已久的事,至今被大家认为改编得好的电影确实不多.  相似文献   

16.
一、由<新华文摘>摘录的三篇讨论文章谈起由李安导演的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变的电影<色戒>,播出以来在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里创下了惊人的票房记录.与此同时,<色戒>流光溢彩地走向世界,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金狮奖.  相似文献   

17.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优秀的小说文本也在与电影不断进行着跨界改编合作,共同完成故事叙事的篇章。在时代的发展下,以严歌苓为代表的海外华文文学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性话题的作品出现,其从自身出发的身体体悟而凸显的自由的人性价值与极具电影化的写作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屡屡被翻拍。然而,尽管小说文本与电影作品在时代的探索中发展出了相对适宜的合作道路,但它们在叙事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从叙事视角的角度以冯小刚导演拍摄的改编自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芳华》为例,探讨在时代视阈下小说与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叙事视角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胡阳 《今传媒》2021,29(4):91-93
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处于中间枢纽的张艺谋以解码者和编码者双重身份完成了小说文本文字符号向电影视觉符号转化的跨文化创造。从小说中江南后花园知识女性的颓靡到电影中北方高门大院女性的挣扎,从小说中井边紫藤花的盛开到电影中红灯笼的高挂,笔者将以传播学的解码、编码视角拓宽影视改编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14年5月,一部《归来》震撼电影界,在电影上映之前,导演张艺谋就曾说,这是他对电影之路的归来,对早期张艺谋电影的回归。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期待非常高,想看看又一部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电影,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在电影上映之后,各界评论不一。本文旨在从主题、情节设置、人物等方面,将小说《陆犯焉识》与《归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影视剧的叙事方式及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剧与小说、戏剧、电影都是在讲故事,但由于它们各自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采用不同的叙事语言,叙事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通过对电视剧、小说、戏剧以及电影之间的比较阐述了各自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